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废水是指精细化工企业,如农药、医药、树脂、纤维制造等企业在生产各类化学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精细化工生产涉及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污染物结构稳定,大多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即具有很强的抗生物降解性。普通的微生物处理工艺对这类污染物往往束手无策,使得废水处理难度大大增加。
精细化工废水中有机物质的浓度高,大量的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在生产过程中未被完全利用而残留于废水中。这些有机溶剂不仅增加了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使废水的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还具有挥发性,会产生刺鼻气味,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上述复杂的废水特性,给精细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带来了巨大阻碍。许多企业面对如此棘手的废水问题,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一旦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或者更换产品类型,废水的水质就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原有的废水处理系统很难快速适应这种改变,进而导致处理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实现达标排放。若废水长期不达标排放,将会对周边的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同时,企业也将面临高额罚款、停产整顿等严厉处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主流废水处理方法框架目前,主流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由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大板块构成。每个板块都需要根据精细化工废水的具体特性,精准匹配相应的处理工艺,以确保废水能够达标排放。
各处理流程详解
生化处理环节:此环节对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有机物和磷等污染物起着决定性作用。厌氧生物处理在处理高有机浓度的精细化工废水时效果显著。在无氧环境下,产甲烷菌、产乙酸菌和产酸菌等厌氧微生物发挥水解能力,将复杂有机物逐步分解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简单无害物质,有效解决废水可生化性差的问题,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以 IC 反应器为例,其高径比大,使反应器内水流分布均匀,有利于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接触反应。此外,它有机负荷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基建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且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因此在精细化工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
脱氮工艺:精细化工废水中氨氮浓度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例如,某废水处理项目中氨氮浓度高达 500mg/L 以上。针对这一问题,常采用 A/O、Bardenpho、A2/O、UCT 等工艺。这些工艺虽操作步骤和流程设置有差异,但脱氮原理一致,即通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将氨氮污染物转化为氮气从废水中去除,实现氨氮浓度降低。
强化预处理工艺:单独依靠生化处理和简单的预处理工艺,如格栅、调节池、隔油沉淀池等,难以实现精细化工废水达标排放。因为精细化工废水可生化性差、成分复杂、浓度高,严重挑战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处理能力。强化预处理工艺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某项目为例,采用分质分流处理方式。
对于高浓度、生物毒性大且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采用高级氧化法,利用羟基自由基等强氧化性自由基,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增强可生化性,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对于含大量盐分、抑制微生物活性的废水,采用蒸发结晶系统,通过加热蒸发使水分蒸发,盐分结晶析出,实现盐分去除;对于氨氮浓度超高、无法通过常规生化处理的废水,在特定 pH 值和温度条件下,采用两级吹脱法,向废水中通入空气,使氨氮以氨气形式逸出,降低氨氮浓度。
精细化工废水处理的每个流程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企业必须依据自身废水的实际情况,精准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才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达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不仅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