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岫岩岫玉也称蛇纹石玉,是区域或变质热液交代型矿床,矿床集中产出在辽宁省东部-吉林省南部地区的辽吉裂谷带内,沿裂谷带从西到东分布有大、中、小规模不等的蛇纹石玉矿床,断续延伸达200km以上,控制了中国主要镁质碳酸盐类岩石中的蛇纹石玉矿床的展布。此类型的岫玉产出地还有吉林吉安的安绿玉和广东信宜的信宜玉。

辽宁岫岩玉矿
01、辽宁岫岩岫玉的宝石学性质辽宁岫岩岫玉的主要组成矿物是蛇纹石,次要矿物有方解石、滑石、磁铁矿、白云石、菱镁矿、绿泥石、透闪石、透辉石、铬铁矿等矿物;化学成分(Mg,Fe,Ni)₃ Si₂O₅(OH)₄;晶体结构为细粒状、叶片状、纤维状交织结构,常见均匀的致密块状构造;岫玉为无色至淡黄色、黄绿色至绿色;岫玉的颜色有时受到共生矿物的影响。呈现黄绿色、深绿色、绿色、灰黄色、白色、棕色、黑色以及多种颜色的组合,表面呈蜡状光泽至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射率为1.560-1.570;硬度在摩氏3-3.5,受组成矿物的影响,硬度变化于摩氏2.5-6之间;密度2.57(+0.23,-0.13)g/cm³;放大检查可见岫玉黄绿色基底中存在着少量黑色矿物,灰白色透明的矿物晶体,灰绿色绿泥石鳞片聚集成的丝状、细带状和由颜色的不均匀而引起的白色、褐色条带或团块。叶片状、纤维状交织结构。

岫玉玉雕
02、辽宁岫岩岫玉的成因类型辽宁岫岩岫玉是区域或变质热液交代型矿床,主要成矿在元古宙变质地层中,镁质碳酸盐岩地层是控制蛇纹石玉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地层,此类蛇纹石玉矿床大多赋存在大陆边缘的隆起区或古裂谷内。

岫玉玉石
岫玉主要产在辽宁省东部-吉林南部,空间上明显受展布在营口-宽甸-集安-通化地区的辽吉古元古代裂谷控制,总体呈北东向延伸,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镁质碳酸盐岩中变质的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内。海相镁质碳酸盐岩建造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岫玉矿床。其产出的古元古界辽河群、老岭群、集安群的变质沉积建造特征,及所发生的多阶段的岩浆-构造热事件贯穿演化全过程,在此地质构造背景下产生了辽吉古元古代岫玉成矿带。

岫玉玉雕
03、辽宁岫岩岫玉地质概况辽宁岫岩岫玉矿床分布在出露古元古界辽河群。辽河群以含硼、石墨、高铝、高钙为特征,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其中,大石桥组内玉石最发育,除盖县组外,其他地层偶有产出。

岫玉玉雕
03-1、浪子山组
以多硅高铝为特征,不整合伏于鞍山群之上,与上覆里尔峪组为整合接触,由二云片岩、二云变粒岩组成,局部夹大理岩,近底部为石英岩地层,常见特征变质矿物铁铝榴石、十字石等,该区域在白云质大理岩与古元古代变质辉绿岩接触时有较强的蛇纹石化。
03-2、里尔峪组
以含硼为特征,覆盖于浪子山组及强塑性花岗质岩石之上,与上覆高家峪组整合接触。由钠长浅粒岩、电气钠长变粒岩、黑云变粒岩、透辉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白云质大理岩、电气石英岩等组成。原岩为富碱性的钠质中酸性火山岩,含硼硅质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玄武岩等,呈现明显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在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两层以上较稳定的高镁碳酸盐岩。碳酸盐岩与辽河期花岗岩接触部位偶有玉石产出,但一般质量较差、规模较小。

著名的岫玉玉雕《万里长城》长近6.5米、高逾3米、厚近4米,重量118吨
03-3、高家峪组
以含石墨为特征,与上覆大石桥组呈整合接触,层位稳定,具复理石建造特点。由含石墨黑云变粒岩、含石墨透闪透辉变粒岩、二云片岩、炭质板岩、含石墨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岩石组成。原岩为黏土岩、细碎屑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夹少量二长英安质凝灰岩及碱性玄武岩。连山关-四门子地区白云石大理岩在后期热液作用下形成玉石矿脉。
03-4、大石桥组
以碳酸盐岩建造为特征,整合于下伏高家峪组炭质岩系之上,与上覆盖县组片岩之下的一套碳酸盐岩夹陆源碎屑岩-黏土岩组合接触。该组地层岩石类型主要为条带状方解大理岩,内部发育被小型顺层韧性剪切带所围限的层流褶皱,具一定的延展性,岩性组合包括条带状方解大理岩、石英方解大理岩及炭质透闪岩等。

岫玉矿体
其次还有含矽线石、十字石、蓝晶石、石榴子石的白云片岩、二云片岩及变粒岩,夹少量含炭石英白云大理岩及石英岩,与上下地层均以韧性滑脱面相接触,内部发育滑脱型韧性剪切带。
另外还有透闪白云大理岩、菱镁大理岩、千枚岩、片岩等。与上下地层均以韧性滑脱面相接触。岩组下部发育层流褶皱,而中、上部具大型构造透镜体,从而保留部分原生沉积构造。大石桥组大理岩分为三段,化学成分不同。以一段富钙、二段钙镁含量相近、三段富镁为主要特征。玉石主要产于三段和二段,一段也偶见有玉石生成,玉石多与菱镁矿、滑石矿共生。
03-5、盖县组
该组缺乏碳酸盐岩,底部以石英岩为标志覆盖于大石桥组大理岩之上,主要岩石类型有片岩、黑云变粒岩、片麻岩、浅粒岩、千枚岩、板岩夹石英岩,偶夹大理岩,目前该层未发现有玉石产出。

岫玉手镯
04、辽宁岫岩岫玉矿区地质特征辽宁岫岩岫玉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岩中,一般都经受多期变质与形变作用,形成区域或变质热液交代玉石矿床。与变质层状菱镁矿矿床、构造热液交代滑石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方式以及就位的时空上都有密切联系。它们的产出受到古元古代地层层位、岩性、韧性剪切变形及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等因素复合控制。

岫玉手镯
在矿床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它们在主要成矿时期、矿床的空间分布、成矿系统等方面,表现为与辽吉古裂谷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有关。辽河群大石桥组上部含石英菱镁大理岩为玉石矿矿源层,蛇纹石化菱镁大理岩为含矿带,矿带明显受矿源层控制。大部分矿带与矿源层平行,部分斜交。大石桥组蛇纹石化菱镁大理岩中层间压扭性断裂系统是岫玉控矿和储矿构造。矿带呈似层状,矿体呈透镜状、扁豆状。一般单个矿体长1-10m,厚0.1 -1.5m。玉石矿带矿体沿阳沟岭复式深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环形带状展布,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大石桥组含石英菱镁大理岩接触带以及侵入围岩中顺层滑脱剪切带为玉石矿体成矿的最佳地段。
关于玉石矿床的成因有两说法,一种是根据玉石矿体周围常残留黑色镁橄榄岩、相互呈渐变关系、在玉石中经常残留有镁橄榄石,岫玉的形成,是含硅的白云石大理岩在区域变质作用中形成镁橄榄岩,而后又蚀变成蛇纹岩而形成玉石;另一种是根据玉石矿带产出除明显的层控特点外,还受中元古代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产出空间的断裂系统制约,因此认为属古元古代层控加裂控型受变质热液矿源层,有中元古代花岗岩侵入,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玉石矿脉。

岫玉玉雕
辽宁岫岩玉石矿带产出于一定矿源层,是与产出菱镁矿、滑石的含矿建造紧密相关的,但是该矿源层分布是广泛的,而玉石矿仅集中产出在一定的构造部位。这个部位是由于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底辟侵入,形成顶部的矿源层内的拆离断裂,加之岩浆热源的作用而形成了玉石矿的局部成矿。至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生成时代,其同位素测年,大于18亿年,应形成于古元古代辽吉裂谷造山主期挤压阶段。因此,玉石矿床应属于古元古代与镁碳酸盐岩建造有关的菱镁矿、滑石、玉石矿。
05、辽宁岫玉岫玉的应用历史辽宁岫岩岫玉的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有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有用岫玉制作的手镯等。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的大量玉器和河北满城西汉早期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的玉片,也都是有一部分是用岫岩玉制作的。

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岫玉制作
清朝乾隆时期岫玉被大量开采和应用,逐渐兴盛,成为贵族的新宠,新中国成立后,岫岩玉很快就进入了繁荣阶段,岫岩县的玉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也成为世界鼎鼎有名的产玉大县。声名在外,岫岩玉器的制作就更加精细,形成一种独特的玉器风格,传承至今,岫岩玉器的雕刻技术更加精湛,既有南方玉雕的精致秀美,又有京派玉雕的大气,早已享誉国内外。
06、作者简介姓 名:王建泉
资 质: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
执业资格:人社部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 宝玉石专业委员会 主任。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古代玉器材质溯源和矿物的宝石学性质研究。

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辽宁岫玉的宝石学性质玉鉴定方法》、《中国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和《蛇纹石玉的应用历史》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