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然不同的工业废水,它们的处理方法又有什么变化呢?

漓源环保 2025-01-09 08:54:47

在当今工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工业废水的处理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议题。由于企业性质、产生源、工艺以及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工业废水可谓是五花八门,其内含的污染物成分各不相同,即便生产相同产品,废水浓度也可能存在差别,这就决定了处理方法必须因地制宜。

就拿化工废水与食品加工废水来说,二者截然不同。

化工废水源自化工厂,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诸多领域,具有高浓度污染物、大量复杂有毒且难降解物质、水量大且水质不稳定等棘手特性,处理难度极高。而食品加工废水,主要源于食品生产各环节,如原料清洗、加工、添加剂使用及设备清洗等,废水量较大,污染物以糖类、蛋白质、脂肪、微生物菌体以及氮、磷化合物为主,可生化性良好。

废水处理的核心目标,便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或转化为无害、稳定且易于分离的物质,实现废水净化。

当前,废水处理方法依据原理可划分为物理法、化学法与生物法。物理法,像是一位 “分拣大师”,凭借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筛滤截留等机械手段,依据物质的物理特性,将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污染物分离回收,过程不改变物质化学性质。比如,沉淀法利用重力让泥沙等重质颗粒下沉,气浮法借助微小气泡使轻质悬浮物上浮分离。

化学法宛如一位 “化学魔术师”,通过向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引发化学反应来分离、去除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以混凝法为例,投入聚合氯化铝等絮凝剂,利用压缩双层、吸附中和等机理,使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脱稳、聚集、絮凝、沉淀,有效净化水质;中和法针对酸碱废水,精准投加酸碱药剂调节 pH 值,让废水趋于中性,减少腐蚀性。

生物法则像是一支 “微观净化军”,依靠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大显身手”。好氧生物处理如同在有氧环境下的 “活力派对”,微生物们欢快地摄取废水中的有机物,在酶的催化下,将其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常见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便是如此,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菌群与废水充分接触,高效降解污染物;厌氧生物处理则像是在无氧 “密室” 中的 “神秘任务”,厌氧微生物默默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还能产生甲烷等气体,像 UASB 反应器,废水上升过程中与厌氧污泥密切互动,实现有机污染物的转化。

在实际处理中,单一方法往往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常需将三种方法巧妙组合成废水处理系统。

以化工废水处理为例,前期多采用物理法与化学法作为预处理工艺,“双管齐下” 解决难降解有机物问题,提升可生化性。如某化工废水处理项目运用铁碳微电解技术,铁屑和碳粒组成的原电池如同 “微观电池工厂”,在废水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有机物复杂结构,去除 35% - 40% 的有机物,大幅提高废水 “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 “减负”。后续衔接生物法,先通过厌氧生物处理,凭借厌氧微生物的 “巧手” 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去除 80% 以上有机物,使出水中 COD 浓度降至 1200mg/L 左右,为好氧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助力废水达标排放。

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同样遵循系统处理思路。预处理阶段,常采用物理法与物理化学法结合,如 “混凝气浮法”,先利用格栅筛除大颗粒杂物,再向废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聚集,随后引入微细气泡,气泡附着絮状物上浮,经刮渣机去除,有效分离废水中难以物理去除的悬浮物。主体处理采用厌氧 + 好氧生物处理组合,厌氧阶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好氧阶段进一步将剩余有机物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针对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还可选用 A/O、A2/O、SBR 等工艺,在生化处理阶段精准净化。

总之,工业废水处理之路虽充满挑战,但通过合理选择、巧妙组合不同处理方法,依据废水特性 “量身定制” 处理方案,定能攻克难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0 阅读:0

漓源环保

简介:专注高难度工业污水处理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