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戴冬梅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日间病房护士长、主管护师
王明东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最近我们接诊了一位患者,26岁的安小姐是某公司白领,当日清晨7:30因左前臂骨折急诊入院,患者自诉已有4~5次晕厥史,均自行缓解,因此并未多加在意。而此次入院,是因晨起上厕所时,突发晕厥跌倒,左前臂撞击到马桶,受伤骨折前来医院就诊。直立倾斜试验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
安小姐很迷惑:“‘血管迷走性’是个啥?是我的血管‘迷路’了?”
01 晕厥,需要重视
发生率高,易复发:晕厥,是指突然发作的全脑血流一过性低灌注,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的降低或消失,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自行恢复。日常生活中,约有50%的人有过晕厥经历,因绝大多数晕厥事件没有发生严重意外,人们自认为可能是低血糖、低血压、劳累等原因诱发,所以并未加以重视。
尤需注意的是,其中有约30%的患者,在未来3年内会经历晕厥复发,其复发风险随着事件发生的总数而增加,仅有部分人在晕厥后导致严重外伤才会选择就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发频次增加,使晕厥导致的身体伤害风险增加。案例中的安小姐正是如此,有4~5次的晕厥史但并未在意,直到此次晕厥跌倒导致左前臂骨折才来就诊。
病因不同,预后不同:晕厥的病因很多,且发病机制复杂,而其病因会直接影响到预后结局——
轻者(如反射性晕厥者)虽可能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但预后较好;而重者则可能跌倒,导致受伤骨折,甚至危及生命,如心源性晕厥常伴有恶性心律失常,可致患者猝死。因此,对于病因的筛查非常重要。根据病因,晕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反射性晕厥(即神经介导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和颈动脉窦晕厥。
★ 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 心源性晕厥。
★ 不明原因晕厥。
其中,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其发作一般在特定年龄段,首次发病在10~30岁年龄段或更高,大多数情况下,初次晕厥的患者仅有头晕、黑矇、无力等症状,一般无意识丧失,很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尤为重要。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并非血管“迷路”
作为发病率最高的晕厥,大家知道何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吗?难道真的像安小姐所说的是血管“迷路”了?
其实,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是指由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引起的心动过缓和(或)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部分人群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以致晕厥,正如安小姐这样。
发现症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自觉症状包括头晕、视物模糊或管状视野(指眼睛只能看到正前方很狭小的一个空间范围),以及有面色苍白、打哈欠、出冷汗,伴恶心、乏力等表现。血管迷走性晕厥持续的时间通常为5~12秒,一般不超过20秒,也有个别患者晕厥可长达几分钟。这就需要与其他原因的晕厥相鉴别——
★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心源性晕厥的区别:后者发作前一般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结构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等原发病,前驱自觉症状会存在心悸或胸痛等。
★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的区别:后者老年人多见,可能和患者服用的药物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有关,导致患者严重低血容量,站立时收缩压异常下降,前驱症状表现为头晕、平衡失调、视觉障碍等姿势不耐受的症状。
了解诱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 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超负荷工作、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这些都会引起负责调节心率和血压的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
★ 不良的诱因:包括令人不适的视觉、听觉、味觉或疼痛刺激;在闷热或拥挤的环境里久站;以及咳嗽、运动、大笑、腹泻等,都会诱发晕厥。
★ 外力压迫颈部:如突然转颈或颈部受压(如动脉窦受压、衣领过紧)后,导致晕厥发作。
病史采集:我们建议有晕厥史的患者要及时就诊,且在日常就做好病史采集(见表1),这样就能给医生提供完整病史,以快速明确诊断。
03 减少晕厥,重在日常
对于晕厥患者来说,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相比,更能提升他们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预防晕厥发作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健康宣教:患者要了解何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其预后,复发会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诱因,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规律;保证睡眠质量,避免熬夜;积极补水、补钠,以提高患者体内的有效循环血量,能避免晕厥发生时左心室充盈不足导致的空排效应。
避免不良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 避免快速体位改变:如卧位转立位或坐位时,可先翻身,再缓慢改为坐位或立位,也可先收缩下肢肌肉,使小腿处于紧绷状态,持续30秒左右再放松,3~5个循环后再改变体位。
★ 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30分钟左右,休息(坐位)5~10分钟后再行走,坐位时可收缩下肢肌肉,使小腿处于紧绷状态。
★ 避免闷热环境:避免至闷热、人多的喧闹环境中,避免长时间站立位。
康复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倾斜运动和身体抗压动作等。
★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 倾斜训练:可使压力感受器脱敏,增加直立耐受、降低自主神经活性。建议患者将后背部轻轻靠墙,足跟距离墙角约15厘米,保持不动,每次3~5分钟;可耐受情况下,可逐渐延长时间和训练频次。当出现不适或晕厥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需注意的是,训练时家属应在旁做好防护,避免跌倒。
★ 身体抗压动作:通过对抗运动,可减轻晕厥发作症状——
交叉腿:交叉腿操作简单,坐位或站位时双腿交叉并紧缩肌肉,同时上肢绷紧双手掌反向紧握,持续30秒,间隔10秒放松。
下蹲位:身体向前弯曲下蹲,从下蹲位改变体位站立时,一定要收缩腿部的肌肉,防止诱发低血压的发生。
手部抗压动作:即等长运动的双手紧握动作和等长运动的手臂收缩、上肢绷紧动作,可升高血压,终止即将发生的反射性晕厥。
此外,晕厥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减压,转移注意力,可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法达到放松的效果。
最后,若是对于以上这些方式都不能减少晕厥复发的患者,我们建议进行迷走神经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减少晕厥复发。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