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出逃,谁来拯救斯里兰卡?
2022年7月,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跑路了。当月13日,斯里兰卡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也意味着这个小国正式宣布破产。
国家破产是啥概念?通俗点来说,就是负债太多,砸锅卖铁也还不起了。
负债之多居然让一个国家都无力偿还,不难想象斯里兰卡的经济究竟崩盘到了何种地步。

涌入总统府抗议的斯里兰卡民众
从赶走殖民者到赶走总统,从南亚明珠到国家破产,斯里兰卡究竟发生了什么?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国家危机,斯里兰卡又该何去何从?
一、纵观斯里兰卡的发展史,不得不说是一部饱含鲜血与汗水的历史。
二战结束后,随着世界范围内民族独立运动的持续高涨,以及英国实力的断崖式衰退,1948年,斯里兰卡成功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独立。
并于1978年将国名更改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此后,斯里兰卡政府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对内,大力推及企业私有化进程;对外,对海外企业持欢迎和开放态度,使自身经济持稳定中速增长。
在这片阳光富庶的土地上,斯里兰卡的人民发展了优越的种植园经济,产出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斯里兰卡还盛产宝石,因此被冠以“南亚明珠”的美誉。

但,共御外敌争取来的和平并未持续多少年,国家内部的冲突与危机逐渐甚嚣尘上。
1983年,随着民族冲突和骚乱的日益加剧,斯里兰卡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组织对政府军发动袭击,以图自治,斯里兰卡内战爆发。
此后27年,美丽的斯里兰卡被恐怖、暴力、死亡的阴霾深深笼罩着。直至2009年5月18日,随着猛虎组织首领被击毙,这场长达27年的内战终于结束了。
这27年间,成千上万的军人不幸牺牲,数以万计的平民饱受疾苦,可以说无论最后的结果是谁胜利,受苦的都是当地的平民百姓。

通过战乱,斯里兰卡人民深刻地明白了国家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合则两利,战则两伤的道理。随后10年间,斯里兰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但受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国内施政不当的影响,斯里兰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极其不健康的转变:农业经济占比持续走低,第三产业经济占比持续走高,经济结构愈发单一,内生动力越来越少,越来越依赖出口经济......这无疑给后来的社会危机埋下了隐患。
时间来到2019年4月21日,这天,包括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在内的多地,先后发生了8次连环炸弹袭击,直接导致了约32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
突然爆发的恐怖事件让整个斯里兰卡都变得异常紧张,一时之间全国戒备,航班暂停,实行宵禁,暂停上课等等。此外,其支柱业——旅游业也遭重创,这个国家再次被恐怖阴云笼罩。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恐怖袭击事件的余波还未完全消散,新冠疫情便紧接着席卷而来。
不久后,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疫情的阴影,斯里兰卡也在这场疫情的风暴中迷失了方向,经济状况非但没有稳中求进,反而逐渐跌入万丈深渊:
1、斯里兰卡的旅游业彻底变“惨业”,变得每况愈下,日落西山。

2、全球贸易链循环受阻,商品流通不畅,交易受到空前冲击,斯里兰卡制造的服装物品大量堆积在仓库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及时回流,更是让本就难以为继的斯里兰卡雪上加霜。
来上组数据,2021年斯里兰卡国内生产总值为845.19亿美元,其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分别占比9%、27.8%、57.5%(剩下的5.7%为税收)。
可以清楚看出,服务业已经成为斯里兰卡整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一旦服务业运转不畅,整个国家的经济势必也会难以运行。
而服务业这种第三产业,又以旅游观光业为最,这极度依赖外部因素,即:外国人民前来旅游,人多的时候经济“风光无限”,人少的时候经济落“落魄不堪”。
在风平浪静的年代这样的做法确实省时省力,但一旦暴风雨到来,可没有人会来帮忙遮风挡雨,斯里兰卡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间接把自己的命运交在了别人手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022年,伴随着俄乌冲突的进一步升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受到了波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增长,尤其是石油、钢铁和电气等。
而这些能源偏偏又是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岛国,斯里兰卡的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这更让斯里兰卡的外汇储备捉襟见肘,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斯里兰卡经济崩盘、国家破产,还有一个人罪无可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是斯里兰卡前任总统——戈塔巴雅。

斯里兰卡前总统戈塔巴雅
2021年的某一天,戈塔巴雅做了一个关于有机农业的梦,醒后他拍了拍脑门,突发奇想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个名为“有机农业令”的政策,要求全面禁止进口化肥和农药,国内的农业生产不得使用包括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在内的现代农用物品。
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寻求成为全球第一个完全有机农业国家。
原谅我真的想笑。
因为我想到了当年赫鲁晓夫在西伯利亚种玉米的情景。

后来的情况就是失去了化肥的土壤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病虫灾害的多发让农户防不胜防。在瞎折腾了大半年后,斯里兰卡成功地把国家的农业折腾得奄奄一息。
不知戈塔巴雅是否会流下悔恨的泪水,但我想,斯里兰卡的民众一定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由于农业的大幅减产,斯里兰卡的粮食无法再满足国民的需求,一时间物价水平一哄而上,货币购买力持续降低,进而不断贬值。
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无奈之下,斯里兰卡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外汇储备来进口粮食,这也让本不富裕的外汇储备雪上加霜。

另外,戈塔巴雅本人也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政治腐败现象。
自戈塔巴雅上任以来,斯里兰卡的政治逐渐呈现出家族化的趋势。
他上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任命他的兄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做了总理,更戏谑的是,他还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塞进了政府,令人瞠目结舌。

拉贾帕克萨家族
更令人愤怒的是,在普通家庭无力购买生活用品饱受苦难之时,戈塔巴雅已经通过贪污腐败积累了巨额财富,做下一系列败笔操作之后竟然脚底抹油一跑了之。
2022年10月7日,戈塔巴雅等人被最高法院批准了诉讼,并被要求为经济危机承担责任。此外,斯里兰卡的前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也没能幸免,也被一同提起了诉讼。
戏谑的是,这几人都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如今都要面对锒铛入狱的风险。由此观之,在21世纪的今天还在搞家族政治,不仅会辜负国内民众的信任,而且必定要付出严厉的代价。
就是这样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之下,斯里兰卡政府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外汇储备越来越少。
据报道,斯里兰卡的外债总额为 510 亿美元,而外汇储备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外汇储备相较于外债规模可谓是九牛一毛。再加上美联储火上浇油,落井下石,悄无声息地突然加收利息,导致斯里兰卡的经济问题日益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伴随着卢比的持续贬值,卢比与外币的兑换比率持续降低,进而导致斯里兰卡在破产边缘徘徊了几年之后,最终坠入了国家破产的深渊。

那么,斯里兰卡真的无法挽救了吗?这个国家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毫无疑问,斯里兰卡已经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在前总统脚底抹油跑路之后,现在的斯里兰卡迫切需要一个新的重量级人物来领导人民上下一心,度过危机。
那么,斯里兰卡新总统维克勒马辛哈能否堪此重任,力挽狂澜呢?

笔者认为,需要做到这三点:
其一,保持政局稳定。
一个国家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契机,必须拥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政治越陷入动荡,国家内部的明争暗斗就会越为严重,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浪费发展的时间和机遇。
同时,国际援助力量的疑虑和担心也会加重。
经济崩盘的时间越长,投资商的耐心也就越少,产业链就越有可能被转移或放弃。
因此,政治先稳定下来,无疑十分紧要。

其二,重组经济结构。
在这次危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斯里兰卡的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的。斯里兰卡应当持续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减少对第三产业的依赖,对经济结构进行适当改革,增强其内生动力,改变经济发展引擎
换言之,多依赖自己,少依赖他国,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其三,积极寻求国际援助。
总体来说,当今世界还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尽管局部地区尚有冲突与矛盾,但是和平仍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
对于斯里兰卡的债权国来说,只有帮助斯里兰卡顺利度过经济危机,才能收回债务,因此他们很有可能会对斯里兰卡进行适当的帮助。
此外,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向其寻求紧急援助也能帮助缓解经济压力,争取足够的时间来一步一步走出经济危机,这也不失为可行之法。
对于斯里兰卡来说,虽然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可能会过于严苛,但其或许已经别无选择。

其四,谨记教训。
斯里兰卡政府应该深刻铭记此次经济危机事件,并以此为戒、以此为鉴,积极做好后续应对措施,将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并寻求对外贸易货币结算多元化,增加外汇储备货币种类,比如人民币、英镑等等,以减少单种货币汇率变化对国家外汇可能产生的冲击。
我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虽然如今斯里兰卡的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但事在人为人可胜天,“南亚明珠”的美誉已经证明当年斯里兰卡人有能力发展出良好的社会经济,如今,他们也同样有能力重现当年的盛景。只要斯里兰卡人民上下一心,积极科学应对,就总有一天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
专权国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