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猫眼效应的和田玉较为稀少,也特别珍贵,以往发现的和田玉猫眼均为碧玉猫眼,如被人们熟知的台湾碧玉猫眼、四川碧玉猫眼和俄罗斯碧玉猫眼。

玉石猫眼
近年来在新疆且末金山玉矿开采过程中,首次发现了经过加工可具有猫眼效应的糖玉原石,加工后即糖玉猫眼。其颜色浓郁、眼线明朗、油脂感强,是和田玉中的精品。后来又发现了白玉猫眼。新疆且末白玉猫眼,也是迄今为止在白玉类别中的首次发现。

白玉猫眼
在和田玉中,白玉是原生色,糖玉属于次生色。白玉猫眼的发现说明玉石在白玉阶段已经形成致猫眼效应的结构。后期由于铁离子的侵入,显现糖色,猫眼效应更加明显。

糖玉猫眼
以前的碧玉猫眼均产于蚀变超基性岩型玉矿,新发现的新疆且末猫眼产自且末金山糖白玉矿,该玉矿是蚀变大理岩型玉矿,这表明两大成因类型的玉矿均可产出具有猫眼效应的和田玉产出。

碧玉猫眼
学者对新疆且末糖玉猫眼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及电子探针等测试分析,鉴定得出其主要矿物为透闪石,镜下观察呈长纤维状平行排列,通过特殊的加工方式,猫眼效果明显。
01、糖玉猫眼的外观新疆且末糖玉猫眼原石属于和田玉山料,经宝石学性质测试显示,摩氏硬度为6.0-6.5,相对密度为2.96,折射率为1.62。原石外观为黄-红褐色,不透明,打磨抛光后微透明,呈现油脂光泽,将原石经定向打磨可展现出特殊光学效应,即猫眼效应。

透闪石纤维
在原石边缘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的石棉纤维,易脱落、可撕拉。石棉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可分为2类,共计6种矿物,包括蛇纹石石棉、角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等。石棉由纤维束组成,而纤维束又由很长很细的能相互分离的纤维组成。新疆且末糖玉猫眼的重要组成成分就是透闪石石棉。

唐玉猫眼
新疆且末糖玉猫眼成品主要呈黄褐色,类似于红糖水的颜色,颜色分布均匀。因内部有规律排列的石棉纤维交代透闪石,其结构变得更加紧密,形成内部结构横向排列,致使在强光下外观呈现一条竖直明亮的亮带,称之为“眼线”。随光线的晃动,眼线随之晃动,呈现出灵动的感觉,眼线明亮且柔和,整体像猫的眼睛一样。
02、糖玉猫眼的内部结构单偏光显微镜下,可见样品内部的结构十分细腻,定向排列明显,不易观察到纤维交织结构,透闪石被石棉交代后保留石棉的纤维状特征,纤维交织结构的透闪石展现出平行定向排列,这对外观形成猫眼效应奠定了内部结构基础。

唐玉猫眼内部结构(单偏光)
正交偏光镜下,定向排列更加明显,全观整个薄片,除个别部分有黄铁矿后期呈脉状侵入外,大部分呈有规律的定向排列,结构十分细腻。经多种仪器测试表明,糖玉猫眼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

唐玉猫眼内部定向排列结构(正交偏光)
03、糖玉猫眼的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对具有猫眼效应的玉石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很大程度上地影响展示出猫眼效应的不同效果。同样的原石和材质,加工的工艺精湛,展示出的猫眼效应就理想;加工的工艺欠佳,则猫眼效应就不显著。为展示出最好的效果,工艺和技术十分重要,往往会选择经验丰富的加工师傅,针对原料的特点进行切割和琢磨,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原石 加工 成品
糖玉猫眼加工的关键是展示出猫眼效应。首先,要选用被石棉交代的透闪石原石;其次,由于玉石边缘的透闪石石棉呈毛毡状不宜成型,因此将原石选出合适的部分进行切割;再次,将切割成块状的原石进行打磨定型;最后,将打磨成椭圆形弧面的原石进行抛光与镶嵌。
04、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建泉,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 宝玉石专业委员会 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系统宝石学》和《中国新疆和田玉》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