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庄子•盗跖》至德之人寡欲,无道之人多求

晨晨文化 2024-11-20 03:21:38
人对财富的追求,是一种本能,就像吃喝拉撒一样,是必须的。因为物质是生存的基本条件,而财富是可以换取物质的,生存毕竟是头等大事,没有谁可以抛开财富避而不谈,却还想活得更好,所以说追求财富并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欲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因为如此,《庄子•盗跖》最后一篇寓言故事中的无足才一再提到追求名利财富符合人之自然天性。 无足认为财富对于人来说,没有不利的,财富所带来的尊贵连至德之人也不能企及,贤哲之人也不能达到。 他已经不是追求小富,小富即安,这是完全没有毛病的。但无足的话已经暴露了他追求的是大富大贵,那是尊贵的象征,所以他说连至德之人与贤哲也不能比肩这样的尊贵之人。 无足还是认为富贵高于一切。 这样的大富大贵显然不能靠什么勤劳与循规蹈矩、仅凭一己之力而获得,只能借助外力成就自己的富贵。那么先是利用他人,利用他人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威势,这就涉及到收卖人心,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人成为贵族的门客,他们甘愿依附贵族,为贵族鞍前马后效忠出力,而贵族只是满足了这些人追求富贵的欲望。追求大富大贵的人,不止会利用别人的力量,还懂得利用别人的智谋,利用别人的智慧成就自己的野心,像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诸侯国君主就懂得招贤纳士,让那些有谋略的人为自己所用,像张仪、苏秦这样的纵横家就是诸侯国君主所器重的能人。 无足认为声色、滋味、权势对于人来说,是天然生成的喜欢,人的喜好厌恶与趋利避害是不需要老师教诲就会自然生成的。对于富贵,几乎没有人会排斥,所以无足认为即便是天下人都非议他,实际上谁又能拒绝这些呢! 无足的话,其实也道出了现今社会多少人的心声。他的观点其实道出了人性中的一些真相。不过这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至理。 知和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有智慧的人做事,不会贸然蛮干,不会违背人性,而会遵循众人约定俗成的原则,这样的人平和寡欲,因此不好争,无贪心,其实是这样的人的内德已到达了上乘境界。而那些内德不足的人,满眼都是物质,所想都是得失,因此一心外求,贪得无厌还浑然不觉。 内德深厚的人可以舍弃天下却不自认为清廉,德薄之人即便是拥有天下还嫌不够。清廉与贪婪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性质,并不是完全由外界决定的,而是内在的德的深浅决定的。 我们往往能从生活中发现这两种人,一种是天生容易满足,没有过多欲望,在物质上是能将就就将就,没有太多讲究与挑剔,另一种人则是被物质所役,无论是吃喝还是穿戴,或者是对其他用品,都追求精致高档奢侈,这样的人就难以满足了。 所以知和说,贪婪的人要反省自己的本性,不要把自己的贪婪归咎于外界的诱惑,也不要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贪婪的本质是内德的缺失,与外界没有必然关系。 知和还认为一个有道之人即便是权势高到做了天子,也不因为自己的尊贵而轻视他人,即便是富到占有天下,也不拿财物戏弄他人。这是因为他早就知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知道富贵到极致,就有可能招灾引祸,所以不恃贵而骄,恃强凌弱。 这样的人早已把俗世之人汲汲营营追求的那些看淡了,所以连天下都可以不要,就像许由、善卷那样的人,他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最高境界的趋利避害。因为没有什么比伤害自然本性为更大的害,没有什么比保全身心为更大的利了。 站在生命至高无上的角度、站在保全天然本性,不伤身损性的角度来说,知和的话更值得信服。
0 阅读:16

晨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