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2岁的付高军是一名来自上海的退休工程师。他是出了名的养生达人,尤其是看到身边的同事、老街坊们上了年纪之后不是这里生病,就是那里疼痛之后,他对自己的身体保养得格外上心。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一日三餐都是以瘦肉、蛋类、鱼类海鲜等优质蛋白质为主,既不担心升高血糖血脂,还能强壮肌肉神经,人人都夸他这样的生活方式肯定能长寿。殊不知,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下暗藏着危机。

2016年5月16日,早上付高军一起床就感到浑身疲乏无力,他挣扎着坐起身来,很快就感到四肢无比的沉重,身体就像是被无形的大石头重重压着一般。付高军靠在床头好一会儿才慢慢起身。老伴见他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精力充沛,刷牙洗漱都软绵绵的,没走几步就开始气喘吁吁,于是关心地询问他是不是生病了。付高军连忙摆手表示自己身体没问题,可能就是缺钙了,买点营养品吃就好了。
当天傍晚,付高军像往常一样去公园晨练,可不知为何,平时轻松拿起的太极剑此时此刻却感觉重如千斤,他不得不练一会儿就停下来休息。就在付高军坐下准备歇一会儿时,一股难以忍受的胀痛迅速从他的后腰传来。腰部就好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勒住一般,肌肉紧紧绷住,稍微做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无法言说的疼痛。付高军皱着眉头伸手按了按腰部,却发现疼痛并没有因此减轻,反而愈演愈烈。于是,回到家后的付高军立马找出两块膏药贴上,这才感觉舒服了不少。
一直到6月3日,这天半夜付高军被一股急促的尿意唤醒,他睡眼惺忪地来到洗手间。没一会儿,他的目光就被小便池里那一抹异常的浓茶色所吸引。付高军顿时瞪大了眼睛,这才发现自己的尿液不再是健康的淡黄色,而是变得像泡了许久的浓茶一样,颜色深褐,甚至有些接近红棕色。

马桶壁上还挂着久久未消散的泡沫,付高军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心中涌起一丝担忧,有些犹豫要不要去医院做检查。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他就发现自己的脚踝肿胀得厉害,浮肿的双脚连袜子都穿不进去。付高军疑惑地轻轻一按,一个手指大小的凹陷很快出现在脚上,并且久久不能恢复。这下他知道自己的健康可能真的出了问题。心想不能再拖延,于是立即去了附近的医院挂号检查。
到达医院后,医生根据付高军的情况为他安排了血生化、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尿常规:红细胞: 50-80/HPF,白细胞:2-3/HPF,PRO 3+;肾功能:血肌酐: 261μmol/L(↑),尿素氮:18mmol/L(↑),肾小球滤过率: 35ml/min/1.73m²;肾脏超声:双肾体积增大,皮质增厚,血流信号丰富。
医生神情严肃的对付高军说道:“付大爷,您这是典型的肾炎,这个您平时大量摄入高蛋白质食物有很大的关系。当人体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后,就会增加肌酐的外部来源。而肌酐水平的高低,又恰恰能反映一个人的肾脏功能。因此,除了吃药以外,您之后可一定要合理摄入蛋白质。否则,按照您目前这个肌酐水平,再不控制,迟早得走上肾脏衰竭的道路。”

付高军听后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回到家后他就一直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每天按时按量地服用那些治疗药物,从没落下过。此外,付高军还放弃了以前十分不均衡的饮食方式,每天按照健康食谱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肌酐,他还坚持每天多喝水,桌上总是放着一个大水壶,时不时就喝上几口,来帮助肾脏排毒。改变起来虽然有些困难,但付高军觉得为了健康,这些改变都是值得的。
就在付高军信心十足的想要调理好身体时,意外发生了。8月11日,这天付高军正在给可爱的小孙女视频通话。突然,一阵强烈的恶心感突然袭来,像是一阵惊涛骇浪,瞬间冲垮了他的身体防线。付高军放下手机猛地弯下腰,双手紧紧捂住肚子,干呕了几声后,嘴里瞬间喷射出一大滩呕吐物。
豆大的汗珠也开始从他的各处皮肤冒出来,顺着脸颊滑落,汗水很快湿透了他的衣服。手机对面的孙女还在不停地呼唤着“爷爷”,可付高军的脸色早已煞白,嘴唇也有些发紫。有了上次经历后,付高军的老伴见状赶紧把扶到了医院。

付高军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次恶心呕吐竟然是因为体内的肌酐过高,从而伴随这体内毒素的不断积累。一旦这些毒素可能刺激胃肠道,就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他的肌酐值居然瞬间飙升到了471umol/L,肾小球滤过率也猛跌67ml/min。付高军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从小就是人群中精英的他,怎么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降肌酐方式错了。
于是再次出院的他决定主动出击,开始仔细回想自己之前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付高军就像一位执着的侦探,四处寻找线索,每次碰到学医的亲戚都会虚心请教,不仅详细地询问病情、治疗方法,还认真听取任何一个可能的建议。闲暇之余,无论是枯燥的医学书籍,还是复杂的学术论文,付高军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钻研,从而定制出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恢复方案,并认真执行。
2017年4月22日,付高军如期来到医院复查。当检查报告打印出来,他一直紧张地盯着那个数字——82umol/L!付高军一时激动地手微微颤抖着,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止是他,拿到检查报告的医生也是满脸的震惊和难以置信,“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医生惊叹道:“我从医这么多年,见过无数患者努力控制病情,但像你这样能能在短短时间内就把肌酐值降得这么低,还降到正常范围的,真的是头一次见!要知道,降低肌酐原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老年人每增加一岁,肾脏的功能就下降一分,因此想要迅速降低肌酐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你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付高军也难掩激动,正当他准备继续和医生交谈时,许多在附近候诊的患者都围了过来。他们听说了付高军的事情,语气中满是羡慕和好奇,“付大哥,你真是太厉害了!是认识了什么专家教授,还是吃了什么神药吗?明明我们和你情况差不多,可就是控制不下来,能不能也教教我们啊?”
付高军看着这些渴望的眼神,顿时感同身受,于是大方地对大家说:“其实,降低肌酐水平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困难,我只不过仔细分析和总结了自己之前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不过我注意到很多高肌酐的患者都只知道多喝水、清淡饮食、遵医嘱吃药,其实光做到这3点是远远不够的。我这2种方法,简单容易,而且不花一分钱,只要做好了绝对能够事半功倍,从此稳定肌酐不是梦!”

随后,付高军说道:“其实就两件事,一个是科学地喝水,一个是动起来让肾脏不再‘冰封’。不花钱,但贵在坚持。肌酐不会骗人,你的每一个动作,它都记得。”这就是他的经验,也是很多肾病患者常年忽略的关键盲点——不是做得不够多,而是没做对、没坚持。
很多人控制肌酐只知道三个常规要点——多喝水、清淡饮食、遵医嘱吃药。这三点确实重要,但它们只是维持现状的“保守防线”,对已经升高的肌酐,并不能形成“主动进攻”。付高军当年就是卡在这个阶段——该吃的药没断,盐少油轻不敢碰,每天一瓶矿泉水灌得比谁都勤,但肌酐还是稳稳地往上爬。直到她改变了两个细节,才让肌酐“掉头回落”。

第一件事,他调整了“喝水时间”和“喝水方式”。表面上看他喝得并不比别人多,但关键是他把喝水的“频率”控制得极好,形成了一种温和稳定的“肾脏冲洗节奏”。很多人以为“多喝水”就是一早起来咕咚咕咚喝三大杯,付高军却恰恰相反,他每次只喝150毫升左右的温水,但从早上6点半起,每隔一个半小时喝一次。也就是说,他让自己的肾脏像小溪流一样不断接受温和的冲刷,而不是洪水般的灌注。他说:“你让一个本来就负担重的肾脏去接大水流,是在逼它崩溃。肌酐不是吓跑的,是洗走的,慢慢冲、轻轻排。”
他还特别强调——睡前两小时不喝水,半夜不强迫起夜。因为肾病患者常有夜尿多的困扰,水喝得太晚,反而打乱了夜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节律,结果第二天反而更疲劳,肾功能恢复得更慢。他用“低量多频”的喝水方式替代了传统的“猛灌法”,让肌酐下降过程不再是撞运气,而是走规律。

第二件事,更让医生佩服——他坚持每天做“肾区热敷+抬腿呼吸操”,这项看似简单的小动作,实际起到了大作用。付高军回忆,当年看了一本国外关于“肾区微循环”的科普资料,提到“低体温状态会导致肾脏微循环持续收缩,降低代谢产物排出能力”。他就每天用一个热水袋,在腰后肾区左右交替热敷20分钟,维持局部温度略高于体温。
同时,他并不只是静静坐着热敷,而是在热敷过程中做了一套自创的“呼吸抬腿操”:仰卧时,每吸一口气抬腿3秒,呼气时放下,左右交替30次。这样能同时刺激腹压、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和肾动脉供血,每次做完都会觉得肾区暖暖的,头脑也清清的。长期坚持下来,不仅水肿少了,连原本压不下来的尿蛋白也明显下降。
这两件事看似简单,却从“肾脏微循环”和“代谢节律”两个关键点切入,弥补了传统控肌酐手段的不足。他不靠偏方,也不靠补药,靠的就是科学节律和持续执行。
内容资料来源:
[1]周锴雯,赖飘,王敏红,等.老年人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和躯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25,39(03):232-235+248.
[2]邢辉,朱靖.肌酐/胱抑素C值与衰弱发生风险的关系[J].中医临床研究,2025,17(02):123-127.
[3]白成丽.基于血肌酐和胱抑素C的肌酐肌肉指数与慢性肾脏病肌少症的关联[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4,29(06):644-648.
(注:《62岁上海老人肌酐从471,半年降到82,医生:3个降肌酐方法值得借鉴》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