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玉器的材质与工艺特征——王建泉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4-03-25 07:34:15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共计5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商代由于青铜制玉工具的应用,玉器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是历史上第二个玉器制作的高峰期,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数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商代玉龙

商代遗址出土的玉羊、玉燕及玉鸟,是用优质白玉琢制,表明玉器正逐渐与王权政治联系在一起,因燕、鸟是商族崇拜的图腾,羊是商代向神献牲的家畜。商代的巫、神、权、族正与玉融为一体,使玉逐渐走上政治化、礼仪化、宗教化的轨道。

01、商代玉器的材质

商代玉器所使用的材质是产自甘肃临洮马衔山和旱峡的透闪石玉,产出状态为山料、籽料和少量戈壁料。颜色有白色、青白色、黄白色、黄褐色、绿色、青花和墨玉及黑中泛赤色者,有较大部分有沁糖现象,以暗色调最为多见。其中颜色饱和度偏低的黄白玉最具特色。

商代玉凤

02、商代玉器的种类

商代玉器的种类较多,从殷墟出土的商晚期新型玉器就有几十种,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器、工具类、实用器、佩饰器、陈设器会丧葬器类等。

商代玉虎

02-1、礼器

礼器是祭祀天地神祇祖宗用玉、巫术用玉,如璧、环、瑗、玦、璜、圭、琮、簋、盘等。

02-2、仪仗器

仪仗用玉有刀、戈、矛、戚和钺等。它们形制虽类似兵器,但不能用于作战,仅有等级标志作用。此外,有槽榫的动物玉中有一部分也可能是仪仗玉。

02-3、工具类

工具料包括斧、凿、、锯、刀、铲、镰、纺轮等。

02-4、实用器

实用器主要有臼、杵、盘、梳、耳勺、匕、觿等。臼、杵系磨珠砂等颜料所用之器,盘可供调色之用,梳、耳勺、匕、觿等都是起居贴身器具。

02-5、佩饰器

佩带用玉有笄、钏、串珠、管、坠饰与动物形象玉器。

02-6、陈设器

动物玉器中无孔、无槽、无榫卯的应是陈设用玉。

商代玉鸮

02-7、丧葬器

此时仅见置于死者口中的块状或蝉形的玉含,这是后世殉葬玉的萌芽。

03、商代玉器的纹饰

商代玉器纹饰线条刚劲有力,在形态上以直线纹、菱格纹、云雷纹、双阴挤阳纹、三角纹、连弧纹及重环纹较常见,其制作工序繁简有别,视觉效果也各不相同。

03-1、直线纹

直线纹是商代玉器装饰的主要纹样,线条较细、笔直、圆润,雕得较深,系用小型勾砣勾划而成,成组饰于器物之上。

03-2、菱格纹

菱格纹是用双阴线雕出方格,相邻两格以角部连接,二方连续排列或等距排列,系用小型勾砣制成,多饰于玉龙等动物或器物之上。

03-3、云雷纹

是一种连续环绕的纹饰,圆形的连续构图,称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称雷纹。云雷纹是由方折角的回旋线条组成,系用薄体勾砣而成,常饰于玉质容器或人物、动物身上,是夏商周玉器常见的纹饰。

03-4、双阴挤阳纹

是两条匀细平行的阴线组成的纹饰。由于两线之间较近,故在视觉上给人以两条阴线中间“起”阳线的错觉,即中间的“阳线”,似是由二阴线“挤”出来的。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有意识地形成一条阳纹,使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是商代主要流行的纹饰。

03-5、三角纹

三角纹分为小三角纹与大三角纹,小三角纹多用于玉龙与玉璜,大三角纹由多层直线组成,均由砣具制成,饰于器物之上,是商代玉器主要纹饰。

03-6、连弧纹

是用单阴线雕出的两个相连小弧,似“人”字,纵向排列,系用小型勾砣制成,常用于动物身上或器物之上。是商代玉器常见的纹饰。

03-7、重环纹

双阴线雕,形如盾,由若干个近椭圆形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至三层不等,阴刻折线,长线顶端折回似框,中部歧出分线,分线亦折,在环的一侧有两个尖锐角。用小型勾砣制成,常饰于龙及动物之身体上。

03-8、臣字形眼纹

臣字形眼用砣具以双线压地法雕琢,目中眼珠常琢凸起的圆形,目框用双勾线刻出,是商代人物、动物纹的眼睛特征。西周臣字形眼眼角线拉长弯勾,系用薄体砣具制成。

04、商代玉器的工艺

商代玉器制作主要以铜质砣具、桯具、三角棱线具为主,片状玉器的外轮廓切割会产生不均匀的现象。经修磨后的线条依然不流畅;纹饰方面,主要采用单阴线、双钩阴线和阳线的方法,但存在一定误差;玉器的钻孔,因铜质钻头的应用,孔壁垂直度较高,并且十分光滑,两面孔径大小差别较小;俏色工艺已经在商代悄然形成。这种方法的使用更加使得玉器形象生动,艺术感染力超强;镶嵌工艺较夏代更为成熟,如玉器上大量地镶嵌绿松石,有时还把铜、玉、绿松石三种材质结合使用,使得玉器更加传神。

商代玉鸟

但商代玉器在磨制上还是不十分规范,这种现象说明商代制玉设备仍然处于一种低稳定性和低标准化的水平上。雕琢的纹饰线条的宽窄和均匀性以及深度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也是设备旋转的精度和不稳定性造成的,在磨制中极有可能依靠手工来控制稳定的程度,一点儿一点儿地进行研磨修饰才能校正成形。这些不稳定的诸多因素反映在商代玉器上,便会给人们一种直观的古朴感觉。

05、作者简介

姓 名:王建泉

资 质: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

执业资格:人社部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 宝玉石专业委员会 主任。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矿物的宝石学性质研究。

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古代玉器》、《夏商周玉器特征》和《古代玉器鉴定通论》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0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