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隆中宝地

灵雁淯阳 2024-02-10 05:56:12

南阳隆中,是南阳盆地中间隆起之地,《离骚尔雅篇》记载“宛,中隆”,故曰隆中,而准确描述南阳隆中方位的叙述,来自于晋代王隐的《蜀记》,书中写到西晋大将刘弘,平定江南叛乱后,回师班朝,到南阳祭拜诸葛亮,参军李兴拟写的《祭诸葛丞相文》,文中“天子命我,于沔之阳,至隆中”,“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就是走到在南阳南边唐河县的隆山上,远望南阳隆中卧龙岗。宋代以后关于南阳隆中的记述就比较多了(略)。

南阳隆中,由冢头、卧龙岗、麒麟岗、靳岗、龙翔岗、三百里岭岗、冢岗等等,依次相连的浅土岗、丘陵组成,中间夹着塔子山、紫山、磨山(陌山),东西近十里,南北蜿蜒五十余里入伏牛,大致走向与今天的南阳北京大道基本一致,古代南阳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溪流众多,蓝湖、麒麟湖等等湖泊点缀其中,是南阳盆地的制高点。

卧龙岗处于隆中风水最佳之地,东汉末年,诸葛亮在此居住躬耕,晴耕雨读达十年之久,人称卧龙先生,这里也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处。

紧邻卧龙岗的是麒麟岗,秦相百里奚,早年在此牧羊度日,后被秦王慧眼识珠,得到重用,人称“麒麟子”,作为秦穆公夫人(穆姬)的陪嫁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后,进入秦国成为大夫,人称“五羖大夫”。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促进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紫山藏风聚气,山水相依,东汉末年,庞统游学南阳,曾隐居于此,因山上有“凤雏台”,故得名“凤雏”的雅号。山上有明代南阳唐王府的陵园,后毁于李闯叛乱,被李自成盗挖一空。

冢岗顶上有冢岗庙,这里是周王子姬朝,携带大量典籍,投奔楚国后,最后停留居住之处,这里也是天下“晁”姓的根源地。后考古发现,冢岗庙下面,为周王子姬朝的陵墓,“天子驾六”等大量车马坑,被考古发掘,重新面世。

南阳隆中,在南阳城西郊,大部分在今天的卧龙区辖域,其内的夏代“日月星”台,周代的“王子朝遗址”,秦汉时期的名人遗迹,以及红色革命基地等,是一片亟待开发的文化宝地。

0 阅读:0

灵雁淯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