青山是否会老?诗词中的这个话题,要么诙谐,要么智慧,值得一读

快乐鉴骚词 2025-01-07 03:33:52

诗词中,把“青山”和“老”联系在一起,我们很容易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那句词,“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写得非常豪放,既有青山之美,又有人的青春年华,这风景,当然是人生最好的风景。这句词,其实是一个“互文见意”的手法,完整的句子应该是,“踏遍青山,青山未老,人亦未老”,不但豪放,而且非常唯美。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其实,“青山老不老”的问题,在传统文化中,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早就在讨论了这个问题了。远在北宋时期,词人陈瓘就用诙谐的手法,在这首《青玉案》中,探讨了“青山老不老”的话题:

碧空黯淡同云绕。

渐枕上、风声峭。

明透纱窗天欲晓。

珠帘才捲,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尊倒。

正千里琼瑶未经扫。

欺压梅花春信早。

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珠帘才捲,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前面都是铺垫,“碧空黯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纱窗天欲晓”,傍晚时分,碧空忽然暗淡下来,天空顿时乌云环绕。渐渐的,就连枕上也是风声料峭。一觉醒来,却是透过纱窗,都能看到外面十分明亮,天要亮了。

“珠帘才捲,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还没起床,却见珠帘刚刚卷起,美女丫鬟大惊小怪的嚷道,不好啦,才一个晚上,郁郁葱葱的青山就老了,白了。

一句,“珠帘才捲,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这种惊艳的笔法,只有易安居士的那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可以媲美。都是一样的诙谐,一样的热爱生活。

“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这句也很有意思,可以对得上易安居士的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

最后一句,“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正是呼应了那句,“珠帘才捲,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青山老了,好啊!所谓“瑞雪兆丰年”,正是因为有了“一夜青山老”,才会有得“管取明年好”。

而同样是讨论“青山老不老”的话题,在清代词人宋翔凤手中,就沉重得多。他在《齐天乐·池阳杜牧之祠次张梧冈韵》中写道:

夜阑何事悲清角,戎韬箧中曾注。

四十铜鱼,九秋雁影,弄水亭前频赋。

春期细数。积韝绁情怀,年华空误。

过了飞花,一枝低亚懒重顾。

人生偏苦薄宦,便青山未老,朱颜非故。

短翼差池,江湖落拓,有曲当筵谁度。

高楼日暮。剩碧树无情,望中遥妒。

烟雨祠边,几迟归去路。

人生偏苦薄宦,便青山未老,朱颜非故

“春期细数。积韝绁情怀,年华空误”,纵然“青山依旧在”,但我细致地计算着春天的时光,内心积聚的情感和思绪,如同被束缚的韝绁(古代射箭时用来套在手腕上的皮套),难以释放。我感到自己的青春和时光被虚度,未能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人生偏苦薄宦,便青山未老,朱颜非故”,人生在世,为什么要偏偏执着于一个小官吏呢?现在纵然是青山依旧,未曾老去;但我已经了,脸上红润的面容已经不复当年了。

一句,“便青山未老,朱颜非故”,想起词帝李煜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痛苦是一样的。但李煜留恋的是“雕栏玉砌”式的权贵生活,而词人则是向往大自然,喜欢“青山未老”的田园生活。

所以,词人最后写道,“烟雨祠边,几迟归去路”,在烟雨朦胧的祠堂边,我后悔啊,后悔自己多少次推迟了归隐的计划。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大诗人陶渊明的名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不同的是,陶渊明终于解脱了;而词人却还在后悔着,望着“青山未老”而感叹。

清代才女骆绮兰是大诗人袁枚的女弟子,她不但才华出众,更是人生活得通透,像是经过了大彻大悟一样。这首《对雪》,就很有特点,讨论了雪中大家未曾关注到的问题,而且非常洒脱:

登楼对雪懒吟诗,闲倚栏杆有所思。

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

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

“登楼对雪懒吟诗,闲倚栏杆有所思”,从古到今,大家在登楼赏雪时,都是诗兴大发;而我呢?却懒得吟诗作对,而是依靠在栏杆上,若有所思。

在思考什么呢?

“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人们常说,“青春易逝,容颜易老”。但我要说,不要再怨叹世上人们韶华易老吧,你看就算是那万年不变的青山,也有白头的时候啊。所以,人老也是自然而然的,没啥可怕的。

而民国时期词人吕景蕙,却以“青山不老”来比拟民族英雄岳飞,那也是非常恰当的。我们来看这首《满江红·读岳武穆王传》:

一代孤臣,空遗得、千秋劲节。

凭吊处、青山不老,暮云万叠。

志吸强金军百万,胸吞洛水涛千尺。

向长天,遥望北云飞,增凄切。

今古恨,何从说。千载下,传忠穴。

叹中原王气,黯然销灭。

回首沧桑几更换,伤心世事今非昔。

听墓门,林表杜鹃啼,声声血。

凭吊处、青山不老,暮云万叠

“一代孤臣,空遗得、千秋劲节”,岳飞被称为“孤臣”,也是名副其实的,在他被冤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句公道话。到了今天,千年过去,英雄只给我们留下了那“千古气节”。

“凭吊处、青山不老,暮云万叠”,我去过岳王庙,在那个凭吊的地方,有千年的青山不老,有晚霞重重叠叠,奇光异彩,象征了那颗伟大的灵魂。

一句,“凭吊处、青山不老,暮云万叠”,所谓“青山不老”,岳武穆的精神和气节也是不老。这让我们想起岳王庙里的那副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也是以“青山”映射岳鄂王的精神永垂不朽。

元代词人张可久在《折桂令》中写道:

葛花袍纸扇芭蕉。两袖仙风万古诗豪。

富贵劳劳。功名小小。车马朝朝。

算只有青山不老。是谁教白发相饶。

休负良宵。百斛金波,一曲琼箫。

算只有青山不老。是谁教白发相饶

“富贵劳劳。功名小小。车马朝朝”,所谓“富贵劳劳”,就是物质财富的追求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努力和付出;所谓“功名小小”,意味着功名虽然重要,但相对于人生的其他方面来说,可能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功名的相对性;所谓“车马朝朝”,形容每天都有车马往来,象征着忙碌的生活和不断的奔波。

“算只有青山不老。是谁教白发相饶”,到头来,算来算去,只有“青山依旧在”,青山有幸不老。但苍天又饶过谁呢?谁又不是白发鬓鬓呢?

所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休负良宵。百斛金波,一曲琼箫”,不要辜负了今晚的好美之夜,享受美酒,一醉方休,再听一曲玉箫神曲吧!

清代是女诗人辈出的时代,这首女词人庄盘珠的《卜算子·秋日》,是一首“悲秋”之作:

秋色著人浓,门外鸦啼晓。

几叶疏杨几个蝉,各为秋烦恼。

烦恼几多时,剩我长烦恼。

不是斜阳便是霜,多少青山老。

不是斜阳便是霜,多少青山老

“烦恼几多时,剩我长烦恼”,好像烦恼也没几个,但剩下的那个,却是一个大大的烦恼,永远消不去的烦恼。

“不是斜阳便是霜,多少青山老”,昨天傍晚,我看到的是斜阳,感受到了我们的生命,像这夕阳,就要落山了;而今天早上,映入眼帘的却是好大一场秋霜,就连远去连绵起伏的多少青山,都白天了,变老了。

一句,“不是斜阳便是霜,多少青山老”,纵然是写得无比唯美,但其中的凄凉,扑面而来。这种手法,恐怕只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才可以媲美吧!

明代才女沈宪英的这首《虞美人·留别兰馀妹》,也写得非常唯美,它充满了对青春年华易逝的感叹,又有对当前光阴的重视,享受当下的积极心态:

白云掩映青山老。鬓入霜华早。

今宵且醉画屏前,明日还移小艇、绿杨烟。

黄昏细雨重门锁。挑尽孤灯火。

断肠无处问天公,梦逐陌头芳草、付残红。

白云掩映青山老。鬓入霜华早

“白云掩映青山老。鬓入霜华早”,“青山白云”,本来应该是非常唯美的画面。但词人心中忧愁,在她看来,是白云遮掩了青山,使得青山老了。就像我们,两鬓染霜,年华早早就逝去了。

“今宵且醉画屏前,明日还移小艇、绿杨烟”,今天晚上,我暂且在花屏前大醉一场;而明天,我则计划划着小艇,到烟云缭绕的绿杨身处。

这句就非常积极了,让人想起了唐代女诗人杜秋娘的那句,“有花堪折直须折,末代无花空折枝”的感觉。

还是清代的女诗人,吴藻的这首《踏莎行(腊月初旬,湖上大雪)》,是“咏雪”诗词中比较特别的:

湿粉模糊,尖风料峭。

忍寒去泛西泠棹。

楼台金碧忽迷藏,断红界出阑干小。

咏絮诗新,吹梅笛早。

玉龙起舞长空绕。

向来无恙是青山,如何一发青山老。

向来无恙是青山,如何一发青山老

“楼台金碧忽迷藏,断红界出阑干小”,金碧辉煌的楼台,忽然被皑皑白雪所遮掩,给人一种若隐若现、难以捉摸的感觉。夕阳的映照下,栏杆的轮廓从大雪中,被微微地勾勒出来,显得格外精致。

“向来无恙是青山,如何一发青山老”,怎么啦?向来一向都是郁郁葱葱,从来无恙的青山,怎么就一次下雪就白头了,老了?

一句,“向来无恙是青山,如何一发青山老”,显得特别俏皮,将白雪皑皑的世界,描述得形象无比。

0 阅读:0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