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昌邑王卷2——迫不及待,先到咸阳为王上

三十四评过去 2024-09-04 05:16:41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前文说到昭帝驾崩,没有子嗣,大臣们讨论谁来当这个皇帝,有人说,要不霍大人你来当吧,反正你一直担任常务副皇帝,长期主持工作,有经验,正值壮年,索性再进一步,就名正言顺啦。

老霍吓得一激灵,不是我、我没有、别瞎说……不是哥们儿谦虚,委实当不了,真的真的当不了——老霍只想当没有皇帝名分的皇帝,谁是皇帝不要紧,要紧的是要由我决定谁做皇帝。

史书没有明言,但我们可以很明显感受到庙堂上有过对抗,甚至还挺激烈,最后老霍力排众议、独断专行,选定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入京接棒,舍弃了武帝的儿子(唯一在世)广陵王刘胥。

“及征书至,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其日中,王(刘贺)发,晡bū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si相望于道。——资治通鉴”

长安诏令到达昌邑(山东西北部,潍坊辖下)的时候,正是初夜时分,刘贺大约正在长夜之饮,醉眼朦胧,抽空上个厕所,顺便在火烛下打开,只见上面几个醒目的大字儿,人傻钱多速来……朝廷派来的使者,其任务,除了送诏令、传达上面指示,还包括一定程度对诏书进行解释说明,并适当介绍长安局势、以及观察考核刘贺、及其身边人。

陡然被拖入这一局,合格的拳朸玩家应该怎样周旋?酸腐愚钝的半隐斋主人,读了几卷史书,总是跃跃欲试,捋着胡须以为,基本原则就是不轻易上钩,能示之不能、想示之不想,自己不能急不能乱,尽量调动对方——

1、必须很难过,皇帝驾崩,我很难过,真的,悲痛欲绝、天地黯然、人间失色,你们都别拦着寡人,让我一次哭个够;

2、我这个呆痴水平,怕是不能担此大任,辜负先帝、辜负人民,你们,另请高明吧;

3、啥,上面决定了,必须、只能、一定、非得我来?那这样,我们可说好咯,我只是去长安看看,做不做到时再说,你们不能强迫我。

而刘贺,啥情况——初夜时分得到诏书,次日日中,大约中午吧,竟然就出发了,急吼吼有没有?

这么重大的事,不得跟核心幕僚沟通嘛?要将未来可能遇到的局面大致考虑到,有个预案,不能事到临头抓瞎;再有,自己人之间要有分工啊,你干啥我干啥,谁来牵头谁来汇总,遇到意外情况找谁,相互之间得交个底啊……都没有,这就出发了!

而且,晡时,下午3-5点,竟然已经跑到定陶(山东西南,菏泽辖下),百三十五里,这已经不是急吼吼了,这是恨不得飞到长安!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这是必然的,刘贺的马肯定是百里挑一的好马,而且中途可以换马,手下人可没这条件,一匹马跑到黑,必定马死一路。

这一切,朝廷使者都看在眼里,心里不知什么感受。

“王吉奏书戒王(刘贺)曰:“臣闻高宗谅暗,三年不言。今大王以丧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发!大将军(霍光)仁爱、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闻;事孝武皇帝二十余年,未尝有过。先帝(武帝)弃群臣,属以天下,寄幼孤焉。大将军(霍光)抱持幼君(昭帝)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虽周公、伊尹无以加也。今帝(昭帝)崩无嗣,大将军惟思可以奉宗庙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岂有量哉!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愿留意,常以为念!”——资治通鉴”

刘贺这个搞法,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王吉,这是昌邑国的中尉,上一篇文章里劝诫刘贺,被赠送五百斤牛肉那位,这人有点东西,昌邑国还是有人才的——

1、我听说商代高宗武丁(这是商代传奇帝王),在居丧期间,三年不发言,不说话(据考证,武丁可能是患了咽喉炎,声音沙哑……这里用此典故的意思,就是定调子,开门见山告诉刘贺,要闭嘴要闭嘴要闭嘴)

2、今天,大王你被选定为接棒之人,是因为国家丧事,因此不能喜形于色,不能眉飞色舞,更不能上蹿下跳,要将这些欢快的情绪压制在心里,表现出来的,则应该是难过、悲痛,还得伴随哭泣、红眼睛、黑眼圈儿,千万不可上来就发号施令(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面皮,帝位是一条大鱼,要耐心周旋,不能操之过急)

然后点题了——

3、大将军霍光,是高质量人类,集人类优点于一身,才华与美貌并重,仁爱,勇智,忠信之德,总之老霍这个人就是好,非常好,全身上下没有一点不好,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天下莫不闻,而且天下人都知道都认可(不知道不认可、假装不知道的,都被咔嚓了,所以,一定要跟他搞好关系啊)

4、大将军侍奉武帝二十多年,从没犯过错(这人极其可怕,阴得很,不好对付,要当心呀)

5、武帝走的时候托孤于大将军,将天下交给他(他的拳朸,来源没问题,不容置疑)

6、这些年大将军辅佐昭帝,非常有政绩,天下大定,人民安居乐业,宛如春天的故事,这样的功绩,就算周公、伊尹也不能超过他(要肯定他、捧他,而不是否定他、挑战他)

7、大将军选定大王你,是因为他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大公无私,认为大王你才华横溢、多才多艺,能够担此大任,他的仁德、气量真的是恢弘之极(他认为你好控制,想拿你做木偶,你心里知道,别说)

最后,王吉提出他的意见——

8、入京之后,大王与大将军的相处之道,应该本着这么个原则,事之(让着他),敬之(忍着他),政事壹听之(一切听他的),而大王你,垂拱南面而已(啥事别管,装傻逼会吗?要不就喝酒听戏造人play beauty妞),

说完,担心刘贺听不进去,再三叮嘱——

9、愿留意,常以为念,一定要留心啊,一定要记住,不要当耳旁风啊

“王(刘贺)至济阳,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至湖,使者以让相安乐。安乐告龚遂,(龚)遂入问王,王(刘贺)曰:“无有。”遂曰:“即无有,何爱一善以毁行义!请收属吏,以湔jiān洒大王。”即捽zuó善属卫士长行法。——资治通鉴”

刘贺一行进京路上的花絮——

1、到了济阳,大约是今天河南兰考一带,听说这里特产是长鸣鸡,很新奇,想试一试,立刻吩咐,去,赶紧给寡人找一个……手下人找了一圈回复,大王,真的是鸡,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据说是一种叫声很长、或者经常叫的鸡)

2、还在路上买了一批积竹杖,有注释认为,是“以竹缕合缠作杖,犹如矛矟shuò”,如果是这样,那就真的太不懂事了,之前王吉苦口婆心讲了那么多,都是对牛弹琴,这刘贺,一百八十斤的孩子。

3、路过弘农,三门峡一带,让名叫善的大奴(应该是奴隶头头), 用衣车,有帘子的车子载女人,可能是路上抢的……到了湖县,还在三门峡不远,朝廷迎接的使者来了,得知后批评昌邑国的国相,国相叫作安乐,安乐赶紧告诉龚遂,老龚是昌邑国的郎中令,赶紧进去问刘贺,刘贺赌咒发誓,绝无此事,不是我、我没有、别瞎说。

到底是不是刘贺不重要,龚遂说这事儿客观发生了,就是抢女人的事,既然不是大王你的意思,肯定是下面人私自干的勾当,然后栽赃你,现在是非常时刻,黎明之前的那一段,特征是很微妙、也很危险,听我一句劝,牺牲这个大奴,向世人,主要是向朝廷使者自证清白,湔jiān洒大王,刹了他,用他的血洗刷大王的清白。

这个大奴名叫善,被丢给卫士长,刹了——你说他冤不冤,如果仅就这个事,半隐斋主人以为大概率是冤的,但以前他在刘贺身边,荒唐事肯定没少干,今天时间到了,算总账,老天有眼,不冤!

司马光写历史,笔墨到处极有章法,路上几件小事,充分体现了刘贺及其身边人的性格特点、办事作风——如果,我是说如果蛤,如果刘贺最后坐稳当了,如汉文帝那样将血脉传下来,这些破事儿肯定不会流传下来……毕竟,这些事儿,根本不算事!

“王(刘贺)到霸上,大鸿胪郊迎,驺zōu奉乘舆车。王(刘贺)使寿成御,郎中令(龚)遂参乘。——资治通鉴”

九九八十一难,昌邑王刘贺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终于到了西天,不对,西京,长安。车队在灞上,朝廷派大鸿胪迎接——这里可以对比当年代王(汉文帝)入京,同样的事情(进京赶考),同样的地点(灞上),朝廷的态度完全不同,汉文帝那次似乎是除了陈平,周勃率领老家伙们全都来了;这次大不同,只有一个大鸿胪。

刘贺登上皇帝的专车,驺,驾车的小吏,这里是说,皇帝专车原本朝廷是安排人驾驶的,刘贺说不用,昌邑国有车王,号称秋名山之神,于是让寿成驾驶,驾车是件大事,事关安全,换自己信得过的人,可以理解。刘贺上车,郎中令龚遂参乘,郎中令相当于贴身保镖的大头领,绝对的心腹,所以与老大同车。

“且至广明、东都门,(龚)遂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长安东郭门也。”王(刘贺)曰:“我嗌yì痛,不能哭。”至城门,(龚)遂复言;王(刘贺)曰:“城门与郭门等耳。”且至未央宫东阙,遂曰:“昌邑帐在是阙外驰道北,未至帐所,有南北行道,马足未至数步;大王宜下车,乡阙西面伏哭,尽哀止。”王曰:“诺。”到,哭如仪。——资治通鉴”

专车到达广明(苑名,在东都门外)、东都门(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民间谓东都门),龚遂提醒,按照礼法,奔丧望见国都得哭,这是长安东门了,赶紧哭啊,还愣着干啥。

刘贺说,哥们儿嗌yì痛,不能哭,喉咙疼,想哭哭不出来。老龚皱眉,一脸嫌弃,你是张惠妹啊,还想哭哭不出来……那就装啊,沾点口水擦在眼睛上,会不?说话间到了城门,老龚再次提醒,赶紧哭啊……但丫就是哭不出来,还是喉咙疼,这哥们儿真的很梗!

快到未央宫东阙,龚遂说昌邑帐在东阙外驰道以北,所谓昌邑帐,是昌邑国设在京城吊丧的帐幕,帐前有一条南北通道,马车会提前停下,大王你得下车走几步,步伐要诚恳恭敬哀痛,不能疯疯癫癫六亲不认,然后朝向阙西方向,跪下痛哭,再次强调,要哀痛要哀痛要哀痛,表情要到位,京城不是其他地方,到处有监控,一定要小心。

大约是被长安城的威严给震撼了,刘贺这回很老实,收到,放心,so easy,哭如仪,喉咙不痛了,哭出来了,而且很哀痛,达到礼仪标准。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