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亚洲至北欧和地中海远洋航线的即期运价迎来了明显上涨。据普氏能源资讯数据,亚欧航线的运价比前一周上涨了620美元,每FEU达到4700美元,而亚洲至地中海的运价达到4900美元。这一趋势主要由农历新年前出口需求激增及承运商减少空白航班供给所推动。此外,这也被认为是承运商为2025年年度合同谈判所采取的策略。然而,在这一短期繁荣背后,长期挑战和市场变量也悄然积聚。
短期上涨的驱动因素需求端的季节性波动农历新年前的出口高峰期,是推动亚洲-欧洲航线需求上涨的核心动力。货代公司普遍反映,11月至12月的预订量持续高企。DHL全球货运德国和瑞士分部首席执行官Markus Panhauser指出,“12月和1月的预订量非常大,我们相信短期市场的运价会进一步上涨。”这一现象符合往年节日前后需求激增的趋势。
供给端的主动调整航运公司通过减少空白航班,成功在短期内营造了舱位紧张的局面,进一步推高运价。例如,目前亚洲至北欧的运价目标已被推至每FEU 6300美元,较当前均价提升30%以上。
年度合同谈判的策略需求随着2025年年度合同谈判的临近,承运商希望通过即期运价的上涨,为固定费率协议奠定高价基础。然而,这种策略也引发了一些客户的抗拒。部分欧洲客户对当前高费率“望而却步”,观望情绪增加,反而可能削弱谈判效果。
市场分歧:乐观与悲观的两种声音尽管短期内运价上涨,但市场对未来趋势的看法并不一致。
乐观派的观点DHL等行业巨头认为,短期需求的增长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不仅12月预订量大,2024年1月的趋势也同样积极。加之空白航班的持续安排和农历新年的效应,预计运价将维持高位。
悲观派的反驳Dachser公司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负责人Marc Meier对这一趋势持保留态度。他表示,整体预订预测较为疲软,市场并未显示出足够强劲的需求基础。此外,欧洲经济的低迷、消费者信心的疲软以及高通胀对货运需求造成的抑制作用,可能在节日高峰后显现。
2025年的航运市场挑战新联盟启动带来的不确定性2月,“双子星合作联盟”将由马士基和赫伯罗特启动,同时,MSC也将推出独立网络。这一调整将改变现有的联盟格局,可能对运价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正面影响:新联盟的形成可能通过网络优化提高运营效率,从而为承运商争取更多的定价权。
负面风险:为了达到高装载率,联盟初期可能通过折扣策略填补舱位,从而引发价格竞争。
欧洲经济疲软的压力欧洲需求复苏的不确定性是2025年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能源危机、高通胀以及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使市场恢复增长的时间节点难以确定。这将直接影响即期运价和年度合同价位的稳定性。
未来趋势展望短期(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农历新年带来的需求高峰、空白航班减少导致的供给紧张,以及承运商推动高定价谈判的需求,都会使短期运价继续保持上涨趋势。然而,这一阶段的高位主要是周期性和人为因素驱动,无法持久。
中期(2024年2月至2024年上半年)2月新联盟的运营初期可能带来一定的市场波动。一方面,承运商在调整船舶共享协议时可能选择灵活定价;另一方面,农历新年过后需求回落将成为压制价格的主要因素。
长期(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2025年的亚欧航线运价走势将取决于欧洲经济是否复苏,以及全球航运市场的整体供需平衡。若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消费者需求将对运价形成长期压制,承运商需要更灵活的策略来保持市场份额。
尽管本周亚欧航线运价大幅上涨,且承运商试图通过高费率拉动年度合同谈判价位,但从市场基本面看,这一策略可能难以长期维系。短期内,供给紧缩和季节性需求推动的运价上涨可以为承运商创造一定的收益窗口。然而,2025年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联盟重组、欧洲经济疲软、客户抗拒高价等因素,可能使运价在中长期内回归理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