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昌邑王卷6——目瞪狗呆,27天犯了1127个错误

三十四评过去 2024-10-09 04:08:39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霍光纠集长安旧人集团绝地反扑,所谓联名上书是也,联名肯定是本着自愿原则,这个时候你敢不自愿吗?小田儿说杨敞那一段极有代表性,老杨的表现应该是长安大多数人的状态.

总之,该来的总得来,刀已经架到刘贺脖子上,事情已经没有余地,但程序还得走,必须完整走一遍流程——这是大事,非常非常大的事,程序的完整、严肃、规范,才能够有力证明行为、结果的合法性!

旧人集团的上书,罗列了刘贺即位以来一系列违法行为,我们来看看,都说了些什么。

“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杨)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遣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衰,无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余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徘倡;召内泰壹、宗庙乐人,悉奏众乐。驾法驾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掖庭令:‘敢泄言,要斩!’……”——资治通鉴”

秘书班子整理好了材料,尚书令来宣读,相当于昭告天下,我们简单点概括——

1、无悲哀之心,孝昭皇帝鸥瓦,刘贺来接棒,竟然一点不哀痛不难过,这于封建礼法,是非常大的罪过;

2、居道上不素食,来长安路上不仅没有按礼仪素食,还用车子载女人……你是没有女人一天过不下去呀!

3、常私买鸡豚以食,被立为接棒人后,不斋戒,竟然私下让人买烧鸡烤鸭乳猪啥的来吃……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还踩着箱子喝啤酒,你以为这是在昌邑啊?

4、在孝昭皇帝棺柩前接受皇帝印玺,回到住处打开印玺,得瑟完了就不再封存,毫无敬畏之心;

5、短时间内调动昌邑故吏二百多人来京城工作,影响极其恶劣;

6、天天跟故吏们在皇宫里嗨皮,肆无忌惮、大呼小叫、胡吃海喝、不成体统、败坏风气,价值观紊乱;

7、更不堪的是,竟然亲笔写信给某下属,赏赐你黄金多少多少,供你娶十个老婆,你甭推辞更不许客气,专款专用——半隐斋主人感叹,这绝壁是好领导啊,体贴下属,我们为何就遇不上这样的领导!

8、大行在前殿,汉昭帝棺材还在前殿停尸,你就迫不及待搬来各种乐器,敲锣打鼓,还让昌邑国的艺术家们给你唱歌跳舞取乐;

9、还调来宗庙的专职演奏家给你助兴;

10、驾驶天子座驾,在皇宫里到处奔驰,风驰电掣,弄彘,斗虎,玩猪斗虎;

11、擅自调用皇太后的小马车,在掖庭乱转;

12、与孝昭皇帝的宫女们嗨皮、深入交流;

13、威胁掖庭令,不许将你乱闹行为传出去,否则腰斩;

“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刘贺)离席伏。——资治通鉴”

小太后听着,也没觉着有啥问题,吃吃喝喝玩玩,做皇帝不就应当如此嘛,结果这小子胆儿太肥,竟然将自己心爱的小马车牵出来得瑟,太后大怒!

够了,别念了,这厮是病了吗,病的还不轻呢,为人臣子,刘贺理论上是汉昭帝的臣子,作为先帝的臣子,你这些行为都是悖乱,放我大清,叫作大不敬,随便一项都是灭门的勾当!

刘贺慌了,这些都是实情,原本并不以为是多大事,我在昌邑天天如此啊……现在看来,自己幼稚了,于是离席伏,赶紧表明认罪态度,离开席位,跪到外面来。

“尚书令复读曰:“……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资治通鉴”

14、将彰显朝廷威严的官员印绶,肆意赏赐给昌邑故吏、以及昌邑国里被免除奴仆身份的人——这就过分了,这是将国家体面丢在地上随意践踏。孔子甚至说过,老大你喜欢谁,可以给他钱、甚至“多与邑”,但官位不能给,名与器不能假人。绶,是系在印玺上的丝带,官员都有自己的印玺,汉代制度,诸侯王绿绶,列侯紫绶,二千石以上是青绶,六百石以上墨绶,二百石以上黄绶;

15、将皇家仓库里的金钱、刀剑、玉器、彩缯这些东西拿出来,赏赐给陪他嗨皮、让他开心的人——不是说不能赏给这些人,但绝大部分,应该赏给开疆扩土、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刘贺老哥真是,一言难尽。

16、天天跟身边人,从官,官奴,夜饮,白天喝到晚上,晚上喝到天亮,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哪还有时间处理工作、哪还有精力为亻抿服务?

17、夜里在温室殿单独设置隆重的九宾大礼,招待自己姐夫——这肯定有炫耀、装逼的意思,之前他俩在昌邑国一定经常嗨皮,如今小舅子发达了,必须带着姐夫一起飞……所谓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没有之一,连续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将客人延引上殿,完璧归赵里面蔺相如要秦王设九宾大礼以迎和氏璧,荆轲带着嬴政仇人的脑袋和督亢地图去咸阳,始皇帝沐浴、更衣、斋戒、设九宾大礼待之——别人那有多庄严多隆重,刘贺这就有多滑稽多扯淡。

18、祖宗庙祠未举,刘贺即位,是作为汉昭帝的继承人,丫应该祭祀昭帝,但他不遵守规矩,而是在祭祀之前派人,持节,以皇帝名义,回昌邑国,以三太牢,猪羊牛齐全曰太牢,祭祀自己老子,自称嗣子皇帝……简单讲,这是坏规矩的,人家也就是昭帝,没有儿子,选你做继承人,将江山传给你,你接受了,那么你就不再是你爹的儿子了,而是昭帝的儿子,按道理你不能再祭祀你爹,就算祭祀,也应该暗地里不声不响,哪能这样大张旗鼓啊,吃了粽子还要蘸糖,这得被人戳脊梁骨!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荒氵壬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杨)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臣(杨)敞等谨与博士议,皆曰:‘今陛下(刘贺)嗣孝昭皇帝后,行氵壬辟不轨。“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 曰:“天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臣请有司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资治通鉴”

尚书令接着念——

刘贺小儿登位以来不过27天,旁午,交错、忙碌、往来不绝的意思,就是说这27天里使者奉刘贺的命令,不停调拨征发府库,一次接着一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有零有整……干了这么多没头脑的事情,你是有多么不高兴啊?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我们劝他了,不听,不仅不听,还变本加厉。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有危及社稷、骚乱天下的苗头了,我们商量了,一致认为,皇帝这份工作,刘贺不能再干了——大家注意,大臣们的切入点,五辟之属,莫大不孝,说的是刘贺不孝,汉代忠孝立国,忠孝是支撑国家的两根柱子,是国本。前面说了,刘贺作为汉昭帝的继承人,但丫不祭祀昭帝,私自祭祀自己老爹,这行为就是不孝。但你懂滴,这种事儿嘛,可大可小,不找你茬,那就罚酒三杯,现在要找茬了,就是极好的抓手、天大的帽子。

大臣们将刘贺比作周王朝的周襄王,周襄王不能事母,孔子用春秋笔法说周襄王天王出居于郑,孔子的春秋非常有趣,所谓微言大义,等半隐斋主人有时间了可以考虑再开个春秋专辑讲讲,这里简单讲两句,孔子用了出字儿,暗戳戳鞭笞、贬低、否定周襄王,释经的人认为孔子之所以做这样的定论,是因为周襄王不孝顺老娘,导致自己避乱逃亡到郑国——似是而非,一言难尽,周襄王也不容易,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不影响这里拿来给刘贺扣帽子。

最后大臣们说出自己的诉求,宗庙重于君(大汉江山可比刘贺小儿重要),陛下(刘贺)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所以,当废(图穷匕见)!

最后,还得把程序走完,臣请有司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半隐斋主人一再强调,程序的完整是结果合法的重要依据——虽然大家都同意废了刘贺,但还是要去刘邦的祠堂,就是高庙,问一问刘老板儿啥意见,兹磁不兹磁,且,要用太牢,猪牛羊齐全。

“皇太后诏曰:“可。”——资治通鉴”

太后抿了一口嘻搽,曰,可!

上面这些内容罗列了刘贺各种不法之事,众爱卿,为何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好吧,半隐斋主人逼逼两句,以上这些事儿,大部分都是吃喝玩乐搞女人,没一件算事……严重点的要算乱给官、赐绶带那个,以及作为切入点的不孝,但凡处理好与霍光的关系,也都不是事儿!

“(霍)光令王(刘贺)起,拜受诏,王曰:“……”——资治通鉴”

大殿陷入沉默,都耷拉着脑袋不说话,刘贺心说,完啦?这就念完啦?我五岁偷看隔壁少妇洗澡,六岁给老师茶里下泻药,这些都不算上?我说两句自我感觉蛤,也没啥罪大恶极的事啊,老霍你身边用的都是啥人,编材料不上心不给力啊,带着这些弱鸡,你怎么杀出重围做伊尹啊……因为这些事就废了我,说得过去么?不怕后世骂你吗?

一片沉默之中,霍光率先开口,昌邑王,赶紧起来谢恩啊,还趴在地上干啥,赶紧拜受诏,你受了诏,这事儿就能进入下个流程啦。

刘贺说,哥们儿我能说两句吗?

我有话要说,能说话吗我?

不让我说我憋得难受!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