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6年八月,西秦王乞伏炽磐再次将目光投向北方的宿敌北凉,希望借助北魏的力量打击胡夏,却没想到这一行动反而引来了胡夏的介入。

当时,乞伏炽磐与太子乞伏暮末率领大军抵达廉川(今青海省民和县西北)。随后,乞伏炽磐派遣乞伏暮末带领三万骑兵进攻北凉的西安郡(今甘肃省张掖市东南)。然而,西安郡防守严密,未能攻克。于是,乞伏暮末转而攻打番禾(今甘肃省永昌县)。
在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的北凉国主、河西王沮渠蒙逊得知西秦的进攻后,并未感到恐慌。他深知,西秦虽强于北凉,但远不及胡夏的强大。因此,沮渠蒙逊决定采取两面策略:一方面亲自率兵迎战西秦军队;另一方面,他迅速派出使者前往胡夏,游说胡夏皇帝赫连昌趁西秦都城枹(今甘肃省临夏市)空虚之际发动袭击。
赫连昌采纳了沮渠蒙逊的建议,随即命令征南大将军呼卢古率领两万骑兵进攻西秦故都苑川(今甘肃省榆中县东北),同时派车骑大将军韦伐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南安郡(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

尽管胡夏的两路大军并未直接攻向西秦都城枹罕,但苑川和南安地理位置极为关键,既是枹罕的门户,也是通往枹罕的必经之路。正在攻打北凉的西秦王乞伏炽磐闻讯后,意识到局势危急,立即放弃对北凉的攻势,火速率军返回国内,以应对胡夏大军的威胁。这场复杂的三国博弈,最终因胡夏的介入而使西秦腹背受敌,不得不暂时中断对北凉的军事行动。
九月,乞伏炽磐返回枹罕。他深知,尽管胡夏开国皇帝赫连勃勃已故,但胡夏的军事力量依然强大,因此对胡夏大军可能迅速进攻枹罕感到忧虑。
为此,乞伏炽磐决定将境内的老人、儿童以及牲畜迁往枹罕以西的浇河郡(今青海省贵德县南)和莫河仍寒川(今青海省同仁县西顷山北)地区。他自己也随同迁移,而留下左丞相乞伏昙达驻守枹罕。
不久之后,胡夏韦伐部的大军攻克了南安郡,俘虏了西秦的秦州刺史翟爽和南安郡太守李亮。

随着西秦军队不敌胡夏的消息传开,原本归附西秦的吐谷浑慕容握逵等部落率领二万落部众叛离西秦,前往昴川(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南),重新归附吐谷浑可汗慕容慕璝。
就在西秦面临危机之时,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的北魏皇帝拓跋焘正与群臣商议讨伐胡夏之事。
关于拓跋焘攻打胡夏的原因,史书上记载是因为他得知赫连勃勃去世且其子嗣内斗,于是打算趁乱出征。
然而,可以推测拓跋焘此时与群臣讨论攻打胡夏,很可能与西秦的生死存亡有关。我们之前提到过,赫连勃勃的三个儿子在424年十二月开始内斗,而赫连勃勃于425年八月去世。
拓跋焘决定攻打胡夏是在426年九月,距离赫连勃勃诸子内斗及赫连勃勃去世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他不可能这么久才得到消息。

此外,426年正月时,西秦王乞伏炽磐曾派遣使者请求拓跋焘攻打胡夏,那时应该已经提及赫连勃勃诸子内斗及其去世的情况。所以,在426年九月这个时间点,拓跋焘决定攻打胡夏,很可能是乞伏炽磐再次派使者前来求救所致。
回到正题,我们来探讨拓跋焘与大臣们商议攻打胡夏的经过。
太尉长孙嵩等多位重臣反对出兵胡夏,他们分析道:"假如胡夏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我军必然难以攻克。而且如果此时柔然可汗郁久闾大檀趁虚而入,对我北境发动进攻,国家将陷入危局。"
太常崔浩一直主张先伐胡夏,但担心皇帝不采纳,于是借天象进言:"十一年前,火星靠近羽林、钩己二星运行,预示秦国(后秦)必将灭亡。今年出现五星连珠于东方的吉兆,正是西征的良机。天象符合人心所向,陛下不应错过这个机会。"
长孙嵩听后十分恼怒,与崔浩展开激烈争论。然而,这场争论反而让拓跋焘对崔浩的观点产生认同。

当看到长孙嵩大声斥责崔浩时,拓跋焘勃然大怒,指责长孙嵩贪污腐败,并命武士当场杖责。长孙嵩这才住口。
最终,拓跋焘决定发动对胡夏的战争。他计划分两路出击:一路攻取胡夏在关中的重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路直指胡夏都城统万(今陕西靖边)。同时,他还意识到要先夺取河东郡蒲坂(今山西永济)和弘农郡陕城(今河南三门峡)这两处战略要地,才能顺利进军长安。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决定兵分多路进攻胡夏。他派遣司空奚斤带领四万五千大军袭击胡夏的蒲坂,同时命令宋兵将军周几率领一万人马攻打陕城,河东郡太守薛谨担任向导。
对于胡夏首都统万城,拓跋焘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前往征讨。他原计划让中书博士李顺担任先锋,并就此咨询了崔浩的意见。

李顺是冀州赵郡平棘县(今河北赵县东南)人,与崔浩结为儿女亲家。然而崔浩深知李顺的性格,虽然两人是亲戚关系,但他依然坦率地进言:"李顺虽有谋略,但他缺乏责任心,不适合担当此重任。"
听从崔浩建议后,拓跋焘最终没有任命李顺为先锋。得知此事的李顺因此对崔浩心生不满。同年十月十一日,拓跋焘从平城正式出兵。
与此同时,胡夏也发动了对西秦的攻势。其征南大将军呼卢古率军进攻苑川,距离西秦都城枹罕仅剩不到两百里。
留守枹罕的西秦左丞相乞伏昙达不愿坐以待毙,主动率领部队迎击呼卢古。双方在嵻崀山(今甘肃榆中境内)展开激战,结果乞伏昙达惨败。
呼卢古乘胜追击,迅速逼近枹罕。而胡夏另一路大军——车骑大将军韦伐,在攻占南安郡后,同样正朝枹罕方向推进,形势十分危急。

在十一月期间,呼卢古与韦伐联手对枹罕发起进攻。鉴于枹罕局势危急,西秦王乞伏炽磐果断下令将都城迁往定连(现今甘肃省临夏市东南方向)。
呼卢古成功攻入枹罕南城,然而西秦的镇京将军赵寿生率领三百名敢死队员奋勇抵抗,最终成功击退了呼卢古的军队。意识到枹罕防守坚固不易攻克,呼卢古和韦伐调整策略,转而攻打由西秦沙州刺史出连虔驻守的湟河郡(如今青海省化隆县南部地区)。
面对敌军来袭,出连虔派遣后将军乞伏万年出城迎战,再次挫败胡夏的大军。尽管如此,呼卢古和韦伐并不甘心无功而返,他们决定继续进军,目标转向西秦的西平郡(现今青海省西宁市)。
在此地,西秦安西将军库洛干率部迎战,但不幸战败被俘。呼卢古和韦伐不仅在西平坑杀了西秦五千余名士兵,还掳掠了两万多户百姓后扬长而去。

与此同时,拓跋焘正率军攻打统万城。他带领两万轻骑兵向西挺进,不久便抵达黄河君子津渡口(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部的黄河渡口)。时值十一月,天气极为寒冷,黄河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冰层。
十一月三日,拓跋焘率领大军踩着黄河冰面顺利西渡,并直指胡夏首都统万城。至十一月七日,大军已抵达距离统万城仅三十多里的黑水。
北魏大军压境的消息传到统万城时,正值冬至之日,胡夏皇帝赫连昌正在宴请群臣。得知这一消息后,赫连昌与众臣皆惊慌失措。
尽管内心充满恐惧,赫连昌仍决定亲自领兵出城迎战。然而首战即告失利,他匆忙下令退回统万城内防守。
城门尚未完全关闭之际,北魏内三郎豆代田率部突入城中,一路冲至西宫并纵火焚烧西门。赫连昌紧急命令封闭所有宫门,而豆代田考虑到孤军深入可能陷入困境,遂跳出宫墙撤退。为此,拓跋焘嘉奖豆代田,并授予其勇武将军的称号。

当夜,拓跋焘于统万城北设立营地。次日,他下令在城外大肆抢掠,造成数万人死亡或被俘,并缴获十多万头牛马。随后,拓跋焘对诸将说道:“统万城城墙坚固,短时间内难以攻克,我们明年再前来夺取。”说完,他命令大军班师回朝,同时将胡夏境内的一万多户百姓迁徙至北魏境内。
北魏将领周几与司空奚斤在弘农和河东展开军事行动。周几率军直逼弘农,胡夏太守曹达闻风而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周几突然病逝军中,导致进军长安的计划暂时搁置。
与此同时,奚斤率领部队进入河东地区,兵锋直指蒲坂。胡夏守将赫连乙斗情急之下派人向统万城求援。然而当使者返回时,却带来了统万已被攻破的噩耗。赫连乙斗惊慌失措,弃守蒲坂西逃长安。

奚斤兵不血刃拿下蒲坂后,并未在此久留,而是迅速整合兵力,准备与周几余部会师进攻长安。另一边,赫连乙斗向驻守长安的赫连助兴汇报了前线惨状。面对严峻局势,兄弟二人竟放弃长安,仓皇逃往安定郡。
同年十二月,奚斤顺利进驻长安。随着北魏大军占据长安,周边地区纷纷效忠:秦州、雍州的氐羌部落相继遣使归附。更远的凉州,北凉王沮渠蒙逊也派使者表示臣服。甚至连仇池国主杨玄也主动示好,展现了北魏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扩展。
拓跋焘攻克统万城公元427年正月,北魏皇帝拓跋焘在征讨胡夏后返回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途中,许多被迫迁徙至北魏的百姓不幸病亡,最终抵达平城的仅存六七成。
不久,拓跋焘得知胡夏皇帝赫连昌派平原公赫连定率领两万大军南下,意图收复长安(今陕西西安)。

为巩固战果,拓跋焘决定再次进攻胡夏都城统万(今陕西靖边)。为此,他下令砍伐阴山树木,制造大量攻城器械。同年三月,春寒料峭之际,拓跋焘派遣高凉王拓跋礼前往长安增援司空奚斤。
为确保西进顺利,拓跋焘命执金吾桓贷于君子津(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渡口)修建黄河大桥,以便部队西渡。同时,为避免与南朝宋发生冲突,他再次派遣散骑常侍步堆出使建康(今江苏南京),维持两国友好关系。

四月,胡夏平原公赫连定的大军已兵临长安城下,与北魏司空奚斤形成对峙之势。拓跋焘判断此时胡夏都城统万必然兵力空虚,正是进攻良机。
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准备,拓跋焘部署了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司徒长孙嵩率三万骑兵担任先锋,常山王拓跋素率三万步兵随后跟进,南阳王拓跋伏真率三万步兵负责护送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则率三千精锐骑兵担任侦察任务。此外,为防范柔然趁虚而入,拓跋焘还派遣龙骧将军陆俟驻守大碛(具体位置不详),指挥北方各部军队。
在五月的某个清晨,北魏皇帝拓跋焘从平城启程,率领着庞大的军队踏上征途。随行的不仅有众多文武百官,还有太常崔浩和宦官赵倪等重要人物。
九日这天,大军顺利通过黄河上的君子津大桥,随后向西进发。没过多久,他们抵达了拔邻山(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内)。

在这里,拓跋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计划亲自带领三万轻骑兵快速西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统万城。
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随行官员们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劝说道:“统万城固若金汤,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如果仅凭轻骑前往,一旦无法迅速攻克,撤退时便会面临粮草短缺的问题。不如让步兵和攻城器械一同前进,稳扎稳打。”
年轻的拓跋焘虽年仅二十岁,却已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智慧。他冷静地对众臣解释道:“用兵之道,攻城实为下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应采用。如今若让步兵与攻城器械同行,夏国必然会因恐惧而全力防守。一旦久攻不下,不仅粮草耗尽,兵马疲惫,而且城外无物可掠,我们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反之,若以轻骑直抵统万城,赫连昌见我们没有步兵跟随,定会放松警惕。到那时,如果我们示弱诱敌出城迎战,便可一举擒获赫连昌。尽管我们派出的是轻骑,但将士们远离家乡两千多里,又隔着一条黄河,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三万轻骑虽然不足以攻城,但在决战中却足以取胜。”听完这番话,众将心服口服,再无异议。

六月一日,拓跋焘带领三万轻骑抵达统万城外。他命令主力部队隐藏在城外的深谷中,仅率领一小部分兵马逼近统万城。
尽管拓跋焘只展示了一小部分兵力,但胡夏皇帝赫连昌依然坚守不出。正当拓跋焘焦急之时,胡夏将领狄子玉向其投降。
狄子玉透露:“夏国皇帝得知魏军大举来犯,已派人前往长安,命令攻打长安的平原公赫连定回师救援统万城。然而,赫连定认为统万城坚不可摧,建议先攻下长安、擒获奚斤后再北上救援统万城,届时与城内的赫连昌形成夹击之势,必定能击败魏军。如今,赫连昌正固守城池等待赫连定。”
听闻此消息,拓跋焘又急又怒。他率轻骑前来,本欲与赫连昌决战,若拖延过久,必然面临粮草短缺,局势将更加危险。

但拓跋焘并未因此退缩。经过深思熟虑,他下令大军后撤,再次向胡夏示弱。同时,为激怒赫连昌并获取粮草,他命中领军娥清与永昌王拓跋健率领五千骑兵,前往统万城西边劫掠百姓。
在统万城中,胡夏皇帝赫连昌始终密切关注着拓跋焘的一举一动。他发现拓跋焘的兵力似乎不多,甚至绕到统万城西侧进行抢掠,于是萌生了出城一举歼灭拓跋焘的想法。
然而,赫连昌心中存有顾虑,担心这是拓跋焘故意示弱的计谋,因此迟迟未敢轻率行动。就在此时,北魏军中一名因犯罪而逃亡的士兵来到统万城下,请求避难。胡夏接受了这名士兵,并听信了他的报告。

该士兵透露,北魏军队的粮草已经耗尽,辎重尚未运抵前线,士兵们只能以蔬菜充饥。他还建议赫连昌抓住机会出击,必定能够取胜。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这名士兵是否为拓跋焘所派遣,但他的陈述确实是事实。
令人意外的是,赫连昌完全相信了士兵的话,并决定率领全城兵马进攻拓跋焘。次日,赫连昌亲自带领三万步骑兵出城,准备与拓跋焘决战。当这一消息传到拓跋焘耳中时,他反而感到十分欣喜。
然而,司徒长孙翰等人却忧心忡忡,他们对拓跋焘说道:“胡夏军队阵容强大,我军很难突破。依臣之见,应当暂时避开其锋芒。”

拓跋焘却坚决反对,他说:“朕千里迢迢而来,最怕的就是他们不肯出城迎战。如今既然已经出城,如果我们退缩不战,岂不是助长了他们的气势,削弱了我们的士气?这不是明智之举。”
最终,拓跋焘决定集中所有兵力继续假装示弱,装作撤退,以此引诱赫连昌追击,从而消耗胡夏军队的力量。
赫连昌果然上当,将三万兵马分为两翼,大声呐喊着向前推进,紧追不舍。追击了五六里后,突然间东南方向刮起一阵狂风,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风雨交加,扬起了漫天沙尘,一时间天昏地暗如同黑夜。宦官赵倪精通方术,他紧随魏武帝拓跋焘一路纵马而行,目睹这番天象,心中不禁忧心忡忡,认为这对魏军极为不利。

赵倪于是向拓跋焘进言道:“如今风雨从敌军方向袭来,我们逆风而行,他们顺风作战,显然上天并不眷顾我们。而且将士们又饥又渴,请陛下暂且退避,待时日再战。”
然而,太常崔浩听后却严厉斥责赵倪,说道:“此言差矣!我军千里奔袭而来,早已制定克敌制胜之策,岂能在一日之内轻易改变?敌军穷追不舍,后军已被切断,正是我们出其不意、分头出击的良机。至于风雨之事,关键在于人为,怎能断定对我军不利?”
拓跋焘深以为然,当即下令将骑兵分为两路,分别迎击胡夏军队赫连昌部。就在战斗激烈之时,拓跋焘的坐骑突然跌倒,他被摔下马来,险些被胡夏士兵擒获。
关键时刻,皇族成员拓跋齐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拓跋焘,并拼死力战,终于逼退了胡夏兵马。拓跋焘重新跃上马背,手持兵器亲自冲锋陷阵,接连斩杀了胡夏尚书斛黎文以及十余名骑兵。

尽管身中流矢,拓跋焘依然奋勇杀敌,毫不退缩,胡夏兵马顷刻间溃不成军。赫连昌仓皇撤退回城,而拓跋焘乘胜追击,一路追至统万城下。在追击过程中,北魏军队斩杀了赫连昌的弟弟河南公赫连满、侄子赫连蒙逊,以及万余敌军。
赫连昌未能及时入城,只得向南逃窜,直奔秦州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北魏司徒长孙翰率八千骑兵追击赫连昌,一直追到高平郡(今宁夏固原市)。虽然最终未能俘获赫连昌,但长孙翰仍率领部队凯旋而归。
当年,拓跋焘为追击逃往统万城的胡夏军队,亲自微服简行。随行的拓跋齐多次劝阻不要深入敌后,但拓跋焘毫不在意,一路紧追不舍,竟跟随胡夏士兵直接进入统万城。

进城后,胡夏士兵发现北魏皇帝竟乔装混入城中,立即下令关闭所有城门。拓跋焘与拓跋齐迅速闯入皇宫,在千钧一发之际,用缴获的妇人衣裙绑在铁槊上,制成简易工具。
拓跋焘凭借过人胆识,顺着铁槊爬上城墙,又从另一侧下城脱身。此时天色已晚,胡夏尚书仆射问至护送赫连昌的母亲逃离了统万城。
三日后,北魏大军攻破统万城。此役战果辉煌:俘获胡夏王公贵族、将士万人,缴获马匹三十万、牛羊数千万头,以及无数珍宝财物。拓跋焘重用了胡夏太史令张渊、徐辩,任命东晋降将毛脩之为太官令,并释放了西秦将军库洛干回国。
战利品分配方面,拓跋焘纳赫连勃勃三位女儿为妃,其余宫女和珍宝按等级分赐给将士们。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拓跋焘的勇猛与智慧。

此前,拓跋焘就听说过赫连勃勃大兴土木建造统万城的事迹,而此次亲眼见到,才真正感受到其气势非凡。据史书记载,统万城“高达十仞,地基厚达三十步,顶部宽十步;宫墙高五仞,坚固到可以磨砺刀斧。城中的楼台宏伟壮丽,均雕刻图案并装饰锦绣,极尽奢华之能事”。
拓跋焘视察后,转头对随行的众人说道:“如此弱小的国家,却如此耗费民力财力,又怎能不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