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25北燕内乱:高云遇刺身亡,冯跋代政,废黜苛政

雁玉历史 2025-03-24 05:52:45
北燕内乱,冯跋继位

东晋击败后秦,然而关中地区却落入胡夏之手。让我们暂时搁置关中的故事,回顾一下这十年间东北一隅的北燕发生了什么。

追溯到公元407年八月,曾为后燕中卫将军的冯跋拥立慕容云为天王,并诛杀了后燕末代天王慕容熙,后燕至此灭亡,北燕随之建立。慕容云因具有高句丽血统,不久后改姓高,并与高句丽修好。

高云在冯跋等人的扶持甚至逼迫下登上了天王之位,因此冯跋实际上掌控着北燕的大权。高云对此心知肚明,内心充满恐惧。

为了自保,高云挑选了一批武士随身护卫,这些人逐渐成为他的亲信和爪牙。其中最受宠信的弄臣离班和桃仁被委以禁卫重任,高云对他们极为优待,赏赐动辄上万。不仅如此,他们的生活规格几乎与高云相当。

令人费解的是,离班和桃仁竟萌生了弑君之心。他们为何要这么做?难道是为了篡夺天王之位?显然,他们并无此能力,也清楚冯跋在朝中的强势地位。那么,他们是替冯跋谋划夺位吗?似乎也不尽然,因为后来冯跋将二人视为叛贼予以铲除。

409年十月十三日,东晋中军将军刘裕已成功攻克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外城,并将南燕都城团团围住。就在同一天,北燕的两名弄臣——离班与桃仁,开始密谋刺杀对他们极为信任的天王高云。

当天清晨,高云前往东堂处理政务时,离班和桃仁手捧文书前来,声称有要事启奏。然而,高云并不知道,这两人身上藏匿着锋利的宝剑。

由于对二人极度宠信,高云毫无戒备之心,面带微笑准备查看文书。就在此时,离班突然拔出宝剑直刺高云。

高云立刻察觉到危险临近,迅速起身躲避,并顺手拿起身旁的茶几作为防御工具。与此同时,桃仁也从侧面抽出宝剑袭击高云。高云未能及时防备,最终被刺中身亡,享年不详。

天王高云遇刺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北燕朝廷。此时,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冯跋登上洪光门城头观察局势变化。帐下督张泰与李桑对冯跋说道:“离班、桃仁这两个小人还想闹多久?我们请求替明公前去诛杀此二人!”

话音未落,二人便拔剑冲向洪光门。

另一边,离班与桃仁虽然成功杀害了高云,但完全无法掌控局势,甚至未曾料到冯跋会派人反击。他们刚刚走出东堂,便看见张泰与李桑冲杀而来。张泰一剑挥下,立即将桃仁斩于庭院之中。离班见状慌忙逃窜,却被李桑一路追击至西门,最终也被杀死。

高云遇害后,离班与桃仁也相继被杀,北燕一时群龙无首。朝中大臣与众将士一致推举冯跋为新主,然而冯跋却坚决推辞,转而推荐自己的弟弟范阳公冯素弗继位为北燕天王。

冯素弗听后更加惶恐,他向兄长冯跋说道:“我听说,只有当父亲或兄长开创了天下之后,才会将帝位传给儿子或弟弟,从未有过儿子或弟弟凭借父兄的功业而先一步称帝的情况。如今大业尚未建立,而权力旁落却是最为危险之事。此等重任,唯兄长可以承担。请兄长顺应天命,符合民心。”在场众人见状,也都纷纷恳请冯跋即位。

于是,冯跋在昌黎(今辽宁省义县)登基称天王,并宣布大赦境内百姓。冯跋虽为汉人,但他既不同于鲜卑慕容氏,也不同于高句丽血统的高云。尽管如此,他决定沿用旧国号,继续称燕国。

为此,冯跋还颁布诏书说明原因:当年陈氏取代姜氏,并未更改齐国国号;如今为了延续传统,他也选择不改国号,仍以“燕”为国号。

随后,冯跋尊奉母亲张氏为太后,册封妻子孙氏为王后,立长子冯永为太子。他还任命弟弟冯素弗为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孙护为尚书令,张兴为左仆射,汲郡公冯弘为右仆射,广川公冯万泥为幽、平二州牧,上谷公冯乳陈为并、青二州牧。

冯素弗自幼便豪放侠义。他曾向尚书左丞韩业求婚,却被拒绝。然而,当冯素弗后来担任宰相时,他对韩业却格外优待,毫无怨恨之心。

冯素弗喜欢提拔旧属,为人谦逊恭谨,生活节俭朴素,凡事皆以身作则。因此,文武百官对他极为敬重,当时的人们也都称赞他有宰相之风范。

冯素弗后来被封为辽西公,在北燕朝廷中地位显赫,成为冯跋最得力的助手。到了公元414年十二月,冯素弗不幸去世。冯跋闻讯悲痛万分,先后七次前往其灵前祭奠哀悼。这便是后话了。

在北燕的历史上,有一段关于冯跋两位亲属谋反的事件。事情是这样的:

冯万泥和冯乳陈分别是冯跋的堂弟和弟弟。冯万泥负责镇守幽、平二州,驻扎在肥如县(今河北卢龙县北);而冯乳陈则镇守并、青二州,位于白狼(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西南)。他们二人觉得自己身为皇族成员,且对建立北燕有功,应该留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而不是被派到边疆。

然而,冯跋认为肥如和白狼两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必须由值得信赖的大臣驻守,因此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这使得二人内心不满。

到了410年十二月,冯乳陈秘密派遣亲信前往肥如,向冯万泥传达了一个计划:“我打算联合你一起推翻冯跋。”冯万泥听后毫不犹豫地赶往白狼,与冯乳陈共同策划叛乱。

消息传到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冯跋大为震怒,立即命令兄弟右仆射冯弘和左仆射张兴率领两万步骑兵前去平定叛乱。

冯弘和张兴到达白狼后,先派人劝降冯乳陈和冯万泥,分析了投降的好处和继续反抗的后果。冯万泥开始动摇,考虑投降,但冯乳陈坚决反对,并声称第二天将出城决战。

使者返回后报告了这一情况。张兴推测道:“既然他们说明天出战,今晚很可能会偷袭我们的营地,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于是冯弘下令士兵每人准备十束野草和火种,在营外设伏。

果然,当天夜晚,冯乳陈派出一千多名勇士试图偷袭。当这些勇士进入营地时,四周突然火光冲天,结果全部被俘。

看到局势逆转,冯万泥和冯乳陈慌忙出城投降。冯弘随即下令处决了这两位叛徒。凯旋回朝后,冯跋晋升冯弘为骠骑大将军,并改封他为中山公。

冯跋在平定内乱后,将重心转向内政建设。据史籍记载,他勤勉于政务,鼓励农业生产,减轻徭役与赋税负担。每逢任命郡守或县令时,冯跋都会亲自接见,询问治政策略,以考察其能力。在他的治理下,北燕百姓生活安定,对他赞誉有加。

在外交方面,冯跋选择与北魏北方的强敌柔然建立友好关系。

411年七月,柔然可汗郁久闾斛律派遣使者来到北燕都城龙城,进贡三千匹马,并向冯跋提出迎娶其女乐浪公主的请求。冯跋召集大臣商议此事,辽西公冯素弗表示:“先代君王常将宗族女子嫁给夷族首领,但乐浪公主不应远嫁至柔然这样的异族。陛下应当以嫔妃之女代替出嫁。”

然而,冯跋并不认同这一建议,他说:“朕正欲在远方蛮族中树立威信,怎能对柔然加以欺骗?”

最终,冯跋决定将自己的亲生女儿乐浪公主许配给郁久闾斛律。

有趣的是,冯跋在247年将女儿嫁给郁久闾斛律,却没想到三年之后,郁久闾斛律也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冯跋。

414年五月,郁久闾斛律的侄子郁久闾步鹿真听闻将要把年幼的女儿远嫁他国的消息。他认为幼女远离故土定会思念家乡,于是建议让大臣树黎等人的女儿一同陪嫁。

然而郁久闾斛律并未采纳这个建议。郁久闾步鹿真离开大帐后,秘密对树黎等人说:"可汗打算让你们的女儿陪嫁,前往遥远的异国。"

树黎担心自己的女儿被送往远方,心生忧虑。他与郁久闾步鹿真密谋,计划挟持郁久闾斛律可汗,另立郁久闾步鹿真为新的可汗。一天夜里,他们安排亲信武士埋伏在可汗的大帐周围。

当郁久闾斛律走出帐篷时,武士们立即行动,将其劫持,并带走了他的女儿。

随后,郁久闾步鹿真被拥立为新可汗。他派人将郁久闾斛律及其女儿送至北燕都城和龙(今辽宁朝阳)。

不久,郁久闾步鹿真得知有人准备拥立柔然开国可汗郁久闾社仑的堂弟郁久闾大檀为新可汗。于是他率军攻打驻扎在柔然西部边境的郁久闾大檀。但郁久闾大檀早有准备,率部迎击。最终郁久闾步鹿真战败被杀,而郁久闾大檀则被推举为新的可汗。

郁久闾斛律被送往和龙后,受到了北燕天王冯跋的优待,被封为上谷侯。冯跋将他安置在辽东郡(今辽宁辽阳),以宾客之礼相待,并娶了他的女儿为昭仪。然而,尽管冯跋对他十分厚待,郁久闾斛律始终心系自己的柔然汗国,渴望返回故土。

居住在辽东期间,郁久闾斛律向冯跋上书,请求允许他返回柔然。冯跋回复说:“你的国家远在万里之外,且缺乏内应。如果派大军护送,粮草供应会非常困难;若只派少量兵马,又难以保障安全。如何能确保你平安归国呢?”

郁久闾斛律坚持回国的愿望,再次上书表示:“无需派遣大军,只需给我三百骑兵,送我至敕勒部即可。我的部众定会前来迎接。”

见其归心似箭,冯跋便命单于前辅万陵率领三百骑兵护送他。

然而,仅带几百人的万陵对此次远行充满恐惧。当他们抵达黑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时,万陵竟杀害了郁久闾斛律,随后率队返回。

后来,柔然第四任可汗郁久闾大檀仍与北燕保持友好关系,曾进贡三千匹马和一万只羊。

北燕遭侵袭,冯跋治国

北燕天王冯跋与柔然交好,这一举动无疑触碰到了北魏的利益,按理说应该引发北魏的不满。然而,当时北魏却并未因此对北燕采取过激行动,反倒是北燕屡次三番挑衅北魏,令局势愈发紧张。

公元414年八月十四日,北魏皇帝拓跋嗣派遣使者于什门前往北燕进行外交活动。

于什门深知北魏作为大国的地位远超北燕,因此在礼仪上必须保持大国威严。他带着拓跋嗣的诏书抵达北燕都城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却拒绝按照常规流程进殿朝见冯跋,而是站在殿外对守卫说道:“大魏皇帝的诏书在此,请冯王亲自出殿接诏,之后我才能入殿。”

守卫将此事报告给冯跋。冯跋显然并不把北魏放在眼里,他既没有出殿接诏的意思,反而命令手下将于什门强行拉入大殿。

于什门无奈之下被拖进了大殿。见到冯跋后,他自然不肯行跪拜之礼。

冯跋见状大怒,命人按住于什门的脖子强迫其下跪。于什门高声抗议道:“如果冯王愿意以宾主之礼对待诏书,我自会回礼,何必如此强逼!”

冯跋听后更是火冒三丈,当即下令将于什门扣留在北燕,禁止其返回北魏复命。随后的日子里,于什门多次在公开场合侮辱冯跋,有人建议冯跋直接处死于什门。

然而冯跋却表示:“于什门忠于他的君主,令人敬佩。”

于是,冯跋选择将于什门软禁起来,并派人劝其投降。

尽管身处困境,于什门始终坚贞不屈,坚决不向北燕低头。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衣服逐渐破旧,甚至生了虱子。冯跋得知后派人送新衣给他,却被于什门断然拒绝。

冯跋扣留北魏使者于什门,显然已下定决心与北魏为敌。不久后,他又派遣使者前往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试图与胡夏天王赫连勃勃建立友好关系。

赫连勃勃同样派出御史中丞乌洛孤访问和龙,与北燕天王冯跋结盟。

到了公元416年十月,正值东晋太尉刘裕率领五路大军进攻后秦之际,北魏与北燕之间爆发了一次小规模冲突。

对于北燕与柔然结盟并扣留北魏使节的行为,北魏皇帝拓跋嗣自然十分愤怒。然而,由于南北局势的复杂性,他暂时未能对北燕采取军事行动。不过,一旦有机会,拓跋嗣便打算给北燕一个教训。

在北燕幽州之地,有位名叫库傉官斌的将领,因缘由不明而向北魏投降。

然而没过多久,库傉官斌再次反叛北魏,归返北燕。此事传至北魏皇帝拓跋嗣耳中,令其怒不可遏,随即命骁骑将军延普率军讨伐库傉官斌。

延普领军渡过濡水(即今河北省东北部的滦河),与库傉官斌爆发激战。

库傉官斌寡不敌众,最终战败身死。延普乘胜追击,直捣北燕幽州治所令支(今河北省迁安市)。此役,北燕幽州刺史库傉官昌与征北将军库傉官提率军迎战,却未能阻挡延普攻势,最终兵败身死。

不久之后,刘裕的先锋部队成功收复洛阳,刘裕则率领主力部队沿黄河向西推进。北魏一直在密切关注刘裕的行动,因此未能与北燕爆发新的大规模冲突。

418年四月,刘裕已经消灭后秦,并从长安沿黄河东归。此时,北魏皇帝拓跋嗣决定发兵攻打北燕。

据史书记载,在北魏出兵前夕,北燕都城和龙出现了异常的天象。那天,和龙城外升起一片红色气雾,浓重到遮蔽了太阳。从清晨的寅时一直到下午的申时,红雾持续弥漫,久久不散。

北燕太史令张穆见此情景,急忙向天王冯跋进言:“这红色气雾是兵戈之气,如此异象预示着国家将面临战争。如今北魏强盛,而我国却扣留了他们的使节,导致两国断绝往来,这是不合道义的行为,恐怕会招致亡国之祸,我对此深感忧虑。”

冯跋听后也意识到局势严峻,对张穆说道:“朕正在思索对策。”

五月,北魏皇帝拓跋嗣亲自东巡,一路抵达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源头)与甘松(具体位置已不可考)。随后,他下令分路进攻北燕:命征东将军长孙道生、安东将军李先、给事黄门侍郎奚观等人率领两万精锐骑兵直逼北燕都城和龙;又派遣骁骑将军延普、幽州刺史尉诺等从幽州治所蓟城(今北京)出发,进攻北燕的辽西郡(今河北迁安一带),以策应长孙道生的主力部队。

与此同时,拓跋嗣还亲率一支军队驻扎在突门岭(今河北西北部境内),以便随时支援前线并等待战报。长孙道生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下乙连城(今辽宁喀喇沁左翼县附近),不久便兵临和龙城下。

北燕天王冯跋接到北魏大军来袭的报告后,迅速派遣单于右辅古泥与将领皇甫轨率领部队出城迎击敌人。

与此同时,冯跋亲自带领士兵登上城墙,严阵以待,坚守城池。然而,尽管古泥和皇甫轨英勇作战,他们还是被长孙道生等人击败。随后,北魏军队开始攻城。由于城墙坚固且冯跋亲自指挥防守,长孙道生的部队始终未能攻破城池。

一段时间之后,长孙道生决定撤军,但在返回北魏之前,掠走了北燕的一万多户百姓。

经历了这次与北魏的冲突后,在冯跋统治期间,北燕再未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国内也极少出现内乱。

冯跋更加专注于治理内政,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北燕的百姓生活安定、幸福美满。在此,我想列举一些冯跋在施政方面的举措,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君主。

先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展现冯跋的性格特征。冯跋自幼便性格沉稳,胸怀宽广,并且酒量惊人,据史书记载,他能饮一石酒而不醉。他为人谦逊谨慎,致力于发展家业,深得父母喜爱。

更为奇特的是,冯跋居住的地方常常有形似楼阁的云气缭绕,周围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讶。还有一次,冯跋与弟弟冯素弗、堂兄弟冯万泥以及一群少年一同去河中游泳时,冯素弗突然发现一条龙浮出水面。他指着龙给众人看,大家都认为这是吉祥的预兆。

冯跋执政期间,颁布了一道重要诏书:“近年来国家动荡不安,天灾人祸频发,赋税沉重,徭役繁多,致使百姓生活困苦。前朝的苛政必须彻底废除。地方官员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兰台都官负责监督落实。”

当时发生了一起贪腐案件。工匠李训盗窃财物后潜逃,为逃脱罪责,他向朝廷官员马弗勤行贿。马弗勤收受贿赂后,竟任命李训为县令。

此事后来被人揭发,举报内容写在宫廷石碑上,被辽西公冯素弗发现。冯素弗将情况上报冯跋,并建议严惩马弗勤。

冯跋听后说道:"身为大臣,马弗勤竟敢在朝堂公然受贿,丧失了基本操守。虽然这与朕的治理能力有关,但马弗勤仍需承担责任。本当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但考虑到建国之初,且马弗勤出身贫寒,缺乏君子之德,决定从轻处理。而李训身为小人,竟敢贿赂朝廷命官,应绑至东市杖毙。"

自此之后,朝廷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不敢再收受贿赂。

冯跋派遣使者前往各地郡国巡视,对于那些无法维持生计的孤寡老人以及长期患病的人,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粮食和布帛的救济。

同时,对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勤奋耕作、家庭和睦的人家予以表彰。

冯跋还命尚书纪达制定相关制度并加以推广。昌黎的郝越、营丘的张买成等人因贤能而被选拔为官员。

当时北燕境内没有战乱,百姓生活安定。然而,仍存在部分田地荒芜的现象,于是冯跋鼓励民众种植桑树和柘树。

为此,冯跋颁布诏书称:“田地荒废,主管官员未能及时监督,如何实现家家富足?桑树和柘树可用于养蚕,是民生的根本。这些地方田地荒废,桑树稀少,百姓尚未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可命令每人种植一百棵桑树、二十棵柘树。”

冯跋针对养老送终等问题颁布了相关规定。诏书内容如下:“圣人制定礼仪,对送终也有明确规范。过分注重陪葬衣物与棺椁的奢华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去世后,灵魂升天,肉体归于尘土,已无冷暖知觉。即便为其穿上华美的锦绣服饰也毫无意义。耗费大量财物用于厚葬或改葬,不仅对逝者无益,还会损害生者的利益。因此,丧葬用品应从简,陵寝不得改建。此法令即日起正式施行。”

此外,冯跋也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曾发布诏书称:“武力是用来平定战乱的,文化则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安定国家、巩固社稷离不开这两者的结合。然而近年来礼乐崩坏,百姓再无欢歌笑语,青年一代也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如今《子衿》中的叹息之声再次响起,这难道是我们整顿风气、彰显文明、推崇文化的初衷吗?应当立即营建太学,任命长乐的刘轩、营丘的张炽以及成周的翟崇为博士郎中,选拔两千石以下官员家中年龄十五岁以上的子弟入学受教。”

北燕地区曾经历了一场强烈的地震,连高山都被震塌,都城与龙宫的洪光门以及其上的鹳雀楼也未能幸免于难。更令人不安的是,余震接连不断。

冯跋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向太史令闵尚询问原因。虽然太史令一职原本由张穆担任,但不知何时已由闵尚接任。冯跋问道:“近期地震频繁,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闵尚回答说:“地属阴,象征着百姓。地震有左右之分,而每次震动都偏向右侧,这预示着百姓可能会向西方迁移。”

冯跋听后说道:“朕也有同样的担忧。”为了进一步了解民情,冯跋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巡查,探查百姓的疾苦。

冯跋自409年十月登基称天王,至430年八月去世,在位共二十一年。在其统治期间,北燕境内战乱和内乱较少,人民生活安定,这在当时的动荡年代中实属难得。

接下来,我们将视线转向战火纷飞的秦凉二州,探索西秦、北凉与西凉之间的故事。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