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古诗,风有约,春过半,共赴一场花事绚烂

笩筏文化 2025-03-21 03:26:52

世人常言,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

这种人间浪漫,古人最为深谙了。他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作“花信风”,从二十四节气里的小寒开始到谷雨结束,历经八个节气。

每个节气对应三个物候,每候又对应一个特定花期,所以它又被称作二十四番花信风。以梅花始,楝花终,始觉春事空。

如今春分已至,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将踏着春风沐着春雨迎着春光如约而至。

而不同花季所降春雨,还被古人唯美地称为花雨,比如桃花雨、梨花雨、杏花雨、海棠雨。

所以,春风有信,花开有期,雨落有时。春天不会辜负生命,我们也莫要辜负春光与人生。

趁着春光还留一半,去尽情地赏花吧。莫要等到海棠铺绣,梨花飘雪,木兰泣露,再去懊悔。

1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海棠春睡,最是妖娆富贵。

当初唐明皇看到半醉半醒的杨贵妃,惊赞“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从此让海棠花坐稳了“花贵妃”、“花尊贵”和“花中神仙”的头一把交椅。

苏轼在此诗则反用海棠春睡的典故,将月夜海棠花开比作昏昏欲睡的美人,唯恐她趁着夜深人静沉沉睡去。

这本来就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海棠花在袅袅东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迷人光泽。月光溶溶,雾气濛濛,花香幽幽,一起氤氲在如梦似幻的夜色里。

月光悄悄转过回廊,夜色越来越深了,苏轼赶紧点燃烛火照向盛放的海棠,唯恐她就像昔日醉酒的杨贵妃香梦沉酣。

苏轼反用典故以花喻人,丝毫不见雕琢痕迹。“只恐”“故烧”足见惜花之情,“月转”“高烛”尽显品味不俗,自古以来就有“灯月之下看佳人,比白日更胜十倍”的审美意趣。

尤其这佳人,还是花中贵妃,又添一份情韵。此时苏轼贬谪已有五载,这份花月正春风的秉烛夜赏,亦是其达观旷达的精神写照。

他不似陈与义“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托物言志那么明显,但也能让人感觉到高标情韵,对春光与人生充满热爱,自得其乐,随遇而安。

当然,单纯的海棠经雨胭脂透也很唯美,“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花看半开,大有佳趣。

2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花也笑姮娥,让他春色多。

—明·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梨花堆雪,最是淡雅柔美。

因为梨花洁白无瑕,它常常与白雪相互比拟,既有雪落如花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有花开似雪的压沙寺后千株雪,甚至本体都没有在诗句里出现。

这首梨花词曲更是唯美,将梨花与月色巧妙融合在一起,时而分不清哪是月光哪是花朵,时而梨花占尽今夜白而独步天下春。

水晶帘外,月色娟娟流淌。满树梨花静静绽放,枝头仿佛铺满了层层白雪。梨花月色交相辉映,隔窗远望影影绰绰,若有似无,竟然分辨不出哪团是梨花白,哪片是月光白。

不过今夜月色黯淡无光,黑夜沉沉,满眼皆是梨花白。这满树梨花雪对着月宫里的嫦娥浅笑嫣然,仿佛在欣喜自己终于占尽天下春。

难怪漂泊游子最难忘怀故乡的梨花月夜,总会忍不住追问,“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晏殊经历了劳燕分飞的苦痛,也会将缠绵相思融入这“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物是人非里。

而当似雪梨花真的如雪零落,一向圆融通达的苏轼“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以花开花落参透清明人生。

梨花虽小,却就像一抹白月光洒落人的心头,照出各自人生的隐晦与皎洁。

3

紫房日照胭脂拆, 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唐·白居易《戏题木兰花》

木兰花开,最是风情百变。

在《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兰被屈原视为寄托人格的高洁之物。

在《木兰辞》,因为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木兰被后人视为不屈不挠的坚韧之花。

乐天此诗,“戏题”木兰花,即将两者融合一起,既赞美了木兰花开的明艳芬芳,又以花喻人调侃木兰花是由花木兰幻化而来。

春日融融,阳光和煦,木兰花开得正欢,紫色花苞宛若胭脂层层展开。春风拂过,木兰花恰似施了脂粉的美人,香娇玉嫩,细腻光滑。

难怪木兰花如此香温玉软,满是柔美女子的脂粉之态,因为她本就是女郎,也曾对镜帖花黄。

经过乐天的戏题,木兰花仿佛从南北朝款款而来,既有沙场驰骋的坚韧忠勇,亦不乏当户理红妆的柔美娇俏,尽显女子的外柔内刚之美。

同样一语双关,还有乐天写给令狐楚“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在歌咏木兰花气质高贵典雅的同时,也赞美和祝福了主人前途无量。

如今同属木兰科的白玉兰正在盛放,花开时没有绿叶点缀,宛如羊脂美玉,散发着淡雅清香,让人深感生命的宁静美好。

最后,祝福朋友们在一年春色又平分之时,以燕归为信,以花开为约,与有缘人共赴一场春光盛宴。一起步步生花,绽放芳华。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0 阅读:9

笩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