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土拍:流拍、托底,开发商真的拿不动地了!

连云港大话楼市 2018-09-11 14:33:52

土地市场转冷已毋庸置疑,昨日土拍预告中的“猜地价”,众多读者已给出了“凉凉”的评价。所以,今日土拍结果应该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具体土拍结果如下:

1、流拍风起

海州区三宗地,吃瓜群众最关注的是“苍梧六期南”地块。该地块出让面积45316㎡,起拍楼面价7406元/㎡。

从地块要求来看,该地块最高容积率1.5,最低容积率为1,几乎是为中高端改善型产品量身定制。但7406元/㎡的起拍楼面价,学区优势不明显。尤其是“区域天花板”的限价之下,对比隔了一条马路的金鹰秋枫苑备案均价不到10000元/㎡,该地块对于房企的可操作空间并不是很大。

这块地,我事先也咨询了几家房企投资部的工作人员,由于起拍价过高大家的意愿也不是很高。和网友聊天的过程中,我也给出了“政府拿地”的可能性。

关于土地的博弈,在限价的前提下,几乎是以零和的状态存在。你买的高一点,他就赚的少一点,甚至搞不好就变成了“义务劳动”。在商言商,对于资本来说,自古情怀留不住,唯有高周转得人心。何况,现金流作为高周转的驱动器,正在逐步缩进。房地产去杠杆正在进行,主管部门对资金的审查政策趋紧,以往的筹资模式难以奏效,而有资金更多的被“套”在现货上难以自拔,哪一条路,都是蜀道。

更麻烦的,是房企们对于楼市的预期走低,在市场明显下行的环境里,开发商拿地能力与意愿减弱,“流拍”似乎是房企们基于利润率及去杠杆下的“理性选择”。

而这块地最终被苍梧地产拿下也值得玩味。基于这种结果,大概存在两种可能:第一,该块地未来配套“风光无限”,也就是说隔壁的商业、规划的学校可能是个“重量级”,zf故意“私藏”;第二,没有房企参与或者说房企最后退缩,鉴于“土地流拍”的杀伤力,zf不得不出面托底,况且高新区下阶段还有地块出让。

这两种可能,到底哪个更贴合实际呢?是“左手倒右手”还是相关部门过度自信,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晓。

而明天隔壁的商业土拍结果,似乎也能够侧面佐证该缘由。

另外,私心说一下,面对土地流拍的尴尬结果,我们可以学学南京嘛,发布个公告透露地块规划重新调整需要终止出让,既有面子还能说得过去...

2、流拍实锤

12#与13#地块双双流拍。12#地块是批发零售用地,位于海州城南。13#地块是商住用地,“老技校”地块。

如今的大环境下,这两块地应该类似于“招商”的形式。房企正儿八经主动来拍的可能性比较小,毕竟同等资金下居住用地回报率更高些。

“老技校”起拍价5747元/㎡,位于主城区,周边配套应有尽有,居住氛围浓厚。想必“商业服务业设施建筑面积占地上总建筑面积比例不小于40%”这一规定令“房企望而却步”。其实,关于这块地,我早先以为为响应“多渠道供给、租购并举”的号召,zf会拿下发展“租赁房”。

结语:

一场“流拍风”刮遍了神州东南西北。

对土地“爱得深沉”的房企们,拿地热情究竟去了哪?值得肯定得是,那些规模不大、性价比不高,又不在城市发展核心地段的地块,“食至如鸡肋,流拍并不意外”。

未来,地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我文章一直宣称得“一定要买好房子”。此番受调控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处在城市边缘的项目。

而我们的相关部门也应该稍微放下些“身段”嘛。拿着冰块贴脸,谁能热乎起来?

另外,此次土拍遇冷更多的是“个别现象”。不过该场土拍让那些整天“咋呼呼”的吃瓜群众稍微冷静下,也算是一桩“好意”。房企们也不是对土地心存芥蒂,而是在静待“好地归来”。

最后,千万不要低估操盘者的智慧。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