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芝兰,今年56岁,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家家都靠种地为生。
小时候家里穷,读完初中我就辍学了,跟着村里人去县城的服装厂打工。
后来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可惜,命运没给我太多的安稳,丈夫在我40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留下了我和一个刚上高中的儿子。
现在,我住在省城,儿子毕业后留在了这边工作,成了家。
我不想给小两口添麻烦,就在离他们家不远的小区租了个单间,靠帮人做饭、收拾卫生赚点钱,日子过得还算自在。
五年前,我认识了老王,他是我在社区认识的朋友,比我大两岁,祖籍也是农村,但年轻时有手艺,靠着做木工攒下了点积蓄。
我们看对了眼,达成了一个“搭伙过日子”的共识。
我们说好了,不领证,各花各的钱,互相陪伴。这样的模式挺合适,既不用担心财产问题,又能有人说说话、互相照顾。
我和老王住在一起已经五年了,虽然偶尔有些小摩擦,但总体上还算和睦。
直到前段时间我生了一场病,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起床做饭,突然觉得头晕得厉害,眼前一阵阵发黑。我趴在厨房的灶台上缓了一会儿,才勉强站稳。老王发现了,连忙过来扶我:“芝兰,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没事,可能是低血糖。”我摆摆手,想要硬撑过去。可没过几分钟,我又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阵恶心,最后直接晕倒在地上。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旁边站着老王。他看见我醒了,松了口气:“吓死我了,医生说你贫血严重,还查出了胆结石,得住院观察几天。”
“住院?”我愣了一下,心里盘算着费用的事,“那……钱你垫了吗?”
他点点头:“先垫了三万块,后续的费用再看情况。我想着命要紧,没跟你商量。”
我很感激,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老王平时对钱很计较,我们一起生活五年,买菜、交水电费都是分开的。没想到这次他能主动拿钱出来,我心里挺感动。
住院的几天,老王一直陪着我,偶尔还给我削水果、嘘寒问暖。
他虽然嘴上不多说,但行动上让我觉得他是个可靠的人。
儿子和儿媳也来过几次,但他们工作忙,住得又远,陪不了太久。
那段时间,我心里忽然有种安全感,觉得找老王搭伙是个明智的选择。
出院那天,医生叮嘱我要注意饮食,多休息,不要劳累。老王推着轮椅送我回家,一路上还嘱咐我别操心家里的事。他的体贴让我有些不好意思,想着等身体恢复了,一定好好谢谢他。
可没想到,回家后的第三天,他拿出了一张借款条,递到我面前。
“芝兰,住院那三万块钱……你签个字吧,算是借我的。”他的语气很平静,好像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愣住了,接过那张纸,看到上面写着:“刘芝兰因住院费用向王志平借款30000元,承诺一年内还清。”下面还有老王的签名和日期。
“这是……什么意思?”我有些不敢相信。
“钱是我出的,咱们又不是夫妻,总得有个凭据吧。”他一边说,一边点了根烟,“我也不催你,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还,咱俩的关系还是照旧。”
听到这话,我心里像被人狠狠刺了一下。原来我以为的“情分”,不过是他精打细算后的“交易”。这五年来,我们虽然没领证,但毕竟住在一起,怎么着也算是半个家人。可他却用一张借条,撕破了这层表面上的温情。
“老王,这钱我会还你,但咱们的关系,也到此为止了。”我把借条放在桌上,语气冷得连我自己都觉得陌生。
他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决绝:“芝兰,你别冲动啊!我又没说不帮你,这只是个形式而已。”
“形式?”我冷笑了一声,“你既然这么怕吃亏,当初又何必跟我搭伙?我刘芝兰没那么厚脸皮,欠你的钱一分不少,但从今往后,咱俩各走各的路吧。”
说完这话,我转身进了房间,把门关上。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不是心疼钱,而是心疼自己的感情。这五年,我把他当成亲人,遇到什么事都想着他,可到头来,他却只把我当个临时搭伴的人。
后来的日子,我和老王虽然还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却很少说话。他似乎也察觉到了我的冷淡,几次试图解释,但我都没再给他机会。
一个月后,我就搬了出去,租了另一间房子。虽然地方小了一些,但心里却踏实了许多。我把借条拍了照,发给儿子,让他帮我还了那三万块钱。儿子知道后,气得直骂老王:“妈,这种人你还跟他搭伙?他根本不值得!”
我苦笑着摇摇头:“是啊,不值得。”
春节快到了,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却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五年的感情虽然散了,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到中年,与其依赖别人,不如靠自己。
生活还得继续,未来的路我会走得更踏实。就算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