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最大短板在农村,最大潜力也在农村。而能补齐其短板、释放其潜力的恐怕在于农村供销社的改革和壮大了。如果能整合供销社的各种资源,培育专合社,形成一批规范运行、带动能力强、产业发展前景好、品牌声誉好的专合社,利用土地托管、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供销改革等相关政策,助推专合社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另外,依托供销体系可以保持生肉、粮食销售价格的相对稳定,对防止资本操纵在我国农牧业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其由国家主导,全国“一盘棋”,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浪费,还可以抵消中间商加价,增加物流效率、储存效率。甚至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对上游生产端进行精确指导,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抵消数据滞后等因素带来的损失。当资源的需求变得精确,生产效率提高,浪费大幅减少以后,中国需要进口的资源就会相应减少,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输入性通胀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对全球农业产能带来严峻考验,全球疫情和国际争端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供应变得紧张,而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很大的,这也就表示在农产品的准备上需要有强大的调控能力和预算能力,供销社的增加正是为应对复杂形式下农产品的调控。由于供销合作社系统流通企业分布点多面广,地区消费差异化明显,在推进联合采购工作中将遵循公益性原则,对联采商品不加价,由点到面、循序渐进,不断扩大为会员企业提供赋能和服务的范围,逐步吸纳系统内外从事日用品生产、流通、服务领域企业加入。
供销社刚出现的时候,在农村出现得比较普遍。虽然在我国出现了供销社,可是这个并不是来源于我们国家,而是来源于英国。英国的工人们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工资而进行罢工,可是工人们没有想到罢工反而让自己受到了损失,于是他们便成立了消费合作社,之后就流入到了我国。在抗战时期我国就有了供销社,当时我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得比较慢,在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才到了发展的巅峰期。当时全国各地都有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1950年7月,我国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1954年7月,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不仅成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黄金时期。
经历过20世纪的人大概都知道,曾经农村的供销社比现在的购物广场、超市都要热闹,在那个年代方便的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资需要。供销社是我国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按照自下而上、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的经济实体。在上世纪50年代成立,是计划经济最为重要的表现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内物资短缺问题严重,供销社的成立在那个年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时,无论工厂还是农民个人,产品都会交由供销社销售,像某地农村农产品较多但日用品较少,某地工厂多日用品多但农产品少,这时供销社通过调配将两边物资达到平衡,人们购买就不会有困难也不会花高价。1958年以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与国营商业两次合并,后又两次分开。后来,在经济大改革的大浪潮下,特别是私人企业的涌起,供销社体制受到冲击改革,之后允许职工承包柜组,自负盈亏,后又整体租给私人经营,这些操作导致供销社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参差不齐,最后出现连房带地皮转卖,慢慢的一些地方供销社就消失了。
如今的供销社已不再单纯是买货卖货的场所,“新时代供销社”强调遵循公益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国家支持下,以公有制为主体,虽然盈利,但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这个性质类似于铁路、邮政、电信、移动等。其最大特点就是国家进行长期规划,国家投入,甚至在需要的时候国家可以补贴,可以让利。这一点类似于目前中国的高铁建设,表面上看,铁路系统是亏损的,但这部分亏损实质上是国家对于旅客的补贴,以此促进人、物、信息的流通,进而大幅促进全国经济整体活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赋予了基层供销合作社更多的任务,供销社将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大力对农民种植的全程生产托管服务,还要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2010年1月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总资产1500亿元。其是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本级现有企业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属于总社系统企业,另外总社还拥有中国农资集团、中华棉花集团、中国再生资源公司、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中棉工业公司、中合联投资担保公司等12家子公司,重点围绕农业生产端、城乡居民消费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五大领域发力。在农资、棉花、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领域。

今年6月,由中国供销集团所属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联合多家日用品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行业协会发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日用品采购平台成立并将改造、打造共3000家基层供销社。
近年来,供销社在深化改革中不断调整定位,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甚至再度重建基层供销社体系,力图重新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力军和综合平台。可以说,未来供销社将成为调配商品资源,尤其是农业资源的重要机制途径,并将成为我国‘三农’服务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更是发展出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