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接着说。
“(-71)是岁,颍川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资治通鉴”
赵广汉,西汉那会儿有好多“广汉”、“延寿”、“延年”,这就叫作时代性,通过名字可以反推出这人大约生在哪个时代,如同当年的“建国”“援朝”“拥军”,以及后来满满玉米味道的“梓欣”“宥恩”“梓涵”……俗不俗且不说,你得承认,这就是中国文字特有的魅力,其他民族的文字很难具备。
这是-71年,赵广汉被任命为京兆尹,事实上,这是老赵第二次坐这位子,我们结合汉书的信息,稍稍展开讲一下。
“(赵广汉)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yuàn,护作平陵方上。(杜)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赵)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汉书”
老赵是河北河间(沧州一带)人,出道于昭帝时代,很有能力,前期也比较顺利,做到京辅都尉,郡的主官叫作太守,军事长官叫作都尉,都是二千石,但都尉要配合太守工作,这是早期的双主官配置,区分文武——所以双主官相互制约的制度,不是今天才有的。所谓京辅,就是京畿地区被划分为三块儿,京兆、左冯翊、右扶风。
不久,老赵更进一步,守京兆尹,守是代理的意思。然后昭帝鸥瓦,当时京兆尹的属官有一个叫作杜建,此人是新丰人,负责平陵(昭帝陵寝)的部分工程。杜氏,在京畿区域是大姓,货真价实的嚎门,所以杜建平时应该牛逼惯了,素豪侠,那会儿富人贵人都喜欢豢养门客,杜建不例外,身边一堆宾客,这些人每天啥正经事都不干,就琢磨干点啥勾当,赚俩快钱儿,喝酒泡妞嗨皮,所以免不了作奸犯科。
老赵代理京兆尹,先是暗示杜建要收敛,要制约身边人,老杜不听,牛逼惯了嘛,我是嚎门我怕谁,没当回事。老赵眼见人家不拿自己当盘菜,很快发飙,收案致法,将杜建及宾客都收监。
“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杜)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汉书”
毕竟是嚎门,通天的关系,很快,中贵人,这是有权势的宦官,豪长者,这是地方体面人物……这些人纷纷说情,小事情,都兄嘚,自己人,没必要当真,罚酒三杯你看行不行,大不了,让丫再给你翻俩跟头,乐一乐……差不多得了,给哥个面子。
这回轮到老赵不听了,老赵说老子也是牛逼惯了,你们不知道吗,终无所听。杜建的宾客见老赵执拗,不合作不放人,遂谋划劫狱。老赵颇有眼线,很快知道对方计划,甚至知道谁是谋主,派人过去打招呼,你们要是真敢这么干,那就不是刹头了,得灭门。
同时,命令手下人迅速将杜建给咔嚓了,弃市,那些咋咋呼呼号称要劫狱的,没一个敢靠近……这一波,老赵得分很高,京师称之,可见这些嚎门平时作恶,天下苦嚎门久矣,百姓们的不满已经很久了。
“颍川俗,豪桀相朋党。(赵)广汉为筒,受吏民投书,使相告讦jié,于是更相怨咎,奸党散落,盗贼不敢发。——资治通鉴”
原本当时就能扶正,但因为不合作,得罪了京畿嚎门,老赵被扔到地方上,做颍川太守。这地儿风俗不大好,豪桀相朋党,人类社会,哪不是这样?
汉书上记载——
颍川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西汉这会儿一百来年了,尽管有徙陵的惯例,历任皇帝也有意识限制大吏、打击嚎强,但地方上已经不可避免,甚至无可挽回的出现shi力极深、盘根错节的强宗大族。
地方官是流官,过几年就走,没必要跟人家死磕,而且这些大族也会抱团,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通过婚姻等方式强强联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方官愈发不敢、也无法制约……这些shi力最终发展为东汉以后的地方嚎门壕族,进而成为门阀,横行乡里、武断乡曲、垄断地方,没有割据之名,但有割据之实。
这种情况,甚至老赵这种狠人强人都一度没辙,广汉患之,挠头,最后冥思苦想,灵光一闪,想出一条以毒攻毒的恶招——
1、(赵)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汉书,有理没理,先刹一批,将郡中大族,原氏、褚氏的首恶诛刹,这肯定是有案底的,证据确凿,只是之前的太守不敢死磕,下不了手;
2、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赵)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汉书,大族人多,但内部也有矛盾,甚至很激烈,老赵利用这些人的裂缝,以夷制夷,将可用之人攥在手上,通过这些人的指证坐实案情,对恶人进行惩处。同时,老赵故意泄露,说是某某(真真假假、半真半假)出卖你的,激起对方内部矛盾;
3、为缿xiàng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汉书,老赵搞了个密封的筒,专门收集告蜜信,那会儿的信都是竹简,老赵会用刀削去告者名字,然后放出风声,是谁谁谁告蜜滴……张家告发了李家,王家揭发了张家,扰乱视听,让大族之间互不信任,没法抱团;
这就是传说中屡试不爽、百试百灵的斗争宝典之精髓——发动qun众斗群zhong……这么一搞,局面立刻热闹了,人本质是动物,动物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自身安全,与其他告发我,我被抄家,不如我先告他,将丫搞死……就算最后我也完蛋,但至少得有陪葬的!
黑暗森林,谁都是猎手,谁都是猎物……大族们忙着互斗自保,盗贼不敢发,一时间也没心思干坏事了,社会治安竟然好起来了……可见,手段与目的的辩证关系,恶毒卑劣的手段,如果配合以正义的目的,未必不能获得好的结果。
“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赵)广汉名,由是入为京兆尹。——资治通鉴”
老赵的名声由此鹊起,江湖流传,平生不识陈……不对,反正非常出名,上了新闻连连播,甚至匈奴那鬼不拉屎的地方都知道他,而且传得神乎其神,大约是汉使出访,匈奴那边好奇,询问老赵这人,是不是真的三只眼睛三头六臂?是不是真的能掐会算?是不是真的会腾云驾雾、点石成金、读心术?
资治通鉴记载,老赵是因为在匈奴出名,出口转内销,皇帝才知道这是个能人干吏,被提拔为京兆尹。而汉书则是另一说法——汉发五将军击匈奴,征(赵)广汉以太守将兵,属蒲类将军赵充国。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就是前面说到的,大汉朝发兵五路攻击匈奴那次,老赵也被征调,以太守的名义率领军队,隶属于赵充国,那一仗田广明、田顺下狱自刹,老赵好歹有点斩获,躲过一刀。
回来以后,老赵再次被提拔为京兆尹,仍旧是守,代理,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给予转正——宣帝正在用人之际,赵广汉、魏相这类,都是极力笼络的目标。
“(赵)广汉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行之发于至诚,吏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赵)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辄收捕之,无所逃;案之,罪立具,即时伏辜……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赵)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其发奸伏如神。——资治通鉴””
这是说老赵能力——
1、善待下属,殷勤甚备,老赵对手下人很好,有啥功劳都给下属,不跟手下人抢功劳,而且发自内心,十分至诚,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因此,吏咸愿为用,手下人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能盘好自己的团队;
2、老赵绝壁是个干吏能臣,非常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对手下人了如指掌,这人几斤几两多大本事,能干啥不能干啥,丫有没有尽力,或者故意偷懒了,他一眼看到底——有团队,且驾驭的了手下这帮人,是干大事业的基础;
3、手下人如果不尽力,蒙骗自己,老赵一般会先暗示一下,如果不改,那就不再废话,立刻收捕之,谁都别想逃;案之,审讯定案,证据确凿,没法抵赖,即刻认罪、结案——驾驭手下,光对他们好没用,得恩威并施,让他们既喜欢,又害怕,所谓敬畏是也;
4、老赵还有一处特长,哪里特长?银行卡余额……窜了,老赵是挖掘小能手,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特能挖掘事情的真相,市井里一些小事、破事他都门清;比如,某次几个长安户口的少年打算合伙劫个人,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的破房子里开会商量,刚坐下来没说几句,老赵的人到了,全抓起来——说明啥?说明他到处布置了眼线,干坏事一般来讲不是想到就干,也不是一个人能干的……得几个人,合计两天,几时动手、如何撤退,这几个人当中说不定就有眼线!所以,世间哪有神仙呀,只要你勤奋、有心计、有手段,虽做不了神,但也不再是人,半神!
汉书上说,老赵还有一项特牛逼的能力,其他人不具备……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