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友和我说,自己当11年的科员,索然无味,无人问津。
上个月,刚刚提拔上农业局的科长,电话突然成倍增加,就连多年不联系的同学,也主动约他吃饭,一口一个领导,热情得很。
他手底下的人不多,管着四个人。当时,他们还是同级,等他当上科长后,同事立马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点头哈腰,甚至有些阿谀奉承。

有一点可以肯定,手底下管着一大帮子人,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仅仅是社会、下属给提供的“情绪价值”,在“学而仕则优”,“G本位”的中国,这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中的大多数人了。
尽管他还能认清自己几斤几两,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坚守本心多久。
人嘛,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几个人把握得住。
他提拔上科长后,来求他办事的人多了起来。当然,他是给自己定下了底线的,违规的事儿肯定不做。
他一个同学的儿子,在乡镇教学好几年了,连对象都找不到,一直想调到县城一中。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
他同学知道他与教育局的领导是同学,一直想让自己找三中牵线搭桥。但是呢,原来他只是科员,没法与人家“对等”,说话也不占位置。
这下提拔了,可以去和同学“对话”一下,和自己联络联络感情了。
虽然类似的事儿,类似的电话很多,让自己有些厌烦,但又欲罢不能,这些事儿充分衬托了他的重要性!甚至觉得自己是“事业有成”,“功成名就”了!
不一定所有人都想适合当领导,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当领导,当领导一定是有很多好处的。
真会当领导的,根本不用违规,照样能享受到一些“说得过去”的好处。
究其原因,就是身边给他情绪价值的人太多了。情绪价值是无价的!
01 “小权力”能办“大实事”
我们村有个人在园区当领导,去年村里有个贫困户的女儿考上大学,学费差6000块。
村里七拐八拐地联系上园区的领导,本来没抱啥大希望,只要想村子走出去“有出息”的人支援几百块。
哪里想到,那领导直接联系了本地企业结对帮扶,先拿5000块资助,并承诺,每年还要拿出4000块资助孩子,一直到读完大学为止。
老百姓自己跑断腿都不一定办成的事儿,他签个字能调动资源,当场解决问题。
你说这是特权吧?他又不是为自己。

02 “值钱”的是信息差
我认识个工信局副主任,他手里掌握着全县知名企业的所有信息,也和企业老总混得不错。
他的朋友同学,也有在其他部门的,县里面给每个单位每个领导都下了“招商引资”的名额,实在找不到项目,只得向他求助。
他和企业老总沟通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了。
他一些亲戚的孩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他一个电话,企业老总就把孩子招了进去,岗位待遇都不错。
关键的问题是,人家都是通过正规面试都进去的,什么问题都没有。
对别人来说,天大的事,在领导眼里,也就是打个电话的事。
在基层,信息永远比红包值钱。
03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捞好处”
比如,有些领导,退休后,直接被某企业聘为“政策顾问”,年薪十多万,工作就是帮企业合理争取补贴。
这些工作,完全合法,因为他不插手审批,只提供咨询。
这种人脉变现,不靠权寻租,而是靠专叶能力和信息差,想查都找不到毛病!
比如,有的领导子女,按照当地政策,其子女可优先选择公立学校,完全合规。
再比如,某地国企规定,高管孩子按政策可上对口学校,不违规。
这些都不是“暗箱操作”,而是合法合规的政策红利。普通人不知道,只是因为没去研究文件罢了。
04 领导收入真不多
领导的收入和普通科员之间,只是多三四百块职务工资,差别真不大,中西部乡镇领导月薪5000是常态。
什么绩效了,年终奖了,统统的没有。

与之相反,你得迎接检查吧,得落实工作吧,得下乡指导吧,得加班加点吧......
哪一项也少不了你,还动不动就追责。
当然,领导意味着业绩考核,综合排名,压力传导,文山会海,勾心斗角,搞关系......
这些,都会让领导自己麻木疲惫,但是,这些都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