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南通地区的美食,当地一般用普通话叫冷蒸,用当地话叫愣挣。气温一天天升高,来自地里的食物也逐渐丰富起来,一种小时候心心念念的美食冷蒸就浮现在眼前。
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南通地区这种牛逼plus的食物,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其他地方有些叫麦蚕,我脑洞大开觉得这个东西特别像肉松,于是灵机一动就给它起了一个麦肉松名字。搜麦肉松在百度上是搜不到的,因为这是我发明的,所以看这个图是不是像肉松一样。

冷蒸是每年在春夏时青黄不接的产物,这个时候麦子还在灌浆,因为大家实在太饿了,就把这种正在灌浆的麦子连粒带芒撸下来。
·首先要脱壳,如果是家庭小规模的常常手工脱壳,就用手搓,但这个芒特别刺手,脱了壳之后就是一个个光溜溜的青麦粒了。
·但是需要严谨的来说一下制作冷蒸的正宗材料,它是元麦,不是小麦。芒刺是很长的,而且粒子也没有小麦粒那么大,也没有小麦粒那么圆润饱满。是这么个东西,有点像大麦,它其实是属于青稞,青的青稞还是比较香的。

·而如果用小麦制的冷蒸,现在也有一些人家这么做,面腥味比较浓。听说现在在南通县城里面每年都到这个季节街上卖冷蒸的也是很多的。大多数人家拿着去镇上或村里小加工厂加工,拿机器来去壳,这样就去的比较干净,口感也比较好,而且省时又省力。
·去完壳之后就要在铁锅上进行炒,炒的过程如果站在灶边会特别的香。炒的时候火特别重要,一般需要用文火,因为太热了就焦了,很苦特别难吃,太熟了发硬了也没法吃。

·炒完之后就要进行粉碎研磨,这个过程一般是需要用机器的,因为这样打的比较均匀,而且口感也会比较好。现在有很多商品的里面加点芝麻来提高口感,但是如果加多了就改变了原来它的清香,就有些画蛇添足了。粉碎完之后就直接可以吃了,一般会捏成饭团的样子,像这样子。
现在有很多苏州卖的青团,它不是一个东西,也完全不是一个味,黏黏糊糊的,我觉得不是太好吃。青团像个大汤圆似的,特别的腻,面不拉几的,只是里面掺了一些青汁。

冷蒸在乡下其实已经很少见了,因为大家元麦种的也少。另外一方面农村人现在也少,没有人弄这个东西。但这个东西时令非常短,一般也就10来天,过了这个时间就找不到了,而且它不容易保存,所以也是一个稀罕的时令之物。
但我记得小时候就经常把吃不完的晒干,最后在煮饭的时候放在饭上面,或者单独再去蒸一下,还是特别的香。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食物有没有印象,其他地区有没有类似的这种食物?敬请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