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六)第六天魔王诞生!火烧比叡山,三方原将星意外陨落

雁玉历史 2025-02-09 03:50:40
姊川合战

在元龟元年(1570年)的春天,织田信长先后在越前遭遇挫折,并在近江面临伏击。与此同时,京都的足利义昭却认为这是摆脱织田信长控制的最佳时机。于是,他秘密致信各地大名,号召他们迅速前往京都,以“勤王”的名义联合讨伐织田信长。

在这场反信长的行动中,足利义昭争取到了多方势力的支持,其中包括浅井长政、朝仓义景,以及石山本愿寺的显如上人和比睿山延历寺的僧兵。甚至连远在阿波的三好三人众也响应号召,所有对织田信长怀有敌意的势力都收到了邀请。

此外,武田信玄在今川义元于桶狭间战败后,公开撕毁了与今川家的盟约,与德川家康联手瓜分了原属今川氏的骏河与远江领地。作为甲斐、信浓及西上野的实际掌控者,武田信玄早已觊觎京都,一旦接到足利义昭的书信,便立即开始筹备出兵事宜。

这些被足利义昭联络起来的势力,以推翻织田信长为目标,共同构建了一个被称为“信长包围网”的联盟。

另一方面,织田信长在近江地区逐步掌握了局势主动权。六月初,在若狭方向,丹羽长秀与明智光秀联手,再加上一色藤长从丹后带来的援军,成功迫使以武藤友益为首的原武田家臣投降。随后,若狭全境被织田信长赐予了丹羽长秀。

与此同时,六角义贤父子召集南近江的豪族势力,对柴田胜家和佐久间信盛驻守的长光寺城展开了围攻。由于该城位于一座高山之上,不久之后,六角军便切断了城中的水源,使城内陷入困境。

就在即将弹尽粮绝之际,柴田胜家召集众将士,当众将仅存的几瓶水全部砸碎,并大声说道:“与其渴死,不如战死!为了武士的名誉,我们不应再留恋生存,随我冲下山去决一死战!”说完,他率先挥刀冲向敌阵。这场背水之战最终以柴田胜家大破六角军告终。

六角氏的重要家老三云定持当场阵亡,六角义贤父子仓皇而逃。此役过后,南近江地区再次恢复稳定。柴田胜家也因此声名鹊起,被世人誉为“鬼柴田”或“割瓶柴田”,而长光寺城所在的山头也被命名为“割瓶山”。(这是否让你联想到项羽的“破釜沉舟”?)

为阻止浅井家族与朝仓氏向南进军,织田信长亲自率领大军从岐阜出发。在与南近江地区的诸将汇合后,其总兵力扩充至两万八千人。行军途中,浅井家下属的长比、刈安两砦守将堀秀村与桶口直房相继向织田信长投降。

随后,织田军抵达浅井家族的主城——小谷城附近的虎御前山,并在城下纵火以示威慑。然而,小谷城建于海拔三百米的高山之巅,易守难攻,且集中了浅井家的主力部队,强行进攻无疑困难重重。从稻叶山到大河内的多次战例表明,织田信长擅长在平原上进行大规模决战,但在面对坚固的城池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或许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朝仓义景的援军正迅速向小谷城靠近。在这种局势下,织田信长突然从小谷城撤退,转而移师至南方的龙之鼻。在撤退过程中,浅井长政曾派遣部队追击,却遭到织田军殿后部队梁田广正、中条家忠与佐佐成政在八相山设下的伏击,最终无功而返。

不久之后,织田军包围了小谷城的重要支城——横山城。该城控制着小谷城通往越前的关键通道,是浅井与朝仓必须救援的战略要地。

织田信长的意图显而易见:他希望通过围攻横山城引诱浅井军出城决战。毕竟,即便攻下小谷城,若浅井的主力部队依然存在,对战争的整体推进作用仍然有限。

织田军在围困横山城后不久,德川家康率领六千援军赶到,双方联军总兵力增至三万四千人。

与此同时,朝仓军由朝仓景健领军,率一万兵马抵达浅井家长子小谷城附近。随后,浅井与朝仓联军自小谷城出击,于大依山布下阵势,并于次日清晨从山上出发,逐步向横山城逼近。

此时,织田信长察觉到敌方城池中篝火彻夜未熄,显然正准备出战,于是迅速从横山城调集主力北上迎敌。

两军最终在姊川南侧的一条支流附近遭遇。织田与德川联军在支流南岸的野村、三田村一带布阵,而浅井和朝仓联军则背水列阵于支流与姊川之间。丹羽长秀以及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氏家卜全、安藤守就,则继续负责围攻横山城。

战斗伊始,德川军率先行动,对隔岸的朝仓军发起猛烈进攻,双方在三田村展开激烈交锋。德川军先锋小笠原长忠率先突破敌阵,年轻将领如本多忠胜、神原康政等人奋勇杀敌,斩将无数,一时声威大震。

然而,朝仓军凭借人数优势,迅速调遣部队从左翼直扑德川家康本阵。

面对险境,德川家康沉着冷静,指挥得当,成功击退了朝仓军十余次冲锋。关键时刻,神原康政部从姊川上游突然袭击朝仓军右翼,该处防守薄弱,朝仓军瞬间陷入混乱,最终溃不成军,仓皇而逃。

朝仓军虽在战场上失利,但其战士们依旧展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面对德川军的轮番进攻毫不退缩。老将真柄直隆年逾六十五岁,却依然手持长达七尺八寸的大刀奋勇杀敌,凭借一己之力斩杀众多对手,成功救出被围困的主将朝仓景健。然而,他最终因体力耗尽而壮烈牺牲。

为了确保主力部队安全撤退,一百余名朝仓军武士毅然决然选择断后。他们头缠写有“一足无间”字样的丝带,毫不犹豫地冲入德川军阵中。这些勇士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成功阻挡了德川军的追击步伐。

其中一名叫天野三郎的武士更是突破重围,直逼德川家康身旁,高呼“莫小觑越前武士!”随后力竭而亡。

此役之后,德川家的三河军团因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其战斗力与忠诚之名传遍天下。

与此同时,在东线战场,织田与浅井之间的战局却陷入危机。浅井长政采取背水一战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浅井家先锋、佐和山城城主矶野员昌率领精锐骑兵率先冲锋,一举击溃织田信长的先锋坂井政尚。

随后,池田恒兴、柴田胜家、羽柴秀吉、森可成、佐久间信盛等部也相继被突破。织田信长在本阵前方部署了十二层防线,但在半天之内,浅井军竟接连突破十一层。不过,这或许也是织田信长有意为之,意在消耗浅井军的锐气。

战局的转折点很快便到来,美浓三人众陆续抵达横山城下。安藤守就与氏家卜全率领两千人马对浅井军左翼发起攻击,而稻叶一铁则带领一千人向浅井军右翼夹击。

与此同时,德川军也展开了猛烈攻势——猛将本多忠胜正面突击朝仓军,神原康政则从侧面包抄,成功击溃了对方的一万大军。当稻叶一铁进攻浅井军右翼时,已经取得胜利的德川军迅速合流,与稻叶一铁共同对浅井军发动横扫。

然而,浅井军最终功亏一篑,全线崩溃。先锋矶野员昌仓皇逃往佐和山城固守,其余部队纷纷撤退回小谷城。在这场混乱中,勇将远藤直经决定孤注一掷,单骑突入织田信长本阵试图决一死战。但就在他即将接近信长之际,却被信长身边的近卫武士拦住,并最终被竹中重治之弟竹中久作斩杀。

战后,织田军一路追击敌军至虎御前山与大依山一线,信长方才下令停止追击,任由朝仓残军逃回越前,浅井军退回小谷城。

此役,织田与德川联军损失近千人,而朝仓、浅井联军战死人数更是高达两千,双方负伤者约为战死人数的三倍。不久之后,南方的横山城开城投降,织田信长随即任命羽柴秀吉为该城城主,负责监视浅井势力并进一步攻略北近江地区。

姊川之战以织田、德川联军的胜利告一段落。然而,织田家面临的危机尚未解除,浅井与朝仓联军虽遭挫败,但并未受到致命打击。

随后,织田信长仅带三十名侍卫轻装上京,向足利义昭报告姊川会战的经过,并与将军共同庆祝这场胜利。这场战役成为信长扭转颓势的关键节点,自此金崎撤退后的不利局面得以终结,接下来便是对反抗者的全面镇压。

火烧延历寺

在京都附近,姊川合战前后也出现了动荡局势。

摄津国的池田氏与三好氏关系密切。池田家内部发生剧变,家臣团以池田知正为首,联合荒木村重和中川清秀等重臣,将家督池田胜正当权者驱逐,并接纳了三好三人众残党岩成友通的势力入驻池田城。面对这一情况,将军足利义昭派遣和田惟政、细川藤孝以及上野清信率军讨伐,然而池田城防御坚固,多次进攻均未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三好长逸带领三好氏残余势力在阿波国重新集结,从摄津中岛登陆。随后,赞岐的十河存保、淡路的安宅信康以及纪伊的杂贺党纷纷响应,加入三好氏阵营。三好军随即对摄津与河内两国展开全面攻势。

在此背景下,织田信长自岐阜出发前往京都,要求足利义昭共同出兵讨伐三好氏。尽管足利义昭暗中与三好氏达成密约,意图联合对抗织田信长,但迫于形势,他无法公开拒绝信长的要求。

于是,织田信长护送足利义昭进入摄津国中岛城。此地迅速成为各方势力汇聚之地,包括三好义继、松永久秀、伊丹亲兴、池田胜正,甚至播磨三木城主别所长治在内的众多反对三好氏的势力纷纷前来会合。最终,织田军与幕府军在中岛城附近的总兵力扩充至六万余人。

相较之下,三好三人众的主力部队仅有八千人,虽然后来纪伊的杂贺孙一铃木重秀率领五千名雇佣军加入,但在总兵力对比上仍处于明显劣势。

不久后,织田信长将阵线前移至四天王寺,并对池田城展开攻势。然而,驻守池田城的三好长逸之子三好兵库助闻风而逃,前线的三好政康之弟三好政胜则与香西佳清、前管领细川昭元等人相继向织田军投降。

残余的三好势力退守至野田、福岛一带,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以及纵横交错的河川进行防御,并在城外挖掘了多道壕沟以阻挡织田军的进攻。此外,在野田、福岛与天王寺之间,石山本愿寺的态度尚不明朗,为战局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面对这样的局势,织田军采取了逐步推进的策略。他们先填平壕沟,缓慢向前推进,最终抵达野田、福岛的对岸,并在此修建了楼岸砦和川口砦,以此牵制敌军行动。随后,织田信长派遣三好义继与松永久秀绕至野田、福岛后方,成功攻占浦江城,从而对三好三人众形成合围之势。

随着包围圈的完成,织田军正式发动对野田、福岛的攻城战。然而,每当织田军接近城墙时,便会遭到城内由铃木重秀指挥的数千挺火枪猛烈射击,导致大量士兵伤亡,被迫撤退。此时,织田军麾下的田山昭高率领两万名来自根来与杂贺的雇佣军参与战斗,其中亦装备了三千挺火枪。

鉴于正面攻城损失惨重,织田信长决定改变战术,命令部队停止直接冲锋,转而以火枪对射的方式压制敌军。于是,这场攻城战逐渐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僵持战——双方火力对轰,战场上不见人马冲杀,只有数千挺火枪此起彼伏地轰鸣,硝烟弥漫,火药味浓烈。

那么,为何日本在当时能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颁布禁海令,严禁民间船只出海。然而,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中日之间的海上走私活动从未停止。

1543年8月25日,一艘大明商船因遭遇风暴漂流至日本最南端萨摩岛的大隅藩国种子岛。据传,这艘商船实为大海寇王直的海盗船,船上载有一名葡萄牙商人,携带两支火枪。种子岛岛主种子岛惠时及其子种子岛时尧目睹火枪射击表演后,对这种新型武器产生了浓厚兴趣,遂以两千黄金将其购入。此后,火枪技术在日本迅速传播并得到改进,成为战国时代的重要军事力量之一。

1545年,日本人成功仿制出首支火枪,其性能甚至略优于葡萄牙制造。这一新式武器迅速在日本各地推广开来,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使用者包括种子岛家、岛津家、织田家、伊达家以及铃木杂贺众等铁炮部队。

种子岛火枪技术传入纪伊后,以根来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生产基地。而与根来相邻的杂贺地区,凭借便利的水运条件和与根来寺的良好关系,快速从和尚手中掌握了火枪制造技术,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射手。凭借众多火枪和射手,杂贺与根来的人们经常作为佣兵在周边各国参与战斗。

在杂贺众中,铃木氏和土桥氏是最强大的两支豪族。铃木氏占据纪川河口附近的十乡,而土桥氏则控制着杂贺庄。铃木家的佣兵首领通常被称为“孙市”,在这场战役中,铃木重秀(又称“杂贺孙市”)受三好三人众雇佣,带领部队进入野田福岛城助战。

而根来众是以真言宗根来寺为中心的武装僧团,拥有超过万名僧兵。由于根来寺及周边的根来庄、杂贺庄许多豪族与盘踞河内两百年的田山氏关系密切,因此跟随田山昭高参与作战。

面对三面被围的局面,三好三人众一度向织田信长提出议和,但织田信长因战局有利而断然拒绝。此时,一位流浪公卿对战局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此人是近卫前久,出身显赫的近卫家族家督,早在天文年间便担任过关白。

永禄年间,上杉谦信上洛时,近卫前久与他结为兄弟,并随其前往关东参加平定战。永禄五年(公元1562年),近卫前久返回京都,为上杉谦信再度上洛做准备。

永禄八年(1565年),三好三人众谋害了将军足利义辉。为逃避罪责,他们向近卫前久赠送了大量金银财宝,请他出面请求天皇宽恕。因此,当织田信长扶持足利义昭入京时,近卫前久担心被牵连而逃离京都。他先投奔丹波国的赤井直正,后又进入石山本愿寺,得到了法主显如上人的庇护。此后,近卫前久成为三好三人众与石山本愿寺之间的联络桥梁。当三好军在野田、福岛陷入困境时,他极力催促显如上人出兵救援。

实际上,石山本愿寺早已对织田信长心存不满。早在织田信长首次上洛时,他就曾派人向显如上人索要五千贯作为军费。尽管考虑到织田家势力强大,显如最终还是缴纳了这笔款项,但之后织田信长却不断没收本愿寺在京畿地区各分寺的土地,并要求显如让出位于石山的总寺。

虽然收到足利义昭号召起兵的书信,但显如因忌惮织田氏在京畿的压倒性力量而迟迟未决。表面上,他对织田信长虚与委蛇,暗地里却与三好三人众互通往来。

随着织田信长进军野田、福岛,显如预感危机逼近,于是将周边僧众和信徒召集至城内,但仍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任何一方。

随着战局日益激烈,显如上人内心的危机感愈发强烈。一旦三好军被消灭、两座城池失守,他所在的石山必将陷入织田军的包围圈。到那时,若不主动撤退,就只能与织田军孤军奋战。更令他焦虑的是,山下连日传来震耳欲聋的火枪声,据说杂贺和根来众分裂成两派互相攻伐。一旦守城方被压制,这两万雇佣军将彻底沦为织田信长的棋子。而杂贺、根来本是本愿寺同门信徒,目睹他们自相残杀,显如深感痛心。在近卫前久的催促下,他终于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一天深夜,本愿寺内突然钟声大作,上万名僧兵手持武器从山门冲出,直扑织田军阵地。看到显如上人“卐”字旗号,田山昭高麾下的两万杂贺、根来雇佣军立即调转枪口攻击织田军;

与此同时,野田、福岛城的三好军也打开城门出击,掘开织田军的防洪堤,致使淀川洪水在西风推动下涌入织田军营地。

因洪水侵袭,双方暂时休战。然而当夜,显如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僧兵向织田信长本阵发起夜袭。在织田诸将拼死抵抗下,此次突袭最终无果而终。

不久,洪水逐渐退去,战场恢复平静。期间虽有小规模冲突,但畿内各地本愿寺分寺僧众已按法主指令开始袭击织田军。浅井长政闻讯后,联合朝仓氏再度出兵,向琵琶湖西岸发动进攻。

随后,显如率六千僧兵进攻织田军前线楼岸、川口两砦与天王寺本阵之间的森口要地。织田军第一阵瞬间被突破,主将佐佐成政负伤。然而,僧兵随后遭到驻守森口河堤的织田军第二阵主将前田利家阻击,在一番激战后退回城中。

就在森口之战同一天,留守近江宇佐山城的森可成与织田信治遭浅井、朝仓联军攻击。联军途中会合比睿山僧兵,总兵力达三万,而宇佐山城守军仅五千人。森可成与织田信治率军出城迎战,却被朝仓景镜、山崎吉家、阿波贺小三郎及浅井玄蕃、浅井长政五队包围,最终全军覆没,宇佐山城随之陷落。

随后,浅井长政一边率军向京都进发,一边向织田信长发出挑衅信函:“我已抵达坂本,一两日内即可进入京都恭候阁下。听闻野田、福岛防御森严,希望您能及早回心转意,返回京都。”

此时,阿波国的篠原长房作为三好三人众的援军,携幼主三好长治以及两万名阿波武士抵达淡路岛,并在水军护送下准备向摄津福岛挺进。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织田信长采纳了柴田胜家的建议,当即拔营启程,星夜兼程撤往京都。而三好三人众在得到篠原长房的支持后,短时间内迅速攻占了摄津、和泉与河内等地。

然而,就在浅井、朝仓联军于京都附近烧杀抢掠之时,未曾料到织田信长竟亲率主力连夜赶回京都,并接连发起猛攻。尽管浅井、朝仓联军奋力抵抗,但仍损失惨重,最终被迫退守比睿山寻求庇护,途中更是折损了一千余人。

织田信长在战略部署上采取了多面开花的方式。他一方面重新安排诸将驻守山下的多个城池,如香取、太村、中村、唐崎、志贺和宇佐山城,另一方面派遣稻叶一铁与佐久间信盛前往比睿山,以极端手段——放火烧山并屠杀僧徒作为威胁,逼迫僧众驱逐北国的敌人。

当时担任天台座主的是正亲町天皇的兄弟曼殊院的法亲王——觉恕,他凭借对自身权威的坚定信念,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织田信长的威胁。

随后,织田军潜入比睿山的谷地实施纵火行动,导致寺内一夜之间多次惊慌失措。接着,织田信长通过菅屋长赖向朝仓义景发出战书,提议择日决战。

考虑到冬季即将到来,大雪可能封闭通往越前的道路,届时朝仓军可能会陷入困境,织田信长认为自己的提议体现了公平与人道精神。然而,朝仓义景却出乎意料地拒绝了决战,心中暗自得意:“我偏不打,看谁能拖得过谁。”

与此同时,三好军在巩固野田和福岛两城后,迅速挺进河内和摄津两地,展开大规模攻城掠地行动。织田阵营中的田山昭高、三好义继和和田惟政等将领被迫退守城池。此外,近江显证寺和伊势长岛愿证寺等石山本愿寺的分支寺院纷纷起兵响应,六角义贤也从甲贺再度举兵侵入南近江。丹羽长秀和羽柴秀吉率领的两支机动部队忙于四处平叛,处境十分艰难。

尤其在伊势长岛地区,一向宗势力异常活跃。他们不仅攻克了由织田家伊藤重晴镇守的长岛城,还进一步攻陷邻近尾张的小木江城,守将织田信兴在这场战斗中阵亡。泷川一益率军讨伐时也遭遇失败,整个局势变得极为复杂且紧张。

局势日益紧张,织田信长再次派遣使者邀请朝仓军决战,却再次遭到拒绝。在这种僵持状态下,朝仓与浅井成功拖住了织田军主力,时间越久对他们越有利。

无奈之下,织田信长采取了和谈策略,一方面安抚宿敌六角义贤,另一方面奇迹般地策反了把守比睿山后方坚田渡口的豪族。

坚田渡口不仅是琵琶湖西岸的重要水运港口,还掌控着通往越前国的战略要道。一旦易主,比睿山上浅井与朝仓军队的退路和粮草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

随后,织田信长迅速派勇将坂井政尚率领一千人乘船前往坚田渡口驻守。然而,朝仓军随即倾巢而出,对坚田渡口发起猛烈进攻。在坂井政尚的顽强抵抗下,多名朝仓家武将战死。但不久后,坂井等人被朝仓军主力包围,最终织田方包括坂井政尚在内的五百余人全部战死,坚田渡口再次落入朝仓军之手。

面对不利局面,织田信长强令足利义昭迁至前线的三井寺,并派其使者劝说朝仓义景接受和议。

同时,织田信长通过公卿山科言继向正亲町天皇请愿,促使天皇向浅井长政、朝仓义景及比睿山颁发“和睦无事”的纶旨。此外,织田信长还通过一色藤长向比睿山表明:“往日恩怨一笔勾销。”

随着大雪降临,通往越前的山口即将封闭,朝仓义景与浅井长政不得不接受织田信长提出的和议。

年底时,在比睿山脚下的日吉大社,织田信长与朝仓义景共同签署了和平誓书。当时,织田信长还向朝仓义景示好,说道:“若非您的帮助,我无法进入京都。”

和议的第二天,织田信长率先带领部队经濑田、永原返回岐阜。随后,浅井和朝仓的军队也从比睿山下山,返回各自的领地。

到了元龟二年(公元1571年)初,驻守横山城的羽柴秀吉为织田信长献上了一份新年贺礼。他在正月初切断了姊川以南的水陆交通,并向小谷城散布谣言,称佐和山城的矶野员昌已经成为织田家的内应。这一举动使得浅井方停止了向佐和山城运送粮草。最终,在织田军的围困下,独自坚守孤城半年多的矶野员昌选择投降,从此横山城以南的地区全部归入织田家的版图。

得知矶野员昌投降后,浅井长政率领五千人进攻横山城,但在羽柴秀吉的顽强防守下未能成功。不久之后,浅井方的宫部继润等武将被羽柴秀吉策反,携带城池投靠织田家,这使得浅井长政的实力逐渐衰落。

为了替弟弟报仇,同年五月,织田信长亲自率领两万大军进攻伊势的长岛愿证寺,讨伐一向宗势力。长岛又被称为“七岛”,实际上是尾张与美浓交界处木曾川、揖斐川、长良川等河流在伊势南部汇合形成的三角洲地带,其地形与石山本愿寺周边极为相似。

然而,织田军刚抵达战场立足未稳,便遭遇了成千上万僧兵的猛烈反击。这些僧兵从北部山区和西南方向的河堤后方蜂拥而出,在杂贺众火枪手的密集射击下,织田军阵型迅速被冲散。无奈之下,织田信长只得率军撤退至美浓。

负责垫后的柴田胜家与氏家直元则遭到一向宗僧兵的疯狂追击。柴田胜家虽身负多处重伤,但凭借顽强意志成功逃脱,被后人称为“鬼柴田”。而氏家直元在沿木曾川向北撤退途中,于美浓石津附近陷入河边泥沼,最终被蜂拥而上的僧兵乱刀砍死。

此后,织田信长下令各地守将严守边境防线,阻止长岛一向宗势力进一步扩张。经过一段时间休整,信长于八月再次出兵,这次他选择了相对薄弱的目标——近江的一向宗势力。

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信长亲自攻陷志村城后,对誓死抵抗的僧兵进行了残酷镇压,将其六百七十颗首级陈列于小川城下示众。小川城守军见状大骇,立即开城投降。两天之后,金森城也随之投降,近江的一向宗势力几乎被彻底消灭。

对于那些狂热的僧徒,织田信长采取了杀鸡儆猴的策略,这一手段迅速见效。然而,面对全国各地众多的寺院,他意识到无法逐一采用相同的方法。于是,他开始思考一种能够震慑整个日本寺院势力的举措。

当织田信长率军抵达比睿山下的濑田时,他在当晚突然向家臣们宣布:“比睿山上的僧众肩负着守护王城的重任,却疏于修行,无视天道。他们终日饮酒吃肉,甚至生儿育女,骄奢淫逸的生活早已人尽皆知,令人神共愤。今天,上天将借我们的手,焚毁根本中堂与山王二十一社!”此话一出,众将领无不震惊。

比睿山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极高,其神圣性堪比犹太人眼中的耶路撒冷。佐久间信盛和武井夕庵急忙劝阻,但织田信长怒斥佐久间信盛:“去年你拿着盖有我印章的朱印状前去和谈,他们既不愿归附于我,也不愿保持中立,反而收留浅井、朝仓这样的罪人,实属十恶不赦!”随即堵住了佐久间信盛的嘴。

次日凌晨,天还未亮,织田军便在山下的各寺庙点燃大火。从睡梦中惊醒的僧侣和平民慌忙逃往八王寺山。随后,织田军放火烧毁了山下的日吉神社,并攻上山门,沿途的寺院被付之一炬。无论是僧人还是妇女、儿童,均未能幸免于难。那些试图逃下山的人也被包围在山脚下的士兵用乱枪刺死。

混乱之中,不少出身名门的高僧被押解到织田信长面前,为自己的妻儿求情。然而,织田信长对此视而不见,下令将所有人斩尽杀绝。

最终,从坂本一路延伸至八王寺山,数百座僧堂与楼阁尽毁于大火之中,三四千名僧侣和平民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散落田野。随后,织田信长下令对尚未完全焚毁的“山上残坊”再次纵火,两场熊熊烈焰几乎将整座比睿山化为焦土。数百年积累的佛像、经文等珍贵文化遗产被付之一炬,昔日繁华的比睿山变得满目疮痍,甚至鸡犬不留。京都的人们远望可见山顶冲天的火光,这一事件也被记录在公卿山科言继的日记、一些富商的笔记以及耶稣会神父寄往总部的报告中。

织田信长的残暴行径震惊了整个日本,本愿寺的显如和尚公开发表声明,痛斥他为“佛敌”。

一位愤慨的公卿竹内季治直言不讳地对织田信长说道:“你的权势已经达到了顶点,但就像成熟的无花果一样,终将坠落。”

盛怒之下的织田信长立刻命令手下处死了这位直言进谏者。尽管前将军足利义教和浅井长政也曾对比睿山上的寺庙进行过象征性的焚烧,但唯有织田信长此次行动最为彻底。直到多年后织田信长去世,比睿山的僧坊才逐渐开始重建。

织田信长对日本佛教势力的打击可谓史无前例,因此后人不仅称他为“尾张大傻瓜”,更赋予了他“第六天魔王”的称号。

然而,比睿山作为日本中世纪封建保守势力的象征,其被焚毁这一事件也促使后人将织田信长视为一位前所未有的革新者与新时代的开创者。

尽管比睿山的主要建筑已被付之一炬,但清理废墟、修复与朝廷的关系仍需有人承担。于是,织田信长将比睿山所在的南近江滋贺郡赐予明智光秀,命其在比睿山下的坂本筑城定居,并负责对京都的监视。

由于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织田信长的战略重心不得不集中于近江地区,以确保美浓至尾张通往京都的道路畅通无阻。自野田、福岛之战后,他对京都以西的摄津、和泉、纪伊等地的敌人暂时无力顾及。

在此背景下,元龟二年(公元1571年)四月,松永久秀与三好义继一同与三好三人众达成和解。随后,三好义继联合三好三人众及篠原长房麾下的阿波众,共同围攻由田山昭高驻守的河内高屋城;而松永久秀则继续致力于镇压筒井顺庆。

在摄津方面,幕府一方的和田惟政遭到池田军的猛烈进攻。在与荒木村重的白井河原之战中,和田惟政不幸战死,其家臣高山友照携其子和田惟长退守高规城。此后,池田军接连攻克和田家的茨木、宿久、里城等据点,兵锋直逼京都。幸得明智光秀与佐久间信盛率领部分奉公众及织田军进入高规城协防,这才遏制了败势,稳住了局势。

三方原合战

元龟三年(1572年),织田信长巡视各地领地,他首先前往北近江,检查江北防务情况。随后,他留下明智光秀、中川重政和丹羽长秀三位将领驻守,自己则动身前往京都。

此前一年,他命令村井贞胜等人修缮天皇的皇宫,如今工程已经完成。这次,织田信长决定在京都建造自己的府邸。修筑工作仍由村井贞胜与岛田秀满负责监督,但参与施工的主要是畿内豪族派遣的民夫。美浓、尾张和近江地区的民众因需要备战,被豁免了此次劳役。

在舞伎与歌童悠扬的乐声中,奠基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其间,三好三人众之一的岩成友通通过细川昭元的引荐,再度向织田信长投降。石山本愿寺也送来一只珍贵的白天目茶碗以示祝贺。

然而,织田信长对此并不买账,依然命令细川藤孝封锁通往京都周边及石山本愿寺的道路,持续施压。

在此时期,三好三人众、三好义继以及松永久秀均已集结于河内国高屋城下。这座高屋城原本由田山高政掌管,他在1568年与三好义继共同分割了河内国的领地。然而,田山家的重臣游佐信教在这一年驱逐了家督田山高政,转而拥立其弟田山政赖为新的主人。随后,将军足利义昭赐予田山政赖一个“昭”字,他便更名为田山高昭。此外,他还迎娶了织田信长的侄女,正式成为织田家族的忠实盟友。

从元龟二年下半年至元龟三年初的半年间,三好军多次对高屋城发起围攻。此次,由于三好义继与松永久秀的加入,使得田山家在河内国中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得不向京都的织田信长请求支援。

同年四月初,织田信长派遣佐久间信盛、柴田胜家、明智光秀、细川藤孝、三渊藤英、上野秀政、池田胜正、伊丹亲兴、和田惟长等将领,率领两万余大军经大和国前往河内国进行救援。

当织田军行进至大和国奈良时,东大寺的大钟响起,众多闻讯而来的当地豪族聚集于东大寺南门前。经过寺方主持的商议,他们一致认为织田信长是“天下第一等轻视佛法之人”,与其对抗毫无益处,不如选择与其合作。因此,东大寺与兴福寺纷纷派出僧侣为织田军充当向导,而筒井顺庆也率兵侵入松永久秀的领地,进一步加剧了战局的复杂性。

数日之后,两万织田大军突然现身河内国,并将松永家占据的骑西城团团围住。高屋城下的三好义继与松永久秀闻风而动,如惊弓之鸟般各自撤退回河内若江城和大和信贵山城。

随后,柴田胜家等将领转而进攻大和,与筒井顺庆联手围困松永家的重要据点多闻山城。他们遵照织田信长的旨意,向奈良的豪族以及兴福寺、东大寺赠送白银以示感激之情。

待河内的局势趋于稳定后,织田信长返回岐阜,不久再次挥师北上近江。同年一月,织田信长的嫡长子奇妙丸(信忠)、次子茶筅丸(信雄)及三子三七丸(信孝)在岐阜城中举行了盛大的元服仪式。此次出兵近江也肩负着让信忠完成初阵的重要使命。

七月,织田信长父子率军抵达小谷城外的虎御前山。随后,羽柴秀吉、丹羽长秀、蜂屋赖隆等将领分别率部直奔小谷城下,放火焚烧城外建筑,并成功切断了通往琵琶湖的道路。与此同时,明智光秀联合坚田豪族猪饲野甚介等军队乘船驶入湖面,用火箭与铁炮封锁了竹生岛上的一向宗阵地。

十余日后,织田信长下令于虎御前山就地修筑堡垒,意图彻底切断小谷城与外界的联系。守城的浅井长政走投无路之下,向朝仓义景送去一条假情报,声称:“长岛的一向宗已大规模出动,封锁了美浓与尾张之间的通道。此刻若朝仓出兵近江,便可轻松一举歼灭织田信长。”

朝仓义景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即亲率一万五千大军奔赴小谷城。然而抵达后他才意识到,北近江的局势远比浅井家描述的复杂严峻。察觉被误导后,朝仓义景愤然咒骂浅井氏祖先,随后撤退至小谷城西侧的大岳山布防。

此后战局陷入僵持,朝仓军内部开始出现动摇。先是前波吉继父子暗中答应成为织田方内应,获信长重赏以华服、骏马与精良武具;接着富田长繁、户田与次、毛屋武久等人也相继投降织田军,并得到优厚待遇。

随着虎御前山城竣工,该城不仅可俯瞰小谷城与大岳山,且南接羽柴秀吉驻守的横山城仅三里之遥,其间还有宫部继润把守的宫部城作为枢纽。通过修整连接三城的道路,织田军构建起前所未有的庞大防御体系,彻底封锁了浅井家的出路。期间,浅井与朝仓联军多次试图攻下虎御前城和宫部城间的要道,均被羽柴秀吉成功击退。

当织田信长逐步将浅井与朝仓的联军逼入绝境时,东方突然传来紧急战报——“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正式开启了上洛之战。

事实上,武田信玄早已多次收到足利义昭的邀请,但由于昔日盟友北条氏与今川氏的牵制,他一直未能完全平定骏河。

直到元龟二年(1571年)年底,武田信玄才与北条氏达成和议,共同瓜分了骏河。然而,在进军途中,新兴势力德川家又成为了阻碍。

从元龟二年到元龟三年初,武田军从骏河与南信浓出发,对德川家的三河与远江展开连续进攻,步步紧逼。最终,德川家康仅保住了半个三河以及以滨松城为中心的远江西南一角。

元龟三年(1572年)九月底,武田信玄命山县昌景为先锋,经远江北境攻入东三河,自己则亲率两万大军从南信浓进入远江。同时,他还派遣秋山信友攻打织田家控制的东美浓,全面展开了上洛作战。

十一月下旬,武田军包围了滨松城的重要门户——远江二俣城,德川家已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然而,织田信长却无法抽调兵力支援,因为此时在东美浓,武田家的秋山信友仅凭三千兵力便势如破竹,击溃了远山一族及由织田信广、河尻秀隆率领的五千援军。此役中,明知城主远山景玄与苗木城主远山友胜均战死沙场。

随后,秋山信友将目标锁定在东美浓重镇岩村城。岩村城原本由织田信长的姑父远山景任担任城主,但他在前一年病逝且无亲生子嗣。于是,其妻、织田信长的姑母光泽夫人决定迎立织田信长的第五子坊丸(后改名为织田胜长)为养子,实际上是由光泽夫人亲自守城。面对秋山信友的围攻,由于援军已被击败,光泽夫人无奈之下提出条件:为了保全远山一族,她同意与秋山信友成婚,并将岩村城及坊丸一并交给武田军。之后,坊丸被作为人质送往武田家的大本营甲斐。

岩村城失守后,织田信长的根据地岐阜直接受到威胁。他迅速从虎御前山撤回美浓进行防御。在摄津地区,织田信长与三好三人众达成了停战协议;而对于德川家康的求援请求,他仅派出了佐久间信盛、平手汎秀和水野信元带领三千尾张士兵前往支援。德川家康看到如此有限的援军,也只能无奈地表示聊胜于无。佐久间信盛等人传达了织田信长的指示,要求德川军队坚守滨松城,静候良机。

随后,武田军向滨松城进发。然而,面对武田军三万大军的强大压力,德川与织田联军仅有1.1万人,德川家康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出人意料的是,武田信玄在距离滨松城不到十公里的地方突然改变方向,率领军队向西进军,似乎打算绕过滨松城直接攻击德川后方的薄弱地带。

德川家康得知武田军放弃攻打滨松城时,几乎急得晕倒。原本他的计划是以不足敌军三分之一的兵力死守滨松城,通过坚壁清野的方式打消耗战,期待武田军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从而为德川军创造胜机。然而,武田信玄并未落入圈套,反而选择了攻击德川的必救之地!德川家康的计划完全落空了。

实际上,在武田军进攻西远江之前,就已经派遣探马对地形进行了详细勘察。武田信玄老谋深虑,他深知德川家康必定会在滨松城固守,而不会轻易出城与自己消耗兵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滨松城以北的一片平原——三方原,这里地势开阔,非常适合骑兵展开作战。武田信玄计划引诱德川家康出城,在三方原一举击溃德川军。

德川家康果然中计。当德川军愤怒地追击武田军至三方原时,却发现对方早已调整阵型,后队变前军,严阵以待。

面对战国时代最强大的武田骑兵如潮水般的猛烈冲击,德川与织田联军瞬间土崩瓦解。在这场战役中,多亏部将夏目吉信甘愿充当替身,德川家康才得以带着少数亲信侥幸逃脱;而织田军的三千人几乎全军覆没,平手汎秀战死沙场,佐久间信盛仅率残兵仓皇撤退。

德川家康逃回滨松城后,命令士兵在城内点燃篝火,并大开城门。这一反常举动反而让武田信玄心生疑虑,担心其中有诈,因此没有继续发动进攻。

次年年初,武田军继续向西推进,很快攻陷了三河的野田城,眼看距离尾张国仅一步之遥,却突然掉头北撤。这一举动令人费解,众人都摸不清其中缘由。经过多方打听,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终于得知真相:原来武田信玄的肺病突然恶化,甚至可能是在野田城下遭到狙击,最终不治身亡。

实际上,事情发生在当年四月。当时,武田信玄在返回途中经过信浓驹场时不幸病逝。临终前,他向继承人武田胜赖以及众位重臣下达了一道遗命:必须保密他的死讯,时间长达三年。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仅仅过了十几天,被誉为“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便得到了这一消息。据说,当上杉谦信得知武田信玄去世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数日,既不吃也不喝,更是一言不发。或许,他是在悼念这位一生中唯一能与自己匹敌的对手。信玄之后,天下再无人能让“军神”上杉谦信真正出手。

与此同时,德川家康为了验证武田信玄病重的消息是否属实,开始频繁出击。然而,他并未遭遇武田军的强烈抵抗,从而更加确信信玄确实病重甚至已经离世。直到这时,织田信长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方原之战的失败与桶狭间合战、金崎撤退并列为织田信长人生中的三大危机。随着“信长包围网”中最强大的势力——武田家暂时陷入沉寂,织田信长也迎来了属于他的光辉时代。乌云散去,晴空万里,信长的霸业之路从此一帆风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