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徐 熠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黄 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中华民族对于中草药的探索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路旁、郊外、田间,甚至城市的绿化带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小野草中的止咳药。
01
“天然抗生素”——鱼腥草

鱼腥草,在田间、池塘边非常常见,繁殖力极为旺盛,有些地方比杂草还要多。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性微寒,归肺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鱼腥草的挥发油类成分“鱼腥草素”及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止咳平喘的作用,可清热解毒,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咳喘等,因此它又被称为“天然抗生素”。此外,鱼腥草还有抗病毒活性。
鱼腥草可以制作凉拌菜,还可以煮水喝,如果用于清热化痰止咳,可以和鲜竹沥、枇杷叶一起煮水代茶饮。由于鱼腥草性微寒,不建议长期食用,也不建议体质虚寒人群食用。
02
“中药氨溴索”——车前草

有一种成片生长的小野草,它通常长在道路旁,又被称为“当道”;它的叶子像猪耳朵,又叫“猪耳草”;它的种子一长串呈麦穗状,小朋友们很喜欢采了玩耍,它就是车前草。车前草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全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车前草一直被认为是一味利尿通淋的要药,直至现代,经过相关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发现其可帮助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因此又被誉为“中药氨溴索”。
车前草可煮水代茶饮、凉拌、炒菜、煲粥、煲汤等。用于止咳祛痰,车前草可单独煎茶饮,如为肺热之痰,痰色黄黏稠,也可以配伍黄芩、川贝和瓜蒌煮水喝。车前草性寒,因此脾胃虚寒人群需慎用。
03
“草药皇后”——蒲公英

路旁细长而直立的花轴上一朵白色的小绒球,轻轻一吹,便随风而去,这便是蒲公英。蒲公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蒲公英全身都可入药,但其花容易刺激咽喉,所以多用其根和叶。蒲公英叶偏于清热解毒、消炎止咳,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蒲公英根偏于养肝,能降肝火,排肝毒。含蒲公英的中成药如蒲地蓝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可用于风热咳嗽引起的咽喉肿痛以及咽喉炎、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因其美丽的外形及多种功效被称为“草药皇后”。
蒲公英可以炒、煲汤、煮粥等;煎煮代茶饮是最方便的方法,一般选择蒲公英叶或根煎煮或泡水喝。蒲公英也是一味寒凉药,不宜过量服用,以免出现各种肠胃道症状。
04
“天然润肺中药”——麦冬

在路旁或者绿化带有种长得酷似韭菜的“杂草”,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野韭菜”,其药用部分是它纺锤形的块根,即麦冬。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可以润肺养阴,用于治疗肺热燥咳痰黏。现代研究也发现含麦冬的方剂可显著缓解患者干咳、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同时可改善肺功能,减少肺损伤。
麦冬滋阴润肺,可以和百合、沙参一起煮粥食用;与菊花、金银花、罗汉果等一起煎水代茶饮,可清热润肺、利咽止咳。脾胃虚寒者、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不宜食用。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