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这么强大,吴蜀两国为什么不往东南亚与沿海地区发展?

颗粒 2023-03-14 16:11:35

按曹魏谋士刘晔所说,魏国占天下十之其八,吴蜀两国不过各据一州。土地意味着人口与资源,因此吴蜀两国联起手来,也只能勉强抵抗。

若非曹魏政权同时要镇压意图作乱的北方士族,时刻作乱的北疆游牧族与西域诸国这三方力量,吴蜀两国的生存环境,将会更加艰难。

基于此,有人曾脑洞大开:蜀国有强大弩兵与先进的军工装备,东吴有强大水师与发达的造船业。既然如此,他们为何不分别向东南亚与沿海地区发展呢?

立国前提是复兴汉室

蜀国为什么不往东南亚发展?其中一个原因,与“诸葛亮为何要坚持北伐”是一个道理,或者再换一种说法:蜀国为何不安安稳稳地发展,偏安一隅,过着“快乐生活”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名声”的拖累。须知,刘备能立足于蜀地,得益于其“汉皇后裔”的身份。凭借这一点,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在名义与血统上便占据了正统。不管刘备、诸葛亮等人再有别的想法,但最起码,他们对外的“口号”,就是与曹操这个“国贼”“汉贼”抗争。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以汉政府的名义行事,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正因如此,刘备才要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名义,对其进行抗争。

所以在创业早期,刘备得到了很多便利。凭借“抗曹先锋”的身份,袁绍、刘表、孙权等人皆对刘备礼遇有加,因为后者的存在,让他们能“光明正大”地与曹操对抗。

刘备称帝时,把国号立为“汉”,也是在表明蜀国的坚决态度:要与曹魏这个“汉贼”抗争到底。因为这个名头,蜀汉政权的存在,便是合法的;但也恰恰是因为这样,诸葛亮才要践行刘备的遗志。

蜀国人口不到百万,曹魏却拥有四五百万人,如此强大的差距,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他之所以坚持出兵,正是要证明:蜀国要坚持与曹魏作斗争。

倘若蜀国偏安一隅,或者改变方向朝着东南亚地区发展,蜀国的“立国之基”便会被动摇。甚至已经去世的刘备,也会被看成“别有用心”之人。如此一来,更别提什么“正统”了。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东吴的情况甚至不如蜀汉。孙权一开始挂靠在蜀汉名下,后来又转向曹魏,成了魏国名义上的藩王。但关于向外开发这件事,孙权是做过不少尝试的。

根据《建康实录》《吴录》等典籍的记载:孙权曾组建大规模船队,令他们南下,前往沿海地区。当时的台湾、越南、日本等地,都留下过孙吴船队的踪迹。

但话说回来,这种巨大的付出,远远超过了回报。虽然孙权见过“罗马人”,但东吴当时并未能与其他沿海地区展开稳定的贸易往来。换言之,东吴的多次大航海运动,固然在历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但对当时的吴国来说,它却没有带来太高收益。

反之,东吴军队还曾因为水土不服而损失惨重。仅仅是在台湾,东吴水军便染上了疫病,加之当地高山族的进攻,导致这么一支数万人规模的船队,到后来只剩下了几千人。

蜀国的情况不比东吴。在人口方面,蜀汉的劣势更为明显;而且从蜀道的开发上而言,想要往东南亚地区发展,无疑是不太现实的。

一方面,是蜀国拿不出足够的人口对贫瘠的东南亚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崎岖的山道与难以预测的地势,会让蜀人损失惨重。

吴蜀两国各有小心思

在当时,东南亚与沿海地区并非是发达地区。当时的台湾,被称为“夷州”,正是因为当地还停留在公有制社会,过着非常落后、野蛮的生活。一般情况下,开发这样的地区,需要花费极大代价,这是大一统王朝才能支付得起的。

当时的东吴与西蜀,虽然名义上为联盟,但经过南郡之战与夷陵之战,双方早就各怀心思。在荆、益二州交界的秭归、夷陵、永安、宜都一带,吴蜀两国都驻守了规模不小的军队。

两国合力开发外援,都会遇到极大阻力,更别提自己单独开发了。因此,吴蜀两国纵使有这样的心思,但在前景不明且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们断然不会做出这种冒进之举。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