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不少年轻人都抱怨自己从事的行业工资不高,所学的专业根本就找不到高薪工作。但事实是,各行各业中都有一些收入不菲的工作,从业人员月薪可达数万元,年入三十万不成问题。
麻醉师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样薪资不菲的工作,应征者却堪称凤毛麟角。
麻醉是一场手术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正因职业的特殊性,所以麻醉师的加班费以及年终奖会非常丰厚。
那为什么薪资这么高的工作,来应聘的人却少之又少呢?
猝死率最高的职业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更多年轻人出现熬夜的现象,猝死概率也逐渐上升。其中医生这个职业,算是猝死率较高的了。
某研究报告统计发现,2013年因过劳而猝死的人数为6人,2015年因过劳而猝死的人数,就已经高达24人。且猝死的高发年龄段为30-39岁。
在死亡发生前,一半以上的医生,都已经连续加班熬夜工作了8-12个小时,更有11名医生持续工作超24小时。

另外,《中华医学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被媒体公开报道猝死的29名中国医生当中,有14名医生都是麻醉师,占总人数的一半。
麻醉师在众多科室中猝死率最高的,它的死亡概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六。
而据调查显示,国外的麻醉师通常每年只有500-1000例病例,而中国却约有1500例。
这或许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猝死经常发生在麻醉师身上。
随着人口的增加,医院中患者只多不少,麻醉师必须要随时待命,无论他们多累,熬了多久。就算已经筋疲力尽,他们都必须保持高度集中。
因此,麻醉师因过度劳累导致猝死的新闻层出不穷。

2013年7月4日 麻醉师姚谨涵,经过多台手术麻醉后被同事发现猝死在值班室,年仅29岁。
2014年1月18日晚上7点, 32岁的麻醉师吴辉猝死在家里。
吴辉死亡前并没有任何关于心脏类的疾病。 然而那样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为什么突然死亡呢?
根据吴辉所在医院的工作统计表显示:2014年1月17日晚至18日早晨,他共做了9台手术的麻醉。而在此前一天的夜班里,他甚至做了15台,可以确定吴辉是因过度劳累而导致猝死的。
在2017年,年仅26岁的麻醉师陈德灵,劳累猝死在岗位上。
2019年11月1日上午8时15分,麻醉师江金健被发现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终年30岁。

2022年4月20日晚,麻醉师潘传龙也因过度劳累被任职医院发现而倒在自己日夜坚守的岗位上。
加班熬夜对麻醉师来说是家常便饭,哪怕加班到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早上七点也依旧要起来接着上班。
他们都不会是最后一位因过度劳累而猝死的麻醉师。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紧张地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因为麻醉人员的稀缺以及工作量大。
麻醉师陈德灵曾发过许多关于他工作的朋友圈,可以看到熬夜和加班把他的所有时间都占满,基本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而最让人感受颇深的就是他那句“还活着真好”。

而麻醉师潘医生,在7年前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那些马上开始做手术的病人问他们手术风险有多高时,他们总会说:
“在手术室里做手术的这几个小时中,你的死亡率跟我们相比只有十万分之一,我们都不害怕,你为什么要害怕呢?”
对于麻醉师来说,他们能够安安全全的下班已经成为了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不少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麻醉师不是只需要给病人打一针麻醉剂就可以去休息了吗?
但其实这份工作远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轻松,他们要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
从手术的前几天开始,麻醉师就要确认病人的身体状况能不能注射麻醉剂,所以麻醉师们要不断重复确定病人的各项指数,甚至还要掌握其他疾病的相关知识,他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

由于种种必要的原因,麻醉师平均每月的加班时间超出25.56小时,有的甚至超出50多个小时。
因其工作强度和任务量较大,除参加召开的会议和总结交流麻醉经验外,基本上都在工作,而且每一位麻醉师都经历过连续12小时甚至24小时没有休息的事情。
虽然麻醉师的人数已经达到了预期希望的人数,但这些数量的增加与工作量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他们必须要随时待命,无论他们多累,熬了多久。就算已经筋疲力尽,他们都必须保持高度集中。
过大的压力,甚至还会导致麻醉师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仍然会处于无意识的工作状态。
因为专注力过强,也有很多麻醉师都有睡眠障碍。

繁忙的工作本就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得到休息,日常工作中却又要保持着高度紧张,如果再有睡眠障碍,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种紧张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休息一段时间,好好地调整自己的精神、身体状态,让自己从濒临崩溃的状态中脱离出去。
但休息二字,对于麻醉师来说,往往是一种奢望。或者说,他们无法安安心心的去休息,去调整状态。因为医院里,还有更多的病人在等着他们。
而且,由于医院里的麻醉师较少,自己去休息了,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将会由另一名同样已经身心俱疲的同事接手。这无异于加重了同事的负担,因此很少麻醉师回想着休息一段时间。
对于麻醉师来说,他们就算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也从不敢对工作有任何的懈怠。在人手不足的时候,恨不能把自己劈成两半,同时进行两场手术。

很多年轻的麻醉师们,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了两班倒,每周加班的时间甚至高达100个小时。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是住在了医院。
在医疗行业中,有句俗话叫做“开刀去病,麻醉保命”。
在做手术的过程中,操刀的医生是工匠的角色,是修补身体的技术工,而真正掌握病人“生死”的却是麻醉师。但即使这样,还是会有很多人忽视他们的付出。
尽管他们的工资很高,责任重大,但是麻醉科却一直是在幕后工作,很少人能够接触到他们,大多只有需要手术的病人才会接触到麻醉师。
其实,很多人还是对麻醉师这个职业有着很深的误会,认为麻醉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但实际上,麻醉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活。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首先必须精通十余门学科知识,包括心,肺,脑复苏、机械通气和急性心力衰竭等。

他们需要仔细盯着患者的监护仪,认真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需要急救或是有并发症,这对麻醉师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麻醉如果不出风险的话,在旁人看来,就觉得手术平稳的过去了。但在医生眼中,这就等同于在走独木桥,如果从独木桥上掉下去,那患者的安全无法保证。
这时,就需要麻醉医生具有更多的医学知识的储备,努力成为医学界的全才。
也就是因为麻醉师是全能的,所以很多医疗机构愿意重金聘请麻醉医生。如果这个麻醉医生还有着多年的医疗经验,那么他在各大医院可以说是香饽饽,谁都想要挖走。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麻醉师的数量缺口为什么会这么大呢?
被忽略的麻醉师首先中国拥有麻醉这个专业的大学少之又少,就算有学生想要成为麻醉医生,也会因为不能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而放弃这个想法。

其次,是在宣传方面。现在很多关于医院的电视剧,在拍摄时大多数都在讲急诊科医生、妇科医生、内外科医生的繁忙工作,但麻醉医生出现的概率却是微乎其微。
即使是在医疗剧中关于麻醉医生的画面,大多数都是在手术室给病人注射的那一幕,这使人在无形之中忽略了麻醉师的存在。
也正是因此,那些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在选择医学院校的专业时,大多数会选择电视中经常出现的内外科医生,稍微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也许会选择妇科、儿科等等一系列专业。但麻醉科往往会被排除在外,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或者认为这个专业没什么用。
在生源少的情况下,医科大学根本没办法为了一个很少人学习的学科,去开设专业。
这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麻醉专业越来越少,麻醉医生越来越不为人知,学生学习麻醉的专业也就更加的稀少。

因此,让新一代的年轻人知道麻醉师的重要,了解麻醉师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对人去学习麻醉专业,减少医院麻醉医生的负担,然他们也能拥有正常的休息时间。
小结现如今麻醉医生人数不足的困境仍然让他们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希望尽快培养出更多麻醉医生,让他们肩膀上的重担可以减轻,甚至可以卸下这担子。
所以在麻醉医生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每一位坚定的选择了麻醉专业,并通过努力学习,做麻醉师的人,他们都是我们最需要保护的坚实后盾,也是我们最需要感激的白衣天使。
让更多人看到以及听到麻醉师是如何工作,如何为患者保驾护航,如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患者最坚强的后盾,是重中之重。

我们仍需要新的年轻的生命力来注入这个行业之中,让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麻醉学是一个充满着爱与责任的学科。更多人的加入麻醉专业中来,不仅是为自己搏一个好前程,更是能够拯救无数已经过度疲劳的麻醉师生命的人。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医院里无数个默默工作着的医护人员,能做的只有一种感激的态度,一声尊敬的医生,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安慰!
在此,谨向一切为了医学事业而奉献的人表示崇高敬意与衷心谢意!
我家那个麻醉师加班简直是家常便饭,哪天不加班倒是稀奇了,就是感觉卖给医院了,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天在家的日子。
我们民工才是最累一天12小时工作,汉流到衣服都湿完了。
确实文章说的非常对,我家老公天天加班,抢救,气管插管,失眼严重!哎!
瞎说
流程太麻烦,要我说,把麻药放抹布上,往病人脸上一捂迷倒了事
可能是活动太少,毕竟别人都从头忙到尾,麻醉师就刚开始弄一下就完了,除非特殊情况,才会中间再弄一次
不能多招几个人转班的吗?
看评论区就知道,医务人员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理解(疫情已过)
三十万[病了哦],工厂每天晚上八点做到早上八点下班,每个月换一次日夜班,一年都是收入六万左右,难道就没有过劳的?
既然强度这么大,为啥不通过增加人手降低工资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比如麻醉师年薪降低为10万,上1休4,这种还能猝死么?
一天加班4小时,一个月28天班的比比皆是,才加班50多小时,真幸福啊
麻醉不难,难得是看仪器,麻醉师看心电图比专门帮人做心电图的都牛,难的是手术中,突发情况,要怎么用药。
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
煤矿工人死亡率高还是麻醉师死亡率高?才死几个麻醉师就叫天叫地。
为啥不说快递员?这个都是12小时起步,一般是14小时
麻醉的夜班真是看运气,刨宫产、脑出血、骨折、肠穿孔,有时候一晚就一台,有时候一台做完刚躺下又来一台[笑着哭]
事实医生是公务员,工作体力轻松,老了也有工资领,对比工业区的工人好千百倍,工人的付出代价也很大,到头来一场空![笑着哭]
中国就是各行各业卷,工会就是节日发点东西,又不能干啥的
看来医生是份高危职业。
加班50小时一般般吧
后勤保障部门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跟尊重。
发现好多说某某行业比这更辛苦,你说的行业可以随便找人替代,你试一下看能不能随便找人替代麻醉师?整天就会杠
麻醉师工资都这么高,那麻醉医生得开多少的工资
就冲你这标题,麻醉医师都不想点进来,很多麻醉医生最讨厌别人叫他麻醉师!
以前我也熬夜,现在不行了。我现在熬夜,心力交瘁,很明显的那种。具体就是心跳加快,咳嗽,心慌,没精神,心很累那种感觉[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以前没这毛病,不知道为啥一心力交瘁,我就咳嗽
看了不该看的,有阳就有阴
搬砖和麻醉师你选哪一个?
谁不辛苦?
你要是实在没得写,就去工厂打螺丝吧
收红包最狠的职业。
不想干就辞职,高压电工、挖煤工、高楼建筑工…大把好工作等着你
穷死率最高
跟死神抢人太多了,所以……[笑着哭]
麻醉师接触的药品在法律上几乎都是一类毒品…
认识一个麻醉师,三十多岁,已经移民欧洲了,连家带口过去了
一般一个医院就1-3个麻醉师,所有手术麻醉师都要跟,所有术后麻醉师都要负责醒。不猝死才怪
研究生,外科体系的,具体哪个科室就不谈了。麻醉老师在手术室里面,在我自己看来都觉得累,各种倒班。关键还和器械老师不同,我们的器械一间基本是固定的一两个人,大家常见面,都挺熟的,但是我们台上的和麻醉老师真的一点都不熟。也去麻醉轮过课,个人感觉不如急诊累,但是比其他科室谈不上轻松。至于说待遇[无奈吐舌][无奈吐舌][无奈吐舌][无奈吐舌][无奈吐舌] 楼主30w的去哪里找
很多人说自己工作时间长什么什么的,却不明白一个道理,人家是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这可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举个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例子,高考备考,每天就是坐在那里对不对?可是真能出类拔萃的还是少数是吧。
可惜了我的那个同学,才26岁就没有了
是我就不干了,有人干说明这工作不缺人,不然冒着生命危险还不如不干。
人少活多 优生优育
呵呵? 建筑设计院没说话呢![得瑟]
你看看货运司机,哪个不是工作15个小时
麻醉师不可能一年30w
哪个医生是猝死的?
医院里面空气质量太差了,通风基本没有,人多特别闷,住过院的人都知道吧!长年累月下来多少气管会不太好吧!
唉!每人15万多招一倍这不是双赢了吗?
有种加班 本来想周末玩一下或玩几把游戏 ,被叫去加班 出事还你负责 都不敢玩几把游戏怕精气神不够 有种加班 我可以不加班 或者加班可以磨洋工 或者中途可以偷下懒 也不用负责 就算出了事 自己也不是主要责任 谁让你让我加班 两种加班性质 给你的压力一个天一个地 我宁愿第二也不做第一种
那为什么不多培养一些呢,医院多招几个,不就行了嘛,工资又这么高,还怕没人学?
按理说麻醉师没外科医生辛苦吧
干不了就转行撒,真的是人满为患还别想三十万,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底层人员谁又不辛苦了
厂里的合同工上十二休十二就不累了吗
麻醉猝死不多,但吸毒致死的不少。工作压力大又可以合法接触麻醉药品。
卷,反正就是一个卷
手术可以赚更多的💰
工厂操作设备的,高空作业的,程序员等,这些职业有意外的、猝死的怎么没人说?一个麻醉师职业也好意思说!
农民、工人算是职业吗?
想想工厂就知道什么叫加班
身体累,心累,就容易出事。
中国病人太多了!僧多粥少。
红包最[点赞]
我不怕猝死 要我干吗
现在招100个,你直接招10000个,把这职业直接整成地板工资
纠正小编两个错误:1.没有哪个麻醉医生愿意被叫麻醉师,这是尊重问题;2.年收入30万的麻醉医生毕竟还是少数,不要以点概全。
麻醉师比动手术的更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