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常规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育良好品德的基石。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如爱国主义、文化传承、习惯养成、安全法治、感恩励志、心理辅导等,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少先队红领巾奖章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做到“十结合”,全方位助力学生在活动中持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以下为具体的创新策略与实践案例。

一、多元主题教育,厚植精神底蕴
1.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例如,在国庆节前夕,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演讲比赛。学生们精心准备,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爱国故事,结合当下中国在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如“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屡创佳绩等,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
比赛现场,小选手们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听众,激发了全体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2.文化传承主题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主题教育致力于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学校开展“古韵今风,文化传承”系列活动,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传授剪纸、糖画、面塑等传统技艺。
在剪纸课堂上,老艺人耐心地向学生们讲解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技巧方法,学生们手持剪刀,精心创作,将简单的彩纸剪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如寓意吉祥的“连年有余”、生动形象的“十二生肖”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传统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自觉成为文化传承的小使者。

3.习惯养成主题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养成主题教育注重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制定详细的习惯养成清单,涵盖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等方面。例如,在学习习惯培养中,要求学生每天做到“三个一”:每天预习十分钟、每天整理错题集、每天阅读半小时。
老师们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习惯方面,倡导学生自己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学会自理自立。通过长期坚持,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自律、有序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安全法治主题教育:强化安全法治意识
安全法治主题教育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学校通过举办安全法治讲座、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邀请交警叔叔到校开展交通安全讲座,通过播放交通事故视频、展示交通标志模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能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等。
同时,每学期组织消防、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熟悉应急逃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法治教育方面,邀请法官走进校园,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5.感恩励志主题教育:培育感恩之心与奋斗之志
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旨在让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志向。学校开展“感恩于心,励志前行”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感恩励志影片,如《当幸福来敲门》,让学生感受主人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的精神。观影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
此外,还开展“一封家书”活动,鼓励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很多家长收到信后深受感动,亲子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激励在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梦想努力拼搏。
6.心理辅导主题教育:呵护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主题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如“青春期心理健康”“应对挫折的方法”等,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同时,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例如,在“战胜焦虑,轻松学习”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缓解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运动放松、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有效地减轻了学习压力,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红领巾奖章活动:引领实践成长
学校紧密结合少先队红领巾奖章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红领巾奖章分为基础章、特色章和星级章,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
在“向阳章”争章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我为祖国送祝福”手抄报比赛、“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活动等,深入了解国家历史和发展成就,激发爱国情感,符合条件的学生即可获得“向阳章”。
在“立德章”争章活动中,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经过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共同评价,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获得“立德章”。
通过红领巾奖章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争章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十结合”实践:全方位育人
1.结合《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细化到各项活动中。在“文明校园我先行”活动中,对照守则和规范中关于文明礼仪、爱护环境等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学生在校园内主动向老师问好、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爱护公共财物等行为,都能得到相应的积分奖励。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评选,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引导学生将守则和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
2.结合养成教育
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始终贯穿养成教育。在文化传承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热爱学习的习惯;在安全法治活动中,养成遵守规则、自我保护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剪纸技艺时,老师不仅传授技艺,还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专注、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
3.结合行为规范教育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强化行为规范教育。在校园运动会的组织过程中,从运动员的入场秩序、比赛中的文明参赛,到观众的文明观赛等方面,都进行严格要求。学生们在运动会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团结协作,行为规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结合各学科教学活动
将德育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人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探索的精神。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实现了学科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
5.结合学校特色活动
学校的特色活动为德育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载体。如每年举办的科技节,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还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在“科技强国,创新有我”的科技节主题活动中,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在航天、高铁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努力学习的决心。
6.结合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少先队入队仪式上,新队员们通过庄严宣誓、佩戴红领巾等环节,增强了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红领巾志愿者”活动中,队员们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打扫环境卫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良好风貌。
7.结合学校社团活动
学校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平台。在书法社团中,学生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篮球社团中,通过团队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规则意识。

8.结合劳动教育
将劳动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分组种植蔬菜、花卉等植物,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全程参与。通过劳动,学生们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还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9.结合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在“亲子共读,书香家庭”活动中,学校推荐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籍,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通过这种方式,增进了亲子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家庭责任感。
10.结合社区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在“关爱社区,你我同行”活动中,学生们走进社区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在社区环保活动中,学生们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清理社区卫生死角等工作。通过这些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将学校的德育教育延伸到了社会。
通过以上丰富多样的德育常规养成教育载体创新策略,学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教育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熏陶,不断提升品德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