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中国医生职称晋升唯SCI论饱受诟病,这不仅让很多临床水平高的医生晋升困难,同时也是造成我国科研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河南省多所高校正部署落实河南省教育厅最新印发的文件《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
据开封大学、焦作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网站消息,河南省教育厅2月28日已印发《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
该文件强调:改进评价导向和考核机制,倡导以质量贡献为重,减少对论文数量和“帽子”等外在标准的依赖。对于建有附属医院的高校,省教育厅提出要积极探索临床医生科研评价制度的改革,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建立“重实际贡献,降论文权重”的临床医生考核评价体系。
学术不端事件频发
河南省多家医疗机构曾因学术不端被公开通报
该文件称,近年来,河南省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呈现高发频发态势,破坏了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研诚信工作已刻不容缓。
梳理发现,河南省多家医疗机构曾因学术不端被公开通报。
2022年,郑州某附属医院展开自查自纠,在其医院官网公示了两则关于诚信建设的通知,并对该院38名存在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的医生作出了相应惩戒。
2023年初,科技部官网通报了18起高校科研诚信案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其中郑州某医院涉6起案件,占总案件的1/3。
这6起被通报的案件中,有5人存在买卖论文图片数据的行为,一人涉嫌买卖论文。随后,医院对涉事医生作出全院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推迟晋升职称、取消申报财政资金支持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等处罚。
据今年1月新闻报道,2023年以来,Hindawi等国外出版机构撤回大量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对我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已发布通知,决定在各高校开展撤稿论文自查工作。
河南省教育厅2023年12月29日印发《关于开展撤稿论文自查和重点核查工作的通知》称,河南省教育厅已收到教育部转来的一批撤稿论文清单,撤稿的主要理由是疑似存在操纵同行评审过程、未真实开展实验、存在代写代投等不端行为,可能与“论文工厂”有关。
河南省教育厅当时提出,各高校主动梳理本单位涉及的撤稿论文情况,结合中科院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建立并发布本单位预警期刊名单,提醒科研人员慎重投稿,并在版面费报销、论文奖励、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限制。深入推进高校科技评价改革,扭转科研工作中唯论文、重数量轻质量等不良倾向,引导科技评价工作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对低水平、低质量论文予以限制。特别是针对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要建立健全职称评聘、学位授予、科研考核等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以科研质量、科研绩效、科研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考核生态。
医生考评重实际贡献、降论文权重
不简单将“分区”“影响因子”作为直接依据
此次,河南省教育厅在通知中提出,各高等学校要改进评价导向,完善考核机制。
力戒简单量化、重量轻质等错误倾向,突出质量贡献,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在职称评定、项目评审、绩效考核中不能简单把论文、“帽子”、学历、项目、奖项等情况作为限制性条件,尤其在职称评定中不简单将“分区”“影响因子”作为直接依据。
建有附属医院的高校要积极探索临床医生的科研评价改革,鼓励临床医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建立“重实际贡献,降论文权重”的临床医生考核评价体系。
除了职称评价外,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建立科研过程可追溯、科研成果可还原的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部门要定期抽查院(系)科研数据备份情况,重点检查发表在预警期刊的论文原始数据。各高校要建立学术期刊预警机制,及时公布相关机构发布的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加强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管理,对在预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要及时提醒;对在预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不得报销论文发表的相关费用。
目前河南多所高校已建立国际期刊论文预警机制。如信阳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3月13日印发《关于国际预警期刊管理的通知》,决定采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作为学校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并同步更新。
信阳师范大学在通知中提出,不建议教职工投稿预警名单内期刊;在预警名单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给予报销论文发表的相关费用;对以信阳师范大学为作者单位发表在《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上的论文不纳入年终科研业绩工作量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不作为职称认定、各类评奖评优、评审评价的依据。
不过,信阳师范大学同时强调,预警机制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
多地在不断探索、优化医生职称评审体系
论文与医生职称、薪酬紧密相连,没有科研论文作为支撑,很多医务人员可能终其一生都难以获得“正高”职称。
此次河南“重实际贡献,降论文权重”等措施,给医生职称评审体系优化提供了可行参考。其实,除了河南,江西、上海、山东、北京等地方也纷纷出台政策,不断探索、改进医生职称评审体系,追求职称晋升的公平性。
江西省职称评价突出品德为先,并注重临床实践
今年2月,江西省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突出品德为先,把医德医风放在人才评价首位。同时,注重临床实践。以“干什么、评什么”为原则,突出医生看病救人的本职工作评价。
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不将人才荣誉性称号等“帽子”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
在评价指标设置上,强化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履职的工作量考核,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引导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回归本职、深耕专业,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上海市胸科医院“工匠型”医师评聘体系
今年1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工匠型”医师评聘体系引发关注。该模式或与河南省提出的“重实际贡献,降论文权重”相似,即不看科研看技术,聚焦医师的手术能力、手术质量和临床新技术等,不受性别、学历、职级、科研等条件限制。
医院方面表示,高难度手术数量和质量、临床新技术、患者满意及同行专家的认可是评判“工匠型”医生的核心原则。
浙江省“特别推荐渠道”制度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依托医院出台的“卫技人员晋升主任医师特别推荐渠道”制度,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落实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项目、唯“帽子”等倾向,初步探索并实践破“五唯”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
北京协和医院经验
2023年10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协和、华西等14家高水平试点医院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在职称制度改革的优良经验。
其中北京协和医院经验分享:试点医师职称增设医疗型、教学型医教研复合型岗位,开展科研人员自主评审。也就是说,把临床和科研分开评审,让医护人员职称晋升的同道更为宽广,避免晋升单一化。除了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也曾试水探索,在人事管理中有意区分临床、科研等岗位。
山东省职称制度双自主改革
所谓“双自主”改革,即单位自主用人,职称不与岗位聘用硬性挂钩,不作为岗位聘用的必要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单位可以根据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申报人员推荐办法,坚持临床实践导向,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重点以业务工作数量和质量作为推荐申报条件,不得将论文、科研项目等作为推荐申报必要条件,严肃查处抄袭、剽窃、不当署名等不端行为,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临床水平,鼓励人才钻研医术、弘扬医德、匡正医风。
北京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告诉小编,在创新人才评聘体系时,除了关注科研,可以结合医院强势学科,制订有医院特色的评聘体系,“激发医务人员的活力,让人才资源的活力充分涌动。”
“医院的业务活动涵盖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多个领域,对各类医务人员都有需求。他们当中有的是医疗科教复合型人才,有的是聚焦一个领域的专才。”誉方医管创始人秦永方说到,有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高,但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在晋职晋升方面竞争力受到影响,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各类评聘体系,有助于医院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可见,在各类标准和监管体系之下,医院职称改革之路是趋于规范的,是愈发明朗的。在这样的局势下,医生距离甩掉“功利科研”的标签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来源丨医学界、澎湃新闻、开封大学、科奖中心
编辑丨卢璐
审核丨王申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