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史上杰出女画家周思聪四十一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6-17 22:37:03

当代美术史上杰出女画家周思聪四十一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重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幅幅熟悉的、带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欣赏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新锐们的创作,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文化自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近现代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近现代绘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美术如何适应社会进步,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论述,才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制定的艺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原则。50年代,为了使包括亿万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民大众享用美术,遵照党中央指示精神,美术界和出版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大力发展在群众中易于传播的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艺术。其中以图为主、辅以文字, 既能传播文化知识,又能普及美育的连环画,尤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50年代中期,李可染、傅抱石、石鲁、赵望云、关山月等艺术名家外出写生,在全国美术界掀起写生热潮,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冲击,美术界开展的关于中国艺术如何走向现代的学术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西方艺术的现代创新之路值得我们研究,其中某些观念和技巧可以适当借鉴,但它反传统的激进思想和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的实践,不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中国现代艺术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从现实社会人们审美需求出发,参照国际视野,探求自己的前行之路。中国艺术家以平和、镇定的心态对待之,关注和吸收其利用新信息媒介丰富艺术创造手段的一些新成果,为我所用。他们坚信兼重理性和感情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永恒价值。属于视觉艺术的美术创造,乃依靠形式承载思想感情,刺激人们的视觉和感动人们的心灵,只有创作者运用心、眼、手合作的创造,作品才能有动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新中国美术之所以能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正是由于艺术家有对艺术发展历史的深刻认识,有以雄厚中国传统文化为傍依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我国几千年的优秀美术传统,是培育有中华民族和时代特色美术的沃土,只要我们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新时代的美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看了周思聪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来一起分享现代著名女画家周思聪绘画作品。

周思聪(1939~1996),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7岁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周思聪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系,曾得到 李可染、 蒋兆和、叶浅予、 刘凌仓、 李苦禅、 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她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女性艺术家之一,是“徐蒋体系”(徐悲鸿、蒋兆和)的优秀继承者和开拓者,也是中国现代水墨发展过程中有力的推动者。

周思聪是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杰出的女画家,一生留下了不少极具影响力的佳作。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矿工图——同胞、汉奸和狗》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矿工图——同胞、汉奸和狗》纸本设色。纵187厘米横318厘米。现收藏于北京画院美术馆。组画是反应东北沦陷时期矿工的血泪史。

画中人物造型虽仍以写实为基础,却大胆加入了变形。

这些变形强化了受难者外貌与精神形象的真实,也突出了画家激奋的感情。作品结构上的最大特征是引入分割与拼贴,利用形象的重叠错位,突破瞬间情节,造成不同时空的并置、挤压和支离破碎的效果,群像塑造和气氛描绘比其早期作品更深沉、浓烈。

那些瘦骨嶙峋的采矿者,横躺竖卧的尸体以及散落的人骨等,都以其自然、真实和内在性牵人心魄,并统一在阴残黑暗的情境中,使人想起珂勒惠支的《农民战争》。身体强壮但面目狰狞的日本军官、汉奸与受难的同胞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悲悯之情和控诉效果。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矿工图·遗孤》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矿工图·遗孤》 1981年作。作品面世后,曾有过“丑化工人形象”之类的批评,甚至说“这是从人到猿”。对此,周思聪说:“在辽源煤矿看到的‘美的形象’以及‘白骨、死难者、幸存者’,用那种流畅的笔、轻松的笔是无法表现的。这感受要 求我改变表现手法——变形。”变形是一种语言,写实也是一种语言,不见得有高低之分。”“夸张变形,无非是为了更充分表现感情,扩大意境。既是百花齐放, 要容得下各种艺术语言。”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矿工图·人间地狱》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矿工图·人间地狱》1982年。如果说《人民和总理》是周思聪写实型水墨的总结性、代表性作品,《矿工图》组画则可称之为其表现型水墨的转折性、代表性作品。而且是“自《流民图》以来用中国画形式揭露侵略罪恶、呼吁和平与人道的最主要的作品。”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王道乐土——矿工图之一》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王道乐土——矿工图之一》纸本设色。纵178厘米横240厘米。作为周思聪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体现的是其巅峰状态的艺术风貌。钤印款识:钤印:周、思聪。是一座中国当代人物美术史上的里程碑,是一座中国近代抗战史的浓缩殿堂。

它把中国人民最为屈辱的艰难困苦,用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定格于斯,凝聚在焦墨与宣纸之间。

作品既承前于恩师蒋兆和、画友丸木的国家与民族主题,又突破了七八十年代“高、大、全”的主题性表现手法。

以几何线条的参差交汇,人物与意象的叠加错落,抽象与变形的夸张曲折,重新解构了绘画语言,选择了全新模式,构架了发人深省,撼人心魄的民族呼声——《矿工图》。

农民背井离乡,逃荒求生;到煤矿挖煤,走入地狱之门;与厂主、监工、饥饿、瓦斯搏斗,人间炼狱般的生活;直至斗争胜利,当家作主,展现人民翻身求解放的整个历程。

随后周思聪在访问《原爆图》画家后,触动很深,并决定“表现中国人民苦难的历程”这一主题。刚画完《同胞、汉奸和狗》(合作),卢沉就病倒了,周思聪在担着经济和家务重负的同时,单独画了《遗孤》(1981年)、《王道乐土》和《人间地狱》(1982年)。后因患病等原因,组画就再没有画下去,未能完成全部系列作品。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老矿工》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老矿工》纵181厘米横194厘米,原作现收藏于北京画院美术馆。周思聪的绘画语言格调清新、高雅、表达含蓄,有力度,已经为画界所公认,这也可以说是她艺术秉性和气质的自然流露。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井下告捷》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井下告捷》纸本设色。她的画是她的生命的自白,从画面上看的出,她作画很动脑筋,不是凭一时感情激动画出来的。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广岛风景》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广岛风景》 1986年。以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展为契机,青年艺术家掀起了“85美术新潮”:反思传统、冲决禁锢、探索形式、追求思想和艺术的自由创造。作为中年画家的周思聪和卢沉、热情地关注、理解与支持这场运动,并在思想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

《广岛风景》(拼帖画,6075px×4300px)是最重要的一件作品。1984年访日时丸木夫妇曾陪周思聪到广岛参观,那里保存的建筑废墟深深地刻在她的心上。历史和人的命运,世界和人生的悲剧,扣动着她的心弦。创作这件巨大的作品时,她的身体已经很糟。在卢沉那间16平米的工作室里,她把纸铺在地上,一边画一边拼帖。由拼贴带来的支离破碎感,土纸所显示的陈旧而粗糙的水墨(及丙稀)肌理,红、黑二色形成的肃穆沉重感,都传达着画家对人生苦难的悲悯与思考。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童趣系列》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童趣系列》设色纸本。这就是当代中国杰出女画家周思聪的专题水墨画作,作品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天真浪漫,生动活泼,童趣喜人……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童趣系列》2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童趣系列》2设色纸本。人物画传神、清莹的境界,中国的绘画,以清淡水墨为妙境。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自得其乐》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自得其乐》清,是一种审美的取向和理想,自然的美感的品味。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处处闻啼鸟》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处处闻啼鸟》周思聪的作品,艺术语言质朴生动,极尽水墨妙趣。她曾经说过:“中国画一定要发挥并讲究笔情墨意,笔墨语言;因为,如果没有笔情墨意,就不算是一张好的中国画”。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高源踏歌》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高源踏歌》 纸本设色。周思聪大师的画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这种自然之美。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秋天的素描》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秋天的素描》 纸本设色。映照着人精神的朗润,仿佛画中的清香之气散逸出来,让我们如临其境的感受到清澈…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大凉山》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大凉山》 纸本设色。以彝女为题的作品一直延续到90年代,成为一个系列(其中有几部精致的册页,寓深幽于淡泊,更具代表性)。这一系列标志着周思聪绘画的新阶段,其特点是:“强烈的社会性主题转向了平凡的生活性主题,对庄严崇高的关注转向对平朴清隽的倾心,形式风格的朴茂浑厚也过渡为细腻俊逸。精神方面,则由直感人生深入到咀嚼人生。”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纺线图》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纺线图》 纸本设色。周思聪深秀于内,善于把主观情愫和心灵感应化为绘画,是一位人格高尚、追求执著、留下了诸多不朽作品的艺术天才。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母子》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母子》纸本设色。曾有人说,周思聪是自李清照以来中国最伟大的女艺术家。在美术圈外的人听来,这种评价也许过高,但周思聪的确是公认的杰出画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有着超人的天赋和悟性,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荷花少女》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荷花少女》纸本设色。在画荷花系列时,画家已经在生病中,此画其实是画家内心的写照,含蓄表达了画家在病痛的折磨下对生命的向往和渴望。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丰收图》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丰收图》 纸本设色。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周思聪先生的思想和艺术道德,研究她的艺术观。她是中国画的代表。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落木萧萧》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落木萧萧》 纸本设色。周思聪是中国画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开拓者,其创作实践、艺术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她的艺术思想是中央美院学术追求与学术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新中国画发展进程的重要塑造者。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山区新路》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山区新路》 纸本设色,纵64厘米横96.5厘米。1973年作。题识:山区新路,一九七三年画,思聪。周思聪是继蒋兆和之后最有创造精神的中国画人物画家,她的人品和艺术在画界都有很大影响。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毛主席在长辛店》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毛主席在长辛店》纸本设色。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造型能力强,早期作品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笔墨清新、洒脱,富有表现力。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人民与总理》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人民与总理》纸本设色。1978年作。1978、1979两年间,周思聪精神高度亢奋,同时进行了《人民和总理》《矿工图》组画之一“背井离乡”两件作品的创作。在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上,《人民和总理》获一等奖。现藏中国美术馆。虽然以1966年邢台地震为题,精神上却仍是《清洁工人的怀念》的继续。画中所描绘的灾区群众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密关系,笼罩着一层不忍割舍的痛伤之情,也包含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它反映出周思聪的天性思想人格;这和她在少年时代对珂勒惠和丸木位里艺术的强烈共鸣是一脉相承的。

此画是最具有人物写实的一副绘画作品,画面中着重展现灾区的人民紧紧围绕周总理,老弱少妇形态各异,特别是眼部的神情流露出希望、痛苦交织的情感,极其具有渲染的情感,通过水墨写实的手法将灾后的气氛渲染到极致,笔墨之间的浓淡使其画面整体层次上更加的丰富,线条多变却不复杂,具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作品不仅显示出艺术家在人物造型方面的深厚功底,也突出表现出其驾驭设计大场面,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表现时代精神的深厚造诣。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周总理和纺织女工》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周总理和纺织女工》纸本设色。李可染先生说过,造就一个大艺术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天才、勤奋、修养、长寿。对照这四个条件,他的弟子周思聪前三条都够格,只差长寿。周思聪于57岁英年早逝,何其短暂的一生,却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深情一笔。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颐和园一角》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颐和园一角》 1959年作。1959年下半年,李可染带领同学们到颐和园上写生课。那时,正是李可染画写生、讲写生最出色的时候。本来就喜欢大自然的周思聪,对山水风景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画得十分认真。最使李可染满意的一张《颐和园一角》,被送去参加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青年美展,竟获银质奖!这巨大的鼓舞加强了周思聪学习山水画的决心。但到三年级分专业时,她由于造型能力好,被分配到蒋兆和和工作室专攻水墨人物。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画家蒋兆和》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画家蒋兆和》1971年作。1971年,由于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经周恩来总理的努力,让一部分画家恢复业务活动,周思聪投 入了创作。1973年,创作《长白青松》《画家蒋兆和》和《山区新路》等,并立刻产生了影响。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清洁工人的怀念》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清洁工人的怀念》与丈夫卢沉合作, 1977年作。粉碎“四人帮”以后,“文革”状况渐渐结束。周思聪和大多数同代人一样,体验到了解放的感觉。1977年,她和卢沉合画了《清洁工人的怀念》。这件作品不只反映了民众的感情,也标志着他们夫妻精神上的变化。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曹雪芹秋郊著书图》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曹雪芹秋郊著书图》在创作《矿工图》的同时,周思聪还曾陪丸木夫妇在中国各地旅行作画(1981年),为文学作品《关于女人》《中国现代小说选》等作插图(1981年),作山水画《曦微》《一湖烟雨半湖花》(1981年),人物画《曹雪芹秋郊著书图》(1982年)。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982年5月,当《矿工图》之三“人间地狱”刚刚画完,她与几个画友结伴到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写生。许多到彝族地区的艺术家感兴趣的是火把节、宗教的仪式和欢快的歌舞,与周思聪很 不同。她着意于彝族人普通和真实的生活,对那些和自己的内心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特别敏感。回到北京,她画了第一张彝族题材的作品——《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边城小市》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边城小市》1983年作。周思聪是从之前注重对于现实生活的刻画转向了对于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发现,将西方绘画技法去进行新现实主义画风的创作,这一时期注重写意是人物画的精髓之在,从其造型上看,注重去刻意的转化事物原有的形态,在主题内容上,加入了大量的个人色彩,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色彩上,不使用大量的彩色进行描绘,而更加的主张使用单一的冷色调进行画面的整体展现,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戴月归》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戴月归》1983年作。1983年,她又画了《边城小市》《秋天的素描》《戴月归》《高原暮归》《母女》等,其中《戴月归》画的是一位藏族妇女,其它均为彝女。这些作品笔墨风格已不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凝重,空间也变得开阔起来;人物精神的“淡”则依旧:无论她们在做什么,都像无所谓,无所注意似的,但又很自然,没有一丝牵强。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过路雨》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过路雨》1987年作。1987年春夏之间,她在北京第六医院,勾画了几个小稿,出院后画了《病室》和《过路雨》。两件作品都透露出病后心理和艺术上的微妙变化。《过路雨》刻画病房窗外的城市上空,飘来一片云,落下一阵雨:时断时连的细线与淡而斑剥的渍染,似有若无地显化出建筑、天空和水痕雨迹;幽淡而略见凄凉的境界,是以往的作品所没有的。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自在水云乡》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自在水云乡》90年代。以四联屏《自在水云乡》为代表的近百幅画荷之作,比80年代的荷花作品更成熟,集中体现了周思聪晚期的心理、情绪、风格和艺术格调的升华。如前所述,这些作品与她身体状况的变化有极大关系。我在《芙蓉塘外有轻雷》一文中曾说:“长期的病痛使她沉重的体验到生命的含义,体验到健康宁静的生活的价值。当她把笔作画,不免进入清寂、平和、舒畅而寥阔的自然与人情境界,在那里安歇劳累的灵魂,寻找一片天人合一的乐土。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荷》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荷》周思聪的荷花,在强调用笔的同时,突出丰富、微妙的墨色肌理创造。她兼用水墨、广告黑和丙稀,利用它们在透明、渗透性、浓度颗粒大小和色相上的区别创造不同的意象与气氛,或将它们综合起来,造成前所未有的效果。在这些荷花作品中,做矾纸与各种画法结合,造成相关的肌理、渗透、渍痕、残破、迟涩、时间、空间、风雨、光种感觉。自然生命在时间变幻中呈现出的丰富与微妙,水墨的千变万化所呈现的微茫惨淡,都化作难以言说的生命体验和灵魂颤动。

周思聪最后的荷花,有了一种超越自我心灵,接近绝对平和的静。这种“静”不是枯燥的、沉闷的,而是生动的、“活泼泼的”,如同弘一法师辞世时写的那四个字:“悲欣交集”。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曦微》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曦微》是周思聪创作于1981年的山水巨作,她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隐意的表达了大时代来临的万千气象。画面自上而下的瀑布,孕育着生命的流淌、强壮的男性躯体幻化成山石,似乎就要苏醒。此画与她的人物画作品在技法语言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周思聪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画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同时代的中国美术界。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高原暮归》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高原暮归》1983年作。此系列的取材,已不限于彝女,其它高原少数民族的女子也出没其中,而且颇有一些童心未泯的少女和少妇。她们仍在从事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未息的平凡又平凡原始又原始的劳作,有收获,有负薪,有上集市,有绕线,有浣纱,有敬茶,时而 也有家居和少男少女的幽会。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高原春迟》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高原春迟》像前数年画彝女一样,周思聪没有描写画中人的亢奋与激动、歌舞与狂欢,而是在最习见的生活常态中,表现那朴素、自然、真诚的无言之美。不同于以往所画彝女之处,是更加宁静、清明、虚灵与深挚了。苦涩味几乎不见了,能见到的恬静自得,荒寂感也几乎没有了,有的是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身心的充实。是的,她在画中女子身上,寄托了自我,但这个自我已有点悟入天人之际了。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长白青松》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长白青松》纵112厘米横95厘米。此画是画家周思聪1973年创作的一幅中国画。画面上,两个来自边疆的建设兵团女战士,怀抱着青松苗,回到母校看望她们的老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幅作品以平常的题材、朴实的人物、真挚的感情,打动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心。

潘絜兹先生是周思聪的同事,亦师亦友,两人曾同在北京画院及北京美协任职。1972年的一天,在黑龙江虎林插队的潘先生的女儿潘纹宣在扑灭荒火的战斗中牺牲。潘先生因失去爱女而无比悲痛,他的情绪愈发低沉。

为了安慰潘先生,周思聪以潘纹宣这个生活原型为主人公,于1973年创作了《长白青松》。“在画中,周思聪让潘纹宣“活”着回归母校。为了更生动逼真地刻绘人物形象,她向潘先生借了潘纹宣的照片,读了潘纹宣写的日记,还到潘纹宣生前所在的学校写生、访问。

这幅作品,一问世就感动了亿万观众,其“红、光、亮”格调和知青题材以及表层的颂扬主题是符合当时的政治大背景的,但更多的观众是被画中在那个年代所抒写的师生情感、人情味儿打动的。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幅作品最初的真实意图是为了安慰一个痛失爱女的老人。潘先生的女儿却在周思聪的笔下成为永恒,潘先生也是深感慰藉。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枇杷少女》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枇杷少女》周思聪的水墨人物画神态真挚,笔墨酣畅淋漓,丝毫不矫揉造作,表现才情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了水墨人物画的写实主义手法。尤其是到了后期,更加炉火纯青,极尽妙趣,作品强化了富于现代感的东方情味和民族气质,从写实主义风格转到表现主义风格,这是她的水墨人物画对前人的大超越。

作者把现实生活场景和人物心理归纳、提炼概括为视觉平面图像,在画面形式感与绘画感进一步得到强化的同时,她对于生活与艺术的思考明显向前跃进。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正午》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正午》1984年油画作品《正午》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质奖。作者把现实生活场景和人物心理归纳、提炼概括为视觉平面图像,在画面形式感与绘画感进一步得到强化的同时,她对于生活与艺术的思考明显向前跃进。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李可染先生像》赏析

当代女画家周思聪《李可染先生像》1996年,一家出版社要为李可染出版一本画集,根据编辑的要求,画集采用宣纸印刷,里面的作者像就不能采用摄影作品,要用一张白描人物肖像,这样才能保持整体格调的一致。让谁来画这张肖像呢?李先生的家人先想到了周思聪,但随即考虑到她此时已是重病在身,就决定请她的丈夫、著名画家卢沉来画。

李家人拿了几张照片去交代给了卢沉,可是后来周思聪还是知道了此事,说还是由她来画,并打电话请李家人又补充了几张照片。之后没几天,李家人接到电话,说周思聪过世了,当时大家都没心情再问肖像的事儿,而且非常后悔,觉得不该去烦劳一位临终的人。后来,卢沉在整理周思聪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这张《李可染先生肖像》。

这是周思聪在自己的手已经无法执笔的情况下,用两根手指夹着毛笔画成的。当时虽然有照片,而且她也承受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楚,但她丝毫没有在艺术上偷懒,并未依着照片敷衍地画,而是严肃认真地创作,画出了她对恩师的独特感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坚持为恩师绘制肖像,并且是纯粹的艺术创作,真是感人至深。而这幅白描肖像,没有着色,也成了她的绝笔。

天忌英才,1996年,57岁的周思聪便离开了人世,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新中国女画家走了,她艺术生命的历程过早地、令人惋惜地结束……

周思聪一生中不断探索创新,在绘画语言方面力求变化,她的作品展示了自己真挚的情感,在艺术追求中继承了传统的绘画语言,开拓了当代水墨人物画新的语言形式。

在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周思聪是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她把自己的崇高理想、真挚的感情与艺术追求相结合,从她的绘画作品中折射出她的情感变化。

周思聪在对生活的体会中不断转变艺术创作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开创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新形式。当下,中国水墨人物画仍然处在不断转型中,仍然需要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深入现实生活。关于如何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开拓新型语言等问题,我们可以从周思聪的作品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中国美术包括山水画创作不可能不有所变化。虽然就总体而言,山水画界在民国时期尚未天翻地覆,旧传统还勉强维持其在画界的主流地位,但着眼于长远,当年少数派的努力正勾勒出山水画的发展前景。

0 阅读:55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