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能不能用来形容老师?

毒小寨文化 2024-03-18 00:26:1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话用来形容老师,到底可不可以?教师们,你接受吗?

首先得说一点,这两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原意是形容爱情的: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很有意思,他的爱情诗写得朦胧婉约,如纱似雾,又大都题为《无题》,或径直取诗歌开头的两个字为题(如《锦瑟》),遮遮掩掩,仿佛唯恐别人知道了他内心的真正情思,这首《无题》同样不例外。

但很明显,整首诗是关于爱情的,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也不例外,“丝”谐音“思”,我对你的情感如同春蚕吐丝,直到死,思念才会停止;我对你的思念又如同蜡炬,直到燃烧成灰,泪水才会停止。

情深如此,海誓山盟。

当然,现在人们习惯性把这两句抽出来单用,用来表达对“奉献者”的崇敬。应该说,这两句脱离整首诗单独理解,表达奉献之意,是没有问题的,形象贴切。

诗无达诂,文无定训,我们读诗而不刻板于诗,用诗而又不拘泥于诗,这是我们应该有的读诗态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用这两句形容老师是没有问题的。

但在新时代,教师个人的自觉意识也不断高涨,很多教师不愿被比喻成“春蚕”“蜡炬”,教育应该是师生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而不是建立在教师的牺牲、透支、奉献基础上。教师应该像电灯,照亮学生,成就自己,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只要有不断向上的力量,师生都可以共享光明,走向未来。教育是阳光的,不需要“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的悲壮、高尚和凄凉,学生成长,教师乐教,社会光明,这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当然,也有人说任何比喻都是撇脚的,单纯从奉献上来说,用来形容老师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老师没有奉献精神是非常可怕的!

同仁们,你同意吗?你喜欢用这两句形容自己吗?晴耕雨读,茶歇小站,读书闲聊,敬请关注交流!

0 阅读:0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