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透闪石玉,也称格尔木玉、青海玉或昆仑玉,民间也有叫和田玉青海料的,它与新疆和田玉一样,均出产于昆仑造山带,玉矿分布在东昆仑青海境内,是与元古宙镁质碳酸岩建造有关的接触交代形成的透闪石矿床,此类型的透闪石玉产出地还有新疆和田产出带和辽宁岫岩产出带。

青海格尔木矿区分布图
01、青海透闪石玉的宝石学性质青海格尔木透闪石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为阳起石,微量透辉石、硅灰石、白云石和方解石;化学分子式Ca2Mg5[Si4O11]2(OH)2;颜色主要为青-青白,紫-烟青,白色三种色系,可见糖色浸染;玻璃-油脂光泽;半透明-微透明;折射率约1.610;相对密度2.98;硬度为6-6.5;纤维交织结构,显微纤维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青海透闪石玉翠青雕件
青海格尔木透闪石玉的晶体颗粒相对粗大,透明度相对较高。该玉石成矿母岩相对贫Mg和Si而富Ca,动力改造较弱,成矿温度较高,这是造成青海格尔木透闪石玉透明度偏高、油润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02、青海透闪石玉的地质背景及特征青海格尔木透闪石玉主要产地为东昆仑山北麓格尔木市辖区所包括小灶火、大灶火、没草沟、羊皮岭、九八沟、野牛沟、托拉海沟、三岔口等地,主要矿点有纳赤台三岔口玉矿、的大(小)灶火玉矿和托拉海沟玉矿。
02-1、大(小)灶火玉矿地质背景及特征
大(小)灶火玉矿位于格尔木市大灶火西南山地区,有6个矿群,24条玉石矿体,均为青玉,颜色呈浅绿或灰绿色。
02-1-1、大(小)灶火玉矿地质背景
矿点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群及第四系。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群为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地层断续延伸数百千米,北西-南东向展布,与构造线方向一致。根据岩性组合可划分为上、中、下3个岩组。下岩组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与条痕条纹状混合岩、片麻岩及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互层;中岩组主要由灰黑色黑云斜长片麻岩夹变粒岩构成;上岩组以白云质大理岩为主,本区所发现的玉石矿体与该岩组关系密切。

格尔木大灶火玉石矿剖面图
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为华力西期酸性侵入岩,岩性有浅灰色斜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浅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浅灰色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出露面积较大,并侵入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群层,与地层接触部位常形成透闪石化、碳酸盐化等,局部形成玉石矿体。
02-1-2、大(小)灶火玉矿的地质特征
大灶火玉石矿体断续出露约8km,矿体均赋存于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群内,并受该层位白云质大理岩控制,总体呈NW300°方向带状展布。除V号矿群外,其他矿群均位于北西向主干逆断层的上盘。该断裂走向同区域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沿断裂两侧见华力西期斜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产出,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受其影响两侧围岩常见混合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透闪石化等,矿体多产于岩体与白云质大理岩外接触带,蚀变强度自围岩至青玉矿体逐渐增强,但蚀变沿走向不连续。

翠青原石
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群白云质大理岩与华力西期钾长花岗岩接触带处。矿体形态为脉状或似层状,长10-110m,厚0.3-2.5m,矿体产状同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倾角一般31-57°。矿石类型为透闪石玉,矿体呈似层状北西向展布。矿体顶、底板围岩为白云质大理岩,但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围岩裂隙较为发育,裂隙走向多同地层走向一致,见钾长花岗岩脉体穿插,一般脉宽小于10m,脉体与围岩接触部位见较强透闪石化及绢云母化等,局部形成团块状玉石矿体。矿体产状同围岩产状一致(210°∠50°)。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混合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蛇纹石化、透闪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等。

青海翠青手镯
格尔木市大灶火玉石矿产于钾长花岗岩与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群的外接触带,玉石产于大理岩夹层内部,由北向南依次出露4层矿体。
02-2、青海三岔口玉矿的地质背景及特征
玉石矿体赋存于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碳酸盐岩组灰白色至浅灰色白云质大理岩与辉长辉绿岩脉侵入接触带附近,在玉石矿体边缘形成有含透闪石大理岩和斜长阳起石片岩,岩性具分带性,属接触交代型矿床。矿区由东、西两个矿段组成,目前发现玉石矿体10余个,形态变化较大,多呈厚度不一的脉状体产出。

青海烟青手镯
02-2-1、青海三岔口玉矿的地质背景
三岔口玉矿主要为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碳酸盐岩组。该套地层在区内出露最为广泛,是玉石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呈北西西向条带状展布。

三岔口玉矿风光
三岔口玉矿的岩浆岩为三岔口华力西期辉绿岩,该岩体呈似圆状岩株产出,与该岩体有关的诸多小岩枝侵入围岩万保沟群碳酸盐岩组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中,侵入接触带发生矽卡岩化,并在其两侧外接触带形成玉石矿体。

青海透闪石玉原石
矿区构造较为发育,主要为褶皱和断层构造。其中褶皱为温泉沟背斜的一部分,温泉沟背斜在区域上东到万保沟下游,向西经温泉沟至托拉海沟中游。褶皱过程中在轴部和两翼转折处形成许多有利于岩浆侵入的空间,由于围岩化学性质的差异,围岩遭受差异蚀变矿化,从而形成矿体和矿化体。断层见于矿区北侧,为一走向北西西、倾向南南西的逆断层。
02-2-2、青海三岔口玉矿的地质特征
三岔口玉矿的矿体赋存的地层为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碳酸盐岩组,岩性为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因受构造影响,岩石裂隙发育,玉石矿与辉绿岩脉关系密切。

青海透闪石玉原石
围岩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滑石化、蛇纹石化、透闪石化、碳酸盐化等。矽卡岩化主要表现为围岩中有透辉石、石榴子石的产生,它们离岩体较远,所形成的岩石类型有透辉石矽卡岩、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含方解石绿帘石黝帘石矽卡岩。滑石化、蛇纹石化、透闪石化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表现为蚀变围岩中滑石、蛇纹石、透闪石3种矿物共生及三者间具有交代残留结构,由此形成的岩石类型有滑石岩、滑石化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透闪石岩、透闪石化大理岩、滑石蛇纹石化大理岩、滑石透闪石化大理岩等。

青海透闪石玉原石
从整体看,矿体与上述岩石呈过渡或渐变接触关系,矿床中蛇纹石化较普遍,蛇纹石化大理岩广泛分布。碳酸盐化是矿床中较普遍的围岩蚀变现象,在成矿过程中及成矿后都有发生,表现为围岩中碳酸盐岩矿物的重结晶及矿石在后期被方解石细脉穿插或矿石矿物被方解石交代。
02-3、青海野牛沟玉矿的地质特征
野牛沟玉矿矿与与三岔口玉矿距离较近地质背景近似;但地质特征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于矿区出露地层为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碳酸盐岩组,岩性主要为透闪石化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碳酸盐化透闪石岩、白云质大理岩等。玉石矿体受地层及断裂控制,一般产于白云质大理岩、大理岩与辉绿岩脉接触带及其附近,矿体围岩破碎或片理化明显。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为矽卡岩化、滑石化、蛇纹石化、透闪石化、碳酸盐化等。

青海野牛沟风光
该区域主要产出透闪石玉矿体较多。矿体呈板状、脉状或似层状产出,局部地点有30cm左右团块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各矿体与围岩层理平行产出,穿插于接触带,各矿体大都裸露地表,局部被残坡积物覆盖。

青海野牛沟原石
03、青海透闪石玉的应用历史据专家学者推测青海格尔木透闪石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秦朝时期,目前还没有找到古代开采的文字记载和开采的玉矿遗址。唐代飞天玉佩的用料就与野牛沟玉料十分接近, 质地细腻,透明度介于新疆和田玉与青海料之间, 白度较好!现代的科技发展较快,古玉溯源技术已经成熟。在不远的将来,古玉材质的产地将会被逐一破解。

唐代飞天玉佩 参考图片
青海格尔木透闪石玉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所发现并开采。产量巨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中用的是青海格尔木透闪石玉。
04、作者简介姓 名:王建泉
资 质: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
执业资格:人社部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 宝玉石专业委员会 主任。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矿物的宝石学性质研究。

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青海透闪石玉的宝石学性质玉鉴定方法》、《中国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和《中国和田玉》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