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子很慢,一碗八宝粥要提前泡发、慢火细熬才能氤氲出新春期盼。
那时没有高压锅,没有电磁炉,只有噼里啪啦的柴火,缓缓燃烧在农家土灶台下。
到了腊八这天,熬粥的母亲从不觉时光漫长,只有嘴馋的孩童迫不及待急于品尝。
那时年味很浓,迎新很长,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开始,每天都有忙碌的活动主题。
尤其从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到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总是仪式满满。
明朝又是腊八,不知多少盼粥人已成煮粥人,不知又有多少孩童期待着过了腊八就是年。
只愿不管经历何种角色演变,处于何等人生阶段,莫要忘怀慢煮细熬,烟火年年。
1
雪霁寒新腊八天,侍儿擎烛过妆前。
肉糜旧话重拈起,引得红腮一笑嫣。
—明·王彦泓《残岁即事·其二》
世间情爱,最美不过: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当初芸娘待字闺中时,悄悄为未婚夫沈复深夜藏粥被堂兄无意撞见,一时间成为家族笑谈。
等到芸娘香消玉殒后,沈复才明白“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是何等折磨人心。
诗人王彦泓在腊八这天,也曾与自己宠爱的侍妾,度过一个充满闺房情趣的浪漫长夜。
这一夜雪霁初晴,天寒夜深,佳人手持红烛照新妆,准备与心爱的男人共度良宵。
二人一边细细品尝腊八粥的清香美味,一边慢慢回忆过往的温馨甜蜜,惹得佳人语笑嫣然。
此诗读来眉目含情,满纸生春,总让人想起宝玉编出老鼠变香玉的腊八故事,一时情意绵绵。
愿有情之人万事粥全,饮得了风花雪月,容得下柴米油盐,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
2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
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
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清艳向江天。
—元·虞集《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
一碗腊八粥,可赢佳人笑。一枝腊梅香,足以慰风尘。
那年虞集宦游在外,漫天飞雪飘落到官桥上,枯柳边;急管繁弦响彻在客舍里,杯酒前。
直到清晨看到僧人分粥、行人猎围,他才惊觉腊八已至,便忍不住在岁暮腊日里回忆平生。
如今青山依旧在,白发朱颜老。他就像幽居华室的寂寞佳人,无人怜惜,无人问询,独徘徊。
只有腊月寒梅不怕风霜雨雪,无惧流年似水,独自将一枝枝暗香疏影开满江天,清新又冷艳。
诗人在腊八节触景生情,难免有壮志未酬、时不我待之感,但很快被江边寒梅所治愈。
他也要借得梅花一缕魂,越是在艰苦的日子里越是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芬芳,让岁月沉香。
他相信看到此诗的好友会明白他的落寞,懂得他的悲叹,并感受到字里行间隐藏的漂泊思念。
待到风雪千山,过尽千帆,虞集终会从容退居故乡临川,“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愿朋友们也能苦尽甘来,归期准与寒梅约,粥鼓香花腊八前,风雪同粥共团圆。
3
腊里春前日日阴,西畴弥觉水云深。
梅边句好无人觅,竹外烟轻有鸟吟。
发兴合穷千里目,著书聊寄百年心。
翻云覆雨谁能问,纳纳乾坤古复今。
—宋·蒋恢《甲辰腊日遣兴》
腊八,唱响了新年序曲,也唱出了春光祈盼。
诗人蒋恢在腊八万分期待春回大地,可惜连日阴云密布,只能独立西边田野,愁望云水深深。
梅花幽幽绽放引得诗人佳句妙语频出,却无人分享评析。竹林青翠浮烟,不时传来婉转鸟啼。
他也想放眼千里之外,在诗与远方中实现豪情壮志,用文字书写百年世事,挥洒无悔人生。
可自古以来人情翻覆似波澜,世事无常如云雨,已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不如从容待春归。
自然春光也好,人生春天也罢,无不跨越了风一程雪一程,经历了风一更雪一更,才能抵达。
终究,诗人逃脱了浮躁与消沉,认清了自然与生命,以随遇而安的心态迎接春归与新生。
愿腊八过后,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我们都能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踏上开往春天的列车。
说到底人生如粥,慢火细熬,冷暖自知,甜咸自调,才能烹制出适合自己的人间烟火肠。
最后祝福大家,腊月风和意已春,万事粥全破梅心。腊八快乐,共盼春归。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