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刘备义子,刘封曾一度被视为集团的接班人。那一年,刘禅还未出生,而刘备为了与荆州士族更加亲密,遂收养了刘氏外甥,改名刘封。
偌大荆州,除了刘表家族,哪个敢称刘氏?可见刘封与刘表、刘磐(刘表之侄)之间,必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否则刘备为何要多此一举呢?他收养刘封,即是表明自己对刘表一族的继承关系,从而在日后名正言顺地成为荆州之主。
然而,以刘封之地位,他还是被刘备处死了。不仅如此,处死刘封这个建议,还是荆州士族的话事人——诸葛亮首先提出的。那么,刘封之死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呢?
新旧之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随后,他委派孟达去进攻位于汉中之东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正是这个决定,让东州士族与荆州士族之间的斗争,从幕后转到了台前。
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孟达在进攻上庸时,竟杀死了太守蒯祺。蒯祺不是一般人,他出身于荆州大族蒯氏,还是诸葛亮的大姐夫,在荆州士族圈子中颇有名气。而孟达的这个行为,显然没有把荆州士族放到眼里。
这其实也怪刘备,他太在意制衡之术。正是因为蒯祺是荆州士族,他才要暂时压一压他们,选择委派东州士族出身的孟达前去。但他却没想到,以法正为首的东州士族,接连在入蜀之战与汉中之战立下了大功,正是猖狂之时。
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刘备)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法正得势以后,肆意报复仇人,有人向诸葛亮告状,想请他出面管一管。但后者的回答却是:主公全靠法正才有今天,我管不了。
诸葛亮的退让、加之法正的得势,让孟达也无比嚣张。因此,他才敢公然行凶,杀死房陵太守蒯祺。虽说后者为孟达麾下士兵所杀,但只要这个领头的说一声,其麾下士兵又怎么会下杀手呢?
这一点,刘备很清楚,荆州士族也心知肚明。所以被压制了很久的他们才会更加愤怒:明明是他们先跟随刘备的,却让后来加入的东州士族爬到了头顶上作威作福。
刘备无奈,只好安抚老部下,并派出了自己的义子刘封前往上庸与孟达合并一处。
上庸之争刘备为何要派出刘封,因为荆州士族中能暂时稳压孟达一头的,只有他的义子。凭借这个身份,刘封才会成为东三郡的主导者。但刘备怎么都没想到,刘封也是有私心的。
刘禅由吴氏(即吴皇后)抚养,自然更亲近东州士族;由此威胁,刘封才更加看重荆州士族的感受。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刘封对孟达没有好感,所以在抵达东三郡后,对孟达多有羞辱。
为此,刘封甚至夺走了孟达的鼓吹(仪仗队)。在当时,鼓吹由主公亲赐,表示对其的荣宠。对武将来说,这是非常高的待遇。但刘封却以刘备义子的身份强压过他,并将鼓吹夺走。
受到奇耻大辱的孟达,遂投降曹魏,引夏侯尚、徐晃前来,将东三郡给夺走了。刘封无奈,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成都。
夺嫡之争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刘封也没想到,这次等待他的,竟是来自后台的致命一击。因为刘封逼走孟达这件事,做得非常过火。在刘备看来,这甚至比他对关羽见死不救还要严重。彼时,法正刚刚去世,刘封便敢逼走孟达,这让东州士族该如何想?
蜀汉政权要立足于益州,必须要考虑到东州士族的意见。诸葛亮深知这件事的严重性,立即做出了决断:舍弃刘封,向刘备服软,将荆州士族的辅佐重心转向刘禅。否则的话,非但东州士族没法交代,刘备这里也难以过关。
所以,在这场“夺嫡之争”中,刘禅甚至都没亲自下场,刘封便因自己的擅作主张,成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看到第一段就不想看了,刘封本不姓刘。
狗屁不通的文章,最基本的问题都搞不清楚还来写文章,刘封家族是罗候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