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这个小镇
是“全国蔬菜制种第一镇”
生产制作的种子
约占全国市场总量的30%到40%
这些优质种子不仅辐射国内
而且已经走出了国门
从“大袋出售”到“以粒论价”
“北寿光,南和县。”在中国蔬菜产业的版图上,安徽和县占有重要一席。
和县缘何成为“中国蔬菜之乡”?
“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的传奇故事,拉开了和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序幕。据悉,和县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占据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份额,其中白菜、萝卜种子占据全国市场的60%以上,是华东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产品更是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远销国外,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向好。
而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和县善厚镇也被称为“全国蔬菜制种第一镇”。善厚镇每年繁制蔬菜种子超过750万公斤,精品蔬菜种子出口量约30吨。其中,生产的不结球白菜种子约占全国种子总量的30%到40%。因此,善厚镇也被业内称为“全国蔬菜制种第一镇”、“中国蔬菜种子之乡”。
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善厚镇位于长江流域,是叶菜类原种产地,这里独特的气候和环山地貌是制种的天然隔离屏障。
据介绍,制种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准备、播种、催芽、出穴等阶段,种子需经人工套袋、原种繁殖、原种生产等工序。在原种繁殖上,需放蜜蜂授粉。“别小看菜种,它挺娇气的。”善厚镇种子协会会长周承东笑道:“制种不光环境,对科技含量要求也高,还要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当地菜农育出的菜种子不仅颗粒大、纯度高,而且品质好。但是在制种产业发展初期,其仅局限于小规模生产,小作坊式收购,经济效益一度受限。
“虽然我镇被誉为‘全国蔬菜制种第一镇’,但在荣誉的背后,发展的压力也很大。主要还是缺少科技支撑,尤其在产品深加工和品种包装上依然滞留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市场竞争力不强。”善厚镇制种“大亨”刘荣柏坦言,在从业过程中,他既尝过失败的焦虑,品过收获的喜悦,也遭遇到发展中的瓶颈。
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真正让善厚镇制种产业实现二次振翅腾飞的是一个科技种业的落户。他们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专业从事叶菜、根菜、豇豆和甘蓝等品种开发,在全国享有盛誉。尤其是其自主研发的“烫种”和“四倍体”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在全国制种业内独树一帜。
周鸿章是该种业的“领头羊”,他以豇豆为例进行介绍:由于豇豆种皮不透水从而抑制种子萌发所引起的休眠称之为“物理休眠”,又称“铁豆子”。高温“烫种”可以软化种皮,去掉种皮表层的蜡质和油脂,提高种皮通透性、浸出种子内发芽抑制物,从而打破“物理休眠”。
“烫种”技术含量很高,不同作物种类的种子耐热力是不同的,即使在理论上掌握了“烫种”的原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恰到好处掌控“烫种”的温度和时间。这项技术的应用,一举解决了豇豆种子储存去脂、隔年播种、生产周期延长、影响资金周转等一系列问题。
其研发的“四倍体豇豆”和甘蓝系列等新品种,由过去的“斤包装”升级为“两包装”、“克包装”,尤其是2020年开发的精品“黄玫瑰”不再是“以克论价”,而是“以粒论价”,一粒小小的“黄玫瑰”种子,国内市场价是7分钱1粒,即便如此也是供不应求。
“黄玫瑰”是观赏食用型不结球白菜新品种,解决了不结球白菜不够优质及抗病和耐寒性问题,并于2021年11月荣获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类一等奖。该品种不仅外形好看,而且还好吃,适宜长江流域秋冬季和越冬栽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据悉,这种精品蔬菜种子“黄玫瑰”,已成为北京冬奥会指定品种。
先锋科技力量的进驻,让刘荣柏和善厚镇种子协会更新了理念、开拓了视野。当然,最让本土制种人士惊叹的还是该技术团队的产品包装系统。
在新科技的生产车间,他们见证了大型种子精选机和全自动化种子包装设备的神奇魅力。一袋袋包装精致的各类蔬菜种子一改过去“小作坊收购、大汽车装运、大麻袋包装”的传统生产销售方法,实现了科学育种、精选加工、线上订单、电子销售、快捷配送的“一网联通”模式。
在这股清风的沐浴下,刘荣柏也由一名普普通通的放种收种“经纪人”,化茧成蝶,成了远近闻名的“制种大亨”。他的制种面积在善厚本土有8000余亩,镇外3000多亩,并将拓展面积的触须延伸到新疆等地,年产量达160万斤,产值约1200万元。
2021年秋后,刘荣柏还推出“黄心乌”“抗热605”“黑宝”“油量苏州青”等小白菜系列精品。
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产品销路好了,出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周承东说:“我们在网站注册开户销售蔬菜种子,并将蔬菜种子图片文字黏贴上,很快就有韩国客商找来,我们先寄种子给他试种,没多久,他就向我们寄来第一份海外订单20吨,购置苏州青、黑心乌等菜种。”
据周承东介绍,制种对农药购买、存放使用及包装容器回收处理也有明确规定,要有专人负责;配备农药残留检测仪器,对出场蔬菜进行检测,凡不符合国家或行业食品安全标准的不得采收,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准销售,销售要有准出证明。
随后,和县善厚镇的种子还通过“南京市蔬菜研究所”这一桥梁,与意大利“米愬公司”建立贸易往来。单是叶菜类就研发出矮脚黄、黄心乌、黑心乌、上海青、苏州青、甘蓝和慢菜、雪菜系列,同时还推出根菜萝卜、丕蓝等系列,产品远销以色列、意大利、南非、阿联酋、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
培育万千良种,只为菜香农富!
善厚小种子何以“越洋出海”?
科技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汪承刚就是其中的“大咖”之一。
“春季杂交授粉,五六月份收获种子,8月底在大田播种观察,冬季进行育种材料的鉴定、观察和筛选,年年如此。”汪承刚说,授粉是育种的关键,时间把握很重要,技术操作也很重要。“我们从全国各地收集蔬菜种质资源,经过专业处理后送进种质资源库。”
在研究院最核心的“种质基因库”里,各种种子被分装在容器中,上面标注着它们的“身份编码”。目前,团队已累计收集特色蔬菜种质资源4023份,其中乌菜964份、小白菜693份、萝卜317份、酥瓜204份、辣椒460份。
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乌菜、小青菜是最常见的蔬菜,但是各地青睐的口味并不相同。有的地区喜欢叶子颜色深一点的,有的喜欢杆短叶多的,有的喜欢包心黄化的……所以即便是一类蔬菜,也要选育细分品种,这样才能适应细分市场。”汪承刚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培育乌菜、青梗菜新品种30余个,广受市场青睐。
在汪承刚和学校其他蔬菜育种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和县及周边地区已拥有育种繁种基地6万亩,每年繁育蔬菜良种逾750万公斤,每亩较过去增收500元以上。
“我们坚持研发、引进筛选新品种,在和县及周边地区推广乌菜、小白菜、辣椒、酥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目前已经累计推广面积12万余亩,增收5570余万元,努力帮助当地破解蔬菜产业发展难题。”汪承刚说。
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在汪教授的指导下,原来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育出的新品种,现在一两年就能实现。”周承东连连赞叹,每每遇到产业技术难题求助,汪承刚教授总能第一时间到场解决。经过汪承刚教授指导培育的蔬菜新品种,不仅耐热、抗病,还减少了农药和化肥使用,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绿色环保。
有科技含量傍身,小小种子自然能身价不菲。
“和韩国团队共同研发的种子‘CR翡翠’,具有抗根瘤病、耐温耐湿的特性,附加值也很高。自研的‘徽乌二号’,更是实现了按粒卖,20元/千粒。”周承东说,依靠科技,当地菜农拥有了部分蔬菜种子的“定价权”,部分种企也从过去只能为外省市种企做“代繁代种”,成长为能自我培育新品种的高新技术企业。
如善厚镇种子协会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采用新的良种繁育思路和方法,改良原有的振动筛选、分离晾晒等保质保纯方式,生产繁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良种“黑优一号”白菜。
“和县二刘蔬菜良种繁育场”和“意大利瑟米蔬菜研究所”合作育成的超级“争春3728”甘蓝,种子亩产40公斤,市场价格600元/公斤,增收效果明显。
“善厚种子产业要发展,不能只是大型种子企业的种子繁育场。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属于善厚的蔬菜种子,开发出具有善厚基因烙印的‘蔬菜芯片’,推动善厚从‘代工厂’转型‘创新工厂’。”和县善厚镇党委书记潘晓娣说。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 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农民日报、马鞍山发布、和县人民政府
凤凰网安徽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