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宣帝卷15——吝啬或大方,你喜欢哪一种上级

三十四评过去 2025-02-12 05:30:35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接着说。

最近几篇介绍了赵广汉、黄霸等人,我们是沿着宣帝与霍光掰手腕这个思路说的,事实上,除了帝相矛盾外,大家还应该深刻认识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即半隐斋主人一直强调的,地方士族坐大,遍地嚎强,其中顶尖者,所谓世家、门阀是也——这是人类社会的顽疾,私有制确立后,这个问题没有蕞严重,只有更严重……所以,逼逼一句,很多朋友认为贪W、腐B是W朝M亡的根本原因,似是而非,同志们,至少不是关键原因,关键原因在这里,即,地方势朸壮大到无法约束!

西汉到了宣帝这会儿,大族们已经很嚣张了,半隐斋主人的意思是,之前也很嚣张,但好歹有武帝这种大哥,能惯着他们?武帝有一百种办法折腾这些人,让丫欲仙欲死。然而,到了宣帝这里就不行了,宣帝是个弱势皇帝,霍光在的时候他弱势,霍光不在他亲政了,仍然是,弱得不那么明显而已。因此,大族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坐大,以至在之后的元帝、成帝时代,彻底形成导致帝国灭亡的肿瘤——然而我们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在宣帝时代摁下快进键的。

所以,我们阅读材料,看到老赵、老黄以及各种酷吏,作风硬朗、手段狠毒,不要不过脑子就义愤填膺,人类社会是复杂哒。

“(赵广汉)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汉书”

汉书介绍老赵,举了多个栗子。

这里是说,老赵特别善于钩距,这词儿不大好解释,带有点调研、联系的意思,举栗说明,比如想要知道市场上马的价格,你我或许会找几家、负责任的可能会找一二十家马商过来报价,但老赵不是这样。

老赵的方式,先问狗的价格,然后问羊,再问牛,最后问马(肯定也要找若干家横向比比),这些家畜是当时市场上畅销货,它们之间的价格波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滴——据《居延汉简》,西汉中晚期牧畜之价,贵贱的次序是:马、牛、羊、狗;因此“欲知马价,则先问狗……”。

因为老赵掌握这些技巧,而且心思细腻,身体还好,经常通宵工作——身体好精力充沛、对下属好笼络人心、掌握各种技巧不易被蒙蔽、具有杀人放火以毒攻毒的狠劲……这样的人,你说不出头,可能吗?

上述这些优点,当时的其他人,或许具备某一项,但不够全面,因此老赵干的这些事儿,看似简单,你觉得你也行、我觉得我也行……但事实证明,也只能老赵干才有成果,其他人干不了,就算刻意学习、效仿之,也没那效果。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赵)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预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汉书”

再举一个栗子——

有个富人名叫苏回,在宫中为郎,郎官,大多在皇帝身边伺候,一定程度就是侍卫。某日老苏被俩人劫持了,材料上没说啥原因,或许就是想赚俩钱花花,也可能彼此有仇……不重要,反正就是被劫持了。

很快,老赵亲自带着人来到劫匪家,站在院子里,让手下龚奢去敲门,告诉劫匪,你们被包围啦,我是谈判专家……告诉里面,京兆尹赵大人让我感谢二位兄嘚,千万别刹人质,这厮是宫中宿卫臣,皇帝的侍卫,刹了他,大家一年白忙,年终奖都没指望啦。

你把人放咯,束手就擒,赵大人保证善待你们——看好,没说放了你们,仅仅说善待,然后话音一转,钓鱼嘛,总得有点忽悠,幸逢赦令,可能会遇到大赦也说不定(利用对方的侥幸心理),或时解脱,立刻就会放了你们。

俩劫匪大惊,卧槽,这么快!而且素闻老赵大名,知道这逼神通广大,掂量着自己这小短腿,大概率跑不出他的五指山,于是当即开门,下堂叩头,跟赵大人混了,多关照——看老赵表现,广汉跪谢,老赵给劫匪下跪,深切感谢,感谢二位没有撕票,保住弟兄们的年终奖、保住自己的大好前程,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将劫匪带回去,叮嘱狱吏,谨遇,善待之,给酒肉,然而终于没有等到大赦,冬至日问斩,老赵提前给他俩准备了棺材,喜欢什么颜色哒,土豪金?玫瑰红?还是深海蓝?款式呢,翻盖的、滑盖的、还是最新款三折叠哒?

俩劫匪只能感叹自己命不好,等不来大赦,对于老赵,非常感激,死无所恨。

“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资治通鉴”

材料上还有些栗子,咱们就不说了,总之,老赵是个干吏。半隐斋主人读这一段,以为老赵所有措施里,极重要的一项,就是向皇帝申请,给手下衙役们涨工资,全都涨到百石的级别——人类社会绝大多数问题,本质上都是经济问题,高薪养廉配以严刑峻法,大家可以不靠歪门邪道搞钱,就可以过上较好生活,谁还会铤而走险?因此,老赵手下人,都很自重,工资高,待遇好,这工作哪找,丢了可惜!

京畿地方分三块,老赵做京兆尹那会儿,他这块政清,另两块不归他管,所以盗贼经常三处流窜,老赵感叹,要是都归自己管,就没这么多屁事了。

当时百姓对老赵赞不绝口,称之不容口,老年人都说,自从建国以来,历任京兆,没有一个比得上老赵……最后补充一句,老赵这会儿,是霍光阵营的。

“(-70)春,三月,乙卯,立霍光女为皇后,赦天下。初,许后起微贱,登至尊日浅,从官车服甚节俭。及霍后立,舆驾、侍从益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许后时悬绝矣。——资治通鉴”

这是-70年,三月,乙卯,十一日,立霍光女儿霍成君为皇后,大赦天下……世间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真的是,有志者事竟成!

之前,许平君出身微贱,做皇后时间不长,因此各方面都很节俭;等到霍女为皇后,这是老霍小女,在家肯定是极得宠的,因此排场,包括服饰、车队、护卫等等,立刻全面提升,并且大肆赏赐手下,以千万计,想想之前田延年捞了三千万就下狱自刹,小田儿不冤?悬绝,局面壮观,与许皇后那会儿完全不一样。

这里多说一句,读者可能觉得许皇后死得冤,固然,但是,如果换做你我,我们是喜欢一个节俭甚至吝啬的领导,还是喜欢动不动就撒钱、打赏的老板?

“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同日地震,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北海、琅邪坏祖宗庙。诏丞相(韦贤)、御史(魏相)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经学之士,有以应变,毋有所讳。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大赦天下。上(宣帝)素服,避正殿五日。——资治通鉴”

这年夏天地震,四月壬寅,即二十九日,应该很严重,四十九个郡、诸侯国,同日地震,导致山崩,塌方泥石流,坏城郭、室屋,城墙房屋都被震塌了,死了六千多人,这是有记录的,没被记录的肯定更多。山东的北海郡、琅玡郡,太祖(刘邦)、太宗(文帝)庙被震坏了。

三月立霍皇后,四月大地震,这事儿整滴。宣帝下诏,让大臣们赶紧开会议一议,到底哪出问题了,怎么朕上台以来,不是大旱、就是地震(3年前,宣帝刚上台那会儿,也就是-73年,就震过,但没这么严重),还死老婆,现在换个老婆给安排这么大地震,朕到底做错什么了?还是你们做错什么啦……你们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朕的事啊?

大家都说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要有所隐瞒、隐晦。另外,让全国各地,都推荐人才,然后大赦天下,接着宣帝换上素衣,搬出正殿,去边殿猫着,呆了五天,态度诚恳,以显示自己有过错,愿意改正。

“释夏侯胜、黄霸;以胜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资治通鉴”

呵呵,这一震,挽救了两个人,宣帝释放了夏侯胜、黄霸——大家记得这俩吧,这会儿这对师徒还在监狱里吃牢饭呢!

以夏侯胜为谏大夫,黄霸为扬州刺史。

“(夏侯)胜出,复为谏大夫,令左冯翊宋畸举(黄)霸贤良……(夏侯)胜又口荐(黄)霸于上(宣帝),上(宣帝)擢(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黄)霸为颖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tí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汉书”

补充点汉书的信息——

夏侯胜与黄霸共同吃了四年牢饭,这四年黄霸跟着胜哥学习,师生之情。现在胜哥从班房里出来,立刻草鸡变凤凰,再次飞上枝头,做了谏大夫,然后立刻让担任左冯翊的宋畸举贤良,推荐自己的好学生黄霸。不仅让别人推举,他自己还亲自开口,向宣帝介绍老黄,我有个学生,叫作黄霸,非常不错,十分优秀,皇帝你要不要见一见?

宣帝能不知道黄霸?不能,自己挑的人哪能忘,立刻擢升老黄为扬州刺史——大家注意,这个时候的刺史,不是后来地方行政官,更不是主官,而是监察官,武帝时代绕开御史大夫直接派出十三道刺史,对地方进行监察。

老黄主持扬州刺史部的工作,监察东南地区官员、嚎强,干了三年,颇有政绩,宣帝再次出手,将老黄提拔为颖川太守,秩比二千石,颍川郡是当时除了京师以外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地方,隶属豫州刺史部,可见宣帝对老黄青眼有加。另外,赐车盖,特高一丈,老黄的专车,车牌号……不是,那会儿没这个,皇帝特批了一个车盖,就是篷子,别人的车要么没有篷子,要么有也就是不大点的意思一下,老黄这个不同,皇帝特别给了一丈高的,威风醒目,恩宠有加!

老黄的助手,别驾,所谓别驾,就是不用跟别人拼车,自己有专车,这是太守之副,二把手;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或秘书长,核心幕僚。因为老黄的原因,颍川郡的别驾、主簿的车,被特批缇tí油屏泥于轼前,用红色的油布衬在车前,作为挡泥之用,缇油从此代指殊遇——爱屋及乌,懂吗?

宣帝:大黄,吃牢饭瘦了,朕都不知道怎样疼你……

黄霸:臣无以为报,只能,汪汪汪、汪汪汪……

你看,一个大地震,死了六千人,皇帝借这机会将老黄放出来,还给了职务……六千人不幸,黄霸幸——富贵这东西,曾经一位老哥教育半隐斋主人,如同买彩票,你要是有这个命、运气到了,号码会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追着号码走!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