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庄子•盗跖》盗亦有道,至言可信(一)

晨晨文化 2024-11-08 03:31:13
话说孔丘到了盗跖那里欲见盗跖,盗跖认为孔丘是巧伪之人,并不待见他,让谒者传话告之孔丘赶紧走人,否则会挖他的肝增加膳食。 这句话听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但是这只是盗跖吓唬孔丘的,他只是不想跟一个巧伪之人浪费口水而已。 但孔丘不死心啊,人家都只差撵他走了,他还要与盗跖掰扯掰扯一个是非曲直。 不过他又学精了,知道盗跖不买他的面子,不想见他,于是搬出盗跖的哥哥柳下季来,说“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 按照人之常情,我们现代人如果知道有人上门拜访自己,本不想见,但人家一说是自己家人的朋友,可能又会转念一想,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也是自己家人的朋友,还是给个面子见人家吧。盗跖听到谒者传达孔丘的话后,可能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不再那么高冷了,说“使来前!” 孔子深谙人情世故,礼仪周全,“趋而前,避席反走,再拜盗跖”,可盗跖就是盗路,根本就不吃那一套,人家可没有那么斯文温柔,还是两个字:“大怒”。 盗跖到底是性情中人,不磨叽,直接了当,只见他“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这又是对孔丘的一种恐吓,意在提醒孔丘不要胡说八道。盗跖本质上并不是外界传言说的那样无恶不作凶残成性。如果他真的是那样的人,那他最后根本不会让孔丘活着走出他的地盘。 孔丘心里可能七上八下,但还是强装镇定,既然来了,就得说点什么,哪怕盗跖内心并不认可他,至此他也有了一点信心,知道盗跖至少会看在他哥哥的份上不会为难自己。 其实这里足以证明盗跖是尊重其兄的,否则不会因为孔丘说了“得幸于季”而改变态度,允许孔丘见自己,所以前面说他“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大概也是不成立的。 孔子还是继续使出拍马屁那一招,想着先对盗跖大灌迷魂汤,对他大加赞美,然后在他得意忘形而放下了戒备心时,再趁机改造他的意识。 孔子说了什么呢?他先说天下有三德,而盗跖占了三德,一是仪表堂堂,相貌不俗,二是知维天地,能辩诸物,三是勇悍果敢,聚众率兵,像盗跖这样“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的人却被人叫盗跖,孔子认为他都替盗跖感到羞耻。 孔子的意思是盗跖长得这么好看,不是獐头鼠目、面相猥琐的小人,又能言善辩,勇敢强悍,这样具有英雄豪杰气质的人不该当盗贼,应该当诸侯。 孔子的话可谓是句句抹了蜜。按理说,盗跖听了会心花怒放,飘飘然,然后对孔子的态度会来个360度大转变。 但是盗跖不是一般人,不是孔丘几句甜言蜜语就能让他晕头转向的,也不是孔丘许以利禄就能劝其归附统治者的。孔子说完,接下来就轮到盗跖来一一驳斥了。 盗跖驳斥孔子的文字篇幅较长,占了全文内容的一大半,全篇中他说的话才是全篇的精髓所在,而且都是得道之人的至理之言,给我的唯一感受就是:盗亦有道,至言可信!
1 阅读:12

晨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