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春雨古诗,人间尽似逢花雨,莫爱芳菲湿绮罗

笩筏文化 2025-02-20 04:03:06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曾言,“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

初读甚为惊艳,有些人感受雨,其他人只是被淋湿。雨落在不同的人身上,感受就因人而异。

万能的网友还把这两类人意译为雨中燕和落汤鸡,乐观者主动享受雨,而悲观者被动承受雨。

更有妙者采用谐音梗,“细雨淅淅,有人能感受诗意,有人只能承受湿意”,充分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

人生如雨,是与雨共舞而满怀热爱地生活着,还是苦苦淋雨而仅仅只为活着,全看个人选择。

尤其当我们发现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自己终其一生或许只能做牛马时,又该如何自处。

或许,这绵绵春雨能够给人启迪,去选择任由雨落打湿衣裳,还是滋润各自的内心与灵魂?

1

一犁酥润万牛耕,饭碗人间系死生。

公子楼头赏春雨,杏花树上听新莺。

—宋·方回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十 》

雨水节气在我国南方,被称为“可耕之候”,所以历来有一犁春雨趁农耕之说。

那年正月,诗人方回春游西湖,看到农民伯伯正在春雨濛濛中犁地耕田,这可是关系到民以食为天的生死大事。

经过春雨滋润过的土地柔软而湿润,村民顺应时节牵引着许多牛辛勤耕地,一派繁忙景象。

而远处却是另一番闲适惬意情景,富贵公子欢聚玉楼之上,漫赏春雨杏花树,细听黄莺新啼曲。

同样一片天地,同样一场春雨,落在农民与公子身上,却是云泥之别的贫富悬殊与悲欢对比。

一个踩在泥土,顶着斜风,冒着细雨,只为讨口饭吃;一个在飘在云端,脚不沾泥,雨不湿衣,只为尽情享乐。

他们都是旖旎春光的一部分,可一方的寻欢作乐却要建立在对另一方的苛捐杂税之上。虽未直言,可两个截然相反的活动场景,已是不写之写。

尽管身处宋元之际的方回毫无节操可言,对权臣贾似道先是献媚依附而后落井下石,可这幅春雨农耕图还是看到了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关心,和对上层社会的讽刺影射。

可见,人生的悲欢并不相通。即使春雨落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同情境下获得的体验也大有不同。

2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唐·李约《观祈雨》

当久旱无雨,有人盼雨来,有人怕雨急,又是不同的人生对比。

那年春天,许久不曾落雨,本该抽芽生长的桑树枝已长不出新叶。土地干裂,处处尘土飞扬。

为了挽救赖以生存的养蚕业,村民在龙王庙前吹竹调丝,鼓乐齐鸣,祈求龙王尽快普降甘霖。

而朱门大第也响彻笙箫管笛,富贵闲人尽享轻歌曼舞。可他们却唯恐春阴降雨导致乐器受潮,声音凝塞。

同样是载歌载舞,对春雨的情感却天差地别。一方祈雨来,是为了饭碗人间系死生的生存大事,心情上焦灼又忧愁。

另一方怕雨来,则只是因管弦受潮而有妨享乐。可丝毫不会影响其继续日日笙歌,醉生梦死。

这种鲜明对比,不正是《水浒传》大旱时“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的另一种情景写照。

富贵人家岂知民生疾苦,其讽刺意味甚至比方回的公子楼头赏春雨更直接、更深刻、更尖锐。

毕竟高楼上的公子,还未如朱门里的富贵人家,吃着农民伯伯的饭,还要砸了农民伯伯的锅。

春雨贵如油,对于春季农事生产来说,那就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可恨,总有人看不到。

3

昨日偷闲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

人间尽似逢花雨,莫爱芳菲湿绮罗。

—唐·窦群《春雨》

当春雨真正落下,对于爱花之人来说,或许也存在雨中燕和落汤鸡的选择问题。

昨日忙里偷闲,诗人兴致勃勃地奔赴了一场花事之约。看这花团锦簇,赏这春色如许。

不曾想今朝却天气大变,春雨淅淅沥沥,陌上泥泞不堪,不便出行赏花,多么令人遗憾。

人间世事,很多时候像极了赏花兴致遇上了意外春雨,不要吝惜雨中芳菲打湿罗绮华衣。

言外之意,春光短暂,花期难遇,不要只是因为担心淋湿锦衣华服,便放弃欣赏似锦繁花。

人间尽似逢花雨,是因为人生很多理想与追求,都不免遇上一波三折,总有坎坷不期而至。

倘若遇到问题就放弃,那么我们错过的可能就是整个春天与花期,或许还有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与光阴。

雨中赏花,纵使洒下一身湿意又有何妨,说不定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平日忙碌里久违的诗意。

当然,“莫爱芳菲湿绮罗”,还有另一种解读:不要因为迷恋图赏花不惜淋湿自己的华丽衣裳。

它提倡的是一种克制与清醒,莫要因为贪恋一时享乐与表面浮华,而伤身伤神付出长远代价。

这两种解读,取决于对“爱”的不同理解和断句,是解释为吝惜、不舍,还是喜爱、迷恋;是断句在爱之后,还是断句在芳菲之后。

私以为,前者更佳。今朝落雨已让人无奈失落,从容走入雨中赏花从意脉相承上更为自然契合。尤其“绮罗”乃华贵的丝绸衣服,在意境上更多是会摒弃的身外之物。

所以,当人生的风雨来临,雨中燕与落汤鸡表层上或许有贫富之别,可精神上不分高低贵贱。

即使披着满身湿意艰难地行走在人世间,也不妨碍在自己的内心感受雨中赏花的浪漫诗意。

湿意与诗意,并非单项选择题。人生本就错综复杂,把湿意转化为诗意,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2 阅读:57

笩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