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与虚云大师同列“民国四大高僧”,二位也是佛门挚友,如果按世间诞辰日,虚云老和尚比印老大约二十岁。
虚老被奉为禅宗祖师,印老被尊为净土宗祖师。二位大师虽各有所宗,但都贯通佛法,尊重不同派别。如虚云老和尚讲,“佛法八万四千门,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了生死,成佛道,只看当机与否(是否适合自己)”。
比如,十八般武器,各有所长,最终的目的相同,都是要杀敌制胜,只看哪件兵刃合手而已——关公爱大刀,秦琼爱双锏,哪吒用的是火尖枪,大圣却用金箍棒。
佛法在东土所流行的主要是禅、净、律、教、密等五种法门,各有所依从的经典,如禅宗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依归,净土宗以《无量寿经》为根本,但如梦参老和尚所说,经典与法门都是“渡河之舟”,能到彼岸就是“好船”。
印光大师弘扬净土念佛法门有时代原因,更有佛理原因。早在唐末“五代”时期,有一高僧现世,法号永明禅师,他既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又是禅宗之下的法眼宗第三代祖师。他首倡“禅净双修”,并作《四料简》传世,对后世影响很大,印师也以此为重要原理解读“禅”与“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显然,既“有禅”又“有净”是上上乘的功夫。
何为“有禅”?“禅”者,真如自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禅宗重要话头“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参禅”,就是要明心见性;“有禅”,就是有了明心见性的功夫。到这个境界,算是“开悟”了,悟到一切皆“空”,但仍需真修实证,持续参究,才能“见性成佛”。
参禅属于“通途法门”,需要以自己的力量进修参悟,非上根利智者所能修行。虚云老和尚也说,现世人们,智浅障深,宜于依靠念佛作为辅助,“缘念佛而参禅”,故名“禅净并修”。
何为“有净”?“净”者,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净土。“有净”,则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勇猛精进的行持。
净土属于“特别法门”,因为此法依靠的是“佛力”,佛的慈力。如果以“自力”比“佛力”,当然微不足道。依佛力,印光师说,“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为国储”,又如“驾慈航”,定到彼岸,而仗自力则如“飞渡”,难免坠落。
但如明心见性,又能信愿念佛,则能如虎生角,威猛莫敌。

印光大师

虚云老和尚

梦参老和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家请注意“不假方便”这四个字。 佛所说法很多都是可思议的,包括不立文字的禅宗修法,但是念佛法门,究竟之处,唯佛与佛,乃能了知。这即是不可思议法。正因不可思议,自以为是的所谓聪明人难以消受,反而钝根利根得大利益。
本来无一物,但众生编要执着于这宗那派,这纯属于自缚枷锁而不自知
一回事。按照理解的能力来分的。着相的净土。不着相的走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