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份的某一天下午,一辆轿车缓缓驶进了一条窄巷,在“西总布胡同5号”的门口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三人,其中一位女士二十多岁,面貌清秀、身材姣好。她下车后看了看面前的别墅,环境幽静,庭院内有仆人正在打扫。
她不解地问身边的人:“这是哪里?”
旁边一位身材精瘦的中年男人回答他:“这是李宗仁先生的府邸。”

她听后,不可置信地转头再次向别墅看去,问道:“为什么带我来这里?”
另一人故作神秘地笑道:“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她怎么都不会想到,这次会面后她的人生轨迹会被彻底改变。
她到底是谁?为什么会来这里?这次见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与李宗仁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命运转折,与李宗仁的夫妻缘胡友松,原名胡若梅,1939年在上海出生。新中国成立后,胡若梅进入中学读书。彼时的胡若梅向往美好、坚持自我,后改名为“胡友松”,希望自己能够挺拔不屈、顽强向上。

中学毕业后,胡友松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一所医专学校学习。1959年,胡友松从学校毕业,随后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医院做一名护士。就是在这里,胡友松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对方是一位医生,跟胡友松一样也是上海人。二人的感情也很好,但最后这段感情还是无疾而终。
1965年,在美国漂泊多年的李宗仁在在中国共产党“爱国一家”政策的感召下,回到了祖国。李宗仁回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大报纸和广播纷纷报道此事。
此时正在乡下参加劳动的胡友松,也从广播中听到了这个消息,对李宗仁这个名字有了印象。

1966年,李宗仁的妻子郭德洁因病去世。妻子去世后,李宗仁的情绪便非常低落、日渐消瘦。周总理非常关心李宗仁的身体状况,经常向下属询问。
郭德洁去世后,助理程思远经常陪在李宗仁身边。一段时间之后,程思远看出了李宗仁的孤独,于是便生出一个想法:找人陪伴和照料李宗仁的晚年生活。
这样一来,既有人能够照料李宗仁的身体,二来也能陪李宗仁说说话、消磨时光,减轻李宗仁的孤独感。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程思远与朋友张成仁了提及此事,张成仁便想起了托自己找工作的胡友松。随后在他们二人的安排下,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胡友松年轻貌美、举止大方,李宗仁在见过她后便念念不忘。

于是李宗仁便向周总理表达了自己对胡友松的感情。周总理得知后便提示李宗仁:
中国不搞私人秘书这一套,李宗仁若是真喜欢胡友松,可以换一种方式。如果胡友松同意的话,二人可以结婚,李宗仁将她娶回家做妻子。
于是等再见到胡友松时,李宗仁便向胡友松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感情。
李宗仁的两任妻子李宗仁的第一位夫人是李秀文,1891年出生。

五岁那年,李秀文曾经生过一场病,高烧持续不退。大夫也来看过,并为其开了几副药。可李秀文吃过药后病情仍不见好转,反而日益严重。几天后,病重的李秀文已奄奄一息。
其家人渐渐绝望,正打算着手处理李秀文的后事时,李秀文突然睁开双眼,大声喊到自己饿了要吃饭。父母听到后既惊又喜。
李秀文“死而复生”的事逐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传开。有人说李秀文大难不死,是个幸运的人;也有人说李秀文从小便得到神灵庇佑,往后的人生定会顺风顺水。众说纷纭,李秀文的父亲也产生了好奇。
后来,李秀文的父亲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便请这位算命先生为女儿算一卦。一番占卜后,算命先生又观察了李秀文的言行举止,之后喜笑颜开地对父亲讲:“恭喜!令爱是位命贵之人。老朽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命如此富贵之人!”

算命先生的一席话彻底改变了李秀文的人生。此事逐渐传开,李秀文到了婚配的年龄后,前来李秀文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快把李家的门槛踏破了。
可前来提亲的人中,却没有与李秀文八字相合的人。几经蹉跎,李秀文的婚事直到19岁,也没有结果。
有一天,李宗仁家有人前来为其提亲,交换过庚帖后,竟意外发现两人的八字很合适。可是李宗仁家是个大家族,家里人多琐事也多。若李秀文嫁去,生活也不会十分平顺。李秀文的父母一时陷入两难的抉择。

在李秀文家中,有一位兄嫂非常嫉妒李秀文,对她的态度也非常不好,有一次便就她的婚事开口讽刺,说李秀文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生性倔强的李秀文气不过,便跟父母说自己已下定决心与李宗仁成婚。于是,在李秀文的一时冲动下,两人的婚事就这么被订了下来。
1911年,二人成亲。成亲当天,当李秀文第一次看见风度翩翩、谈笑风生的李宗仁时,便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选错人。婚后夫妻二人感情和睦,李宗仁还会抽空教妻子读书识字。
李宗仁的第二位妻子是郭德洁,原名郭儒仙。二人于1924年完婚,“德洁”是结婚时李宗仁为她起的名字。

结婚后,郭德洁一直跟随在李宗仁身边,辗转于各个战场,生活一直没有安定下来。1926年,郭德洁时为国民党的监察委员。北伐战争前夕,她一身戎装与李宗仁一起奔赴战场时,引来全城百姓的关注。
郭德洁在思想上很超前。结婚后,她不愿意依附于丈夫李宗仁生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德洁看到许多儿童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便创立了桂林儿童教养院,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孩童,并为他们提供教育。
1941年,郭德洁还创办了桂林德智中学,郭德洁自任为校长。学校内各种基础设施完善,纪律严明,在创办期间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郭德洁爽朗大方,还很善于交际。1948年,李宗仁有意竞选副总统。在得知丈夫的想法后,郭德洁表示很赞同。此外,她还拿出自己的钱用来招待各位代表,辗转于各个聚会中为丈夫拉选票。
新中国成立后,郭德洁与李宗仁一起到美国定居。在国外时,郭德洁还认真学习英语,在国外生活的也非常自如。然而厄运突然而至,1964年郭德洁确诊乳腺癌。当时郭德洁因为过意在乎外在形象,没有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到1965年,癌症已发展到晚期。
1965年7月20日,郭德洁与李宗仁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第二年的3月21日,郭德洁病逝,享年60岁。

了解过李宗仁的感情经历后,胡友松认真地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她在广播里听到过李宗仁,也曾在书本里见过这个人的名字。知道他参加北伐战争、指挥台儿庄战役,也知道眼前这个满头银发的人其实是一位英雄。
胡友松起初只是非常敬重李宗仁,但在之后的相处中,胡友松慢慢发现了他的孤独。面对李宗仁的突然求婚,胡友松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后,便答应了。
1966年7月,二人在北京举行了婚礼。婚礼的规模并不大,参加婚礼的也只有几位亲朋好友。李宗仁还将二人的合照发给自己在国内外的亲朋好友们,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夫人胡友松。
婚礼过后,两人搬到了北戴河一处僻静的地方。两人的婚后生活很平静安稳。据胡友松的回忆,李宗仁还非常懂得体贴人。
每天晚上睡觉时,李宗仁都会到胡友松的卧室里帮她盖被子。起初胡友松觉得非常不习惯,便借故说自己神经衰弱,睡得不安稳,让李宗仁以后不要再来了。

可是后来胡友松发现,李宗仁还是向往常一样来为她盖被子。不过不同的是,为了不吵醒她,李宗仁每次都是光着脚进来的。
有一次,胡友松突然肚子疼。医生诊断后告诉她并无大碍,多吃点南瓜子可以缓解疼痛。可胡友松心里却犯起了愁。
第二天起床时,胡友松却惊讶地发现,在她的床头放有一盘嗑好的南瓜子仁。原来是李宗仁听说此事后,连夜嗑了瓜子仁,并悄悄放在了她旁边。李宗仁对她说:“若梅,我把瓜子仁都嗑出来了,你现在可以安心吃了。吃完你就没那么疼了。”
在李宗仁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心下,胡友松终于感受到自己一直以来所缺失的家的温暖。

此后,二人相敬如宾,一起在公馆里看书、画画、下棋等,享受着美好的婚后生活。
丈夫去世,命运再次转折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两年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将这一切彻底打破。
1968年9月30日,国庆节的前一天,李宗仁应邀前去参加晚宴。期间,李宗仁身体不适,突发重病。身边的人连忙把他送往了医院,检查后李宗仁被确诊为直肠癌。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的病情急转直下,最终抢救无效去世。直至去世前的最后一刻,妻子胡友松一直都陪在他身边。
弥留之际,李宗仁泪流满面,担心妻子日后的生活。他对胡友松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个性太要强,我不放心。清明节时别忘记给我扫墓,去看看我。也好让世人知道,你还记得我。”

李宗仁去世之后,在每年清明节的那一天,胡友松都会带着一束花到李宗仁的墓前探望,完成了李宗仁的遗愿。
1973年,胡友松周总理的关照下转入博物院档案部工作。1985年,胡友松退休。胡友松自食其力,到退休前一直都在岗位上工作,从未接受过国家对她的帮助。
1995年,胡友松选择皈依佛门。在修习佛学之余,她时常会画画。之后,胡友松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全部卖出,所得款项尽数捐予贫困地区的人民。
李宗仁生前经常说台儿庄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台儿庄的人民也非常敬重李宗仁先生,在听闻李宗仁还有一位遗孀时,便四处打听其下落。
1996年8月,台儿庄人民在几经辗转下终于得知胡友松的下落,于是与她联系,并邀请她到台儿庄居住。

胡友松以前便经常想,有机会自己一定要去台儿庄,看看丈夫的“第二故乡”。于是在收到邀请的几天后,胡友松来到了台儿庄,受到当地人民的盛情欢迎与款待。
为感谢胡友松,台儿庄人民特意在李宗仁史料馆附近为她建造一幢房子,并邀请她留下了安度晚年。
1998年4月,胡友松接受了他们的盛情邀请。此后直到去世,胡友松一直都在此地居住。
2008年2月5日傍晚,胡友松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直肠癌。身边的人都忧心忡忡,她却打趣道:“我也是直肠癌,和我先生是一样的病,就算要死,我们俩也是同病相怜。”

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于台儿庄病逝,享年69岁。
胡友松一生并未有子嗣。丈夫去世后,长子李幼邻曾公开表示:“我父亲病重的日子里都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是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