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月17日,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年2月7日,这五位青年作家被秘密枪杀于国民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鲁迅听到消息后,悲痛难抑,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现状》等文章,对五位烈士的遇难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进行深刻的揭露,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悲愤难平,又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纪念文章。
虽然时隔两年,文字之中,我们仍然读出了鲁迅先生难以平复的悲痛与愤怒,文中有首诗歌,同样悲愤莫名: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1.春日虽好,却只能在漫漫长夜中度过,两鬓斑白,却只能挈妇将雏(鲁迅的儿子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东躲西藏,乱世之中人不如狗,暗夜之中人不如鬼,此言是也!
2.睡梦之中,依稀能够看到受害者慈母的眼泪与牵挂,但这些谁又会去在乎?城头之上,王旗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场。
3.朋辈当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朋辈成鬼,我也只能“怒向刀丛觅小诗”,悲愤而又无奈,但更悲愤的是“吟罢低眉无写处”,连嘶吼一声的空间自由都没有,只好是、只剩下“月光如水照缁衣”,深广的孤寂感,沉郁的悲愤感,这就是那个深沉的鲁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千古!晴耕雨读,茶歇小站,读书闲聊,敬请关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