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选题,真是作死。以至于文章标题,我酝酿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个较为温和的标题。
关于连云港教育,最近出现了两件较为关注的事件。一个是主城豪宅维权,一个是开发区某片区的维权。
主城豪宅维权,这里我不必详说。
而五羊社区的维权,主要是因为在两区之界。区域交界处最容易产生规划上的分歧,片区内业主希望能就近分配就读,并恳请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早先的规划教育用地。
1、
所谓维权,无不是一种无奈。
纵观事件,业主应该是最无辜的。社会的善意好比是一个储蓄罐,当积累得越多,终有一日,也会对任何的参与个体有反馈。对于维权的正确态度,即便不是当事人,也应该抱有一份共情与同理。毕竟这些业主当时花了真金白银,要求履行学区承诺,这无可厚非。买错房,大不了纠错;孩子的成长,没办法回头。买房,就是买城市的资源与这片土地上的城市信用,用自己的努力、勤奋与心血变成“家”的一砖一瓦。当付出高价之后,回报应该是相应的温暖与配套。
这没毛病。
一个社会体制、城市的公共管理系统理应具备充分的容纳程度,灵敏的根据居民的需求动态调整资源,本着公平公正的精神,实现优化匹配,这种水平是城市的管理文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点,不是不对,只是出发点不同。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与智囊团,他们的大智慧不必我们少,只不过他们的格局往往更大些。
看得见的城市文明是高楼大厦、敞阔的街道与现代气息,看不见但很重要的文明在于管理层与市民的对话、协商、妥协与平衡的机制,因为这样的机制,才产生资源的确定性和安全感,我们的生活与安居才有体制的保障,而不是终日活在一种不确定性当中。
2、
城市发展,往外不断拓展,而教育则蜷缩在主城之内。商业资源、产业资源容易堆叠、集聚,产生协同效应,但教育不像这些行业,它顽固得像石头,始终固守内部,抵抗着进化、均衡。
多少家庭随着城市发展搬出主城,热热闹闹的开疆辟土,谁知当孩子长大,哇靠一声,发觉还是主城垄断了连云港名小格局,这种惊讶伴随着的是无可奈何。孩子的命运往往成为很多家长的首要选择,真金白银把连云港知名学区房房价推上1万六七的天价,震撼有余,但细想也有合理性。
这是连云港目前的一个大矛盾。
关于教育,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以下问题:
1、城市向外发展,小学教育固守城区,家庭的方向怎么办?
2、苍梧是连云港的荣光与骄傲,然而这样的教育辉煌,一家独大,是否妨碍了其他区的均衡与发展?
3、就近入学,教育公平,如何才能真正把这碗水端平?
4、部分学校,随着楼盘开发和入住的不断增多,日后怎样解决“学位紧张”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