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暂缓关税政策,意欲何为?

樊稠我见 2025-04-11 02:45:04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宣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全球市场引发巨震,股、债、汇、黄金暴跌,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和混乱。关税政策迎来的并非意料中的美国制造业回流,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反对声浪。

从华尔街的恐慌性抛售到各国政府的严厉谴责,从行业协会的疾呼到经济学界的普遍质疑,充分说明,世界各国对特朗普政府这套单边主义的贸易逻辑,根本不买账。

面对这一局面,特朗普不得不调整策略,4月9日,他突然宣布,决定暂缓对大多数国家加征的最高额关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特朗普9日宣布暂缓对75个国家课征对等关税,但仍然保留对中国原本设定的严厉关税措施。

特朗普解释称,鉴于超过75个国家已致电美国的代表机构,就与贸易、贸易壁垒、关税、汇率操纵以及非货币性关税等相关议题进行谈判以寻求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国家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未以任何方式、形式对美国进行报复,他已批准实施为期90天的暂缓。

特朗普表示,将会给予上述国家90天的喘息时间,暂时停止这些关税的执行,借此让市场情绪稍稍回稳,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贸易谈判留下缓冲空间。“在此期间,大幅降低(这些国家)对等关税至10%,暂缓措施立即生效。”不过,白宫不愿透露暂缓措施将涵盖哪些国家,以及与75个国家进行谈判需要多长时间。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对记者说,90天的暂缓是各国希望与特朗普政府谈判达成协议以降低关税的结果。“我们有超过75个国家与我们联系,我想今天之后会有更多。”他表示。

特朗普为何突然改变决定?主要原因是全球对美国关税的激烈反应程度,超出了他之前的预料。绝大多数国家均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持反对态度,由此激起全球一波普遍而强烈的反对浪潮。

1、关税政策违反基本经济学原理

对此,绝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无论其政治立场如何,都对大规模、高额度的关税持否定态度。因为关税的本质是一种税收,其负担最终并非由出口国承担,而是主要转嫁给进口国的企业和消费者。特朗普政府宣称关税能增加财政收入、减少逆差、保护本国产业,但经济学原理和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这种效果往往有限甚至适得其反。

远的不说,就拿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税实践来看,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美联储等机构的研究均表明,加征的关税成本几乎全部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导致物价上涨,并未显著缩小贸易逆差或大规模促进制造业回流。

相反,它引发了贸易伙伴的报复性关税,沉重打击了美国农业、汽车等出口导向型产业。如今,范围更广、税率更高的“关税2.0”的实施,其潜在的通胀效应和经济拖累作用更令经济学家们忧心忡忡。

高盛预测平均15%的对等关税可能将美国核心通胀推高至3.5%,这对于仍在努力控制通胀的美联储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智库更是警告,全面关税战可能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这种基于经济理性的反对,构成了最广泛的基础。

2、引发世界各国的关税反制

众所周知,贸易向来都是双边和互利互惠的,特朗普这一简单粗暴的单边关税政策必然会遭至来自国际社会的反对,以及世界各国的关税反制行动。中国第一时间宣布了对等的反制措施,瞄准了美国的农产品、飞机、汽车等关键出口领域,让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苦不堪言。

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和重要贸易伙伴,虽然在具体应对上可能有所差异,但对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普遍持批评和反对态度。

尤其是欧盟,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不合理且具有破坏性,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损害。因此,欧盟决定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以报复特朗普政府对欧盟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的行为。

3、关税政策受到美国产业和商界的强烈反对

美国国内产业界和商界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异口同声的说“不”,因为他们是关税政策最直接的“体验者”。尽管特朗普声称要保护美国产业,但全球化时代,供应链早已深度融合,许多美国企业严重依赖进口零部件、原材料或成品进行生产和销售。从科技巨头到零售商,再到中小企业,无不感受到成本飙升和供应链中断的巨大压力。

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全国零售联合会(NRF)、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等代表广泛商业利益的组织纷纷发声,警告关税将损害企业竞争力、扼杀就业机会、最终伤害美国消费者。

苹果公司依赖中国组装iPhone,亚马逊平台充斥着来自全球的商品,英特尔需要向中国出口芯片,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商依赖进口商品维持低价策略。对他们而言,高额关税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压缩,甚至可能迫使他们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抑制消费需求。

而取消“小额豁免”更是对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影响了无数依赖平台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他们通过游说、公开信、媒体发声等多种方式,向政府施加压力,试图阻止或至少缓和关税政策的冲击。这种来自经济活动主体的反对,具有极强的现实说服力。

4、特朗普意识到关税政策有些过激,需要及时纠偏

特朗普承认,市场因素影响了他的决定。当被问及为什么决定关税暂停时,特朗普坦承,是因为外界的反应开始让人有点害怕。他说:我觉得大家似乎都有点慌了,有些过度紧张,开始失去理性,最后他特别强调,这次的暂停措施完全是发自内心。

特朗普表示,他在做出这个决定前,这几天一直都在不断思考,最后终于在周三一大早敲定相关细节。特朗普还表示,他特别关注债券市场,似乎是指对近期美国国债的需求急剧下降和收益率急剧上升的关注。

长期以来,美国国债被认为是金融混乱时期的避风港。而在新一轮关税生效、且中国宣布新的反制措施后,美国国债接连遭遇大抛售,10年期美债收益率周三一度上升至4.5%以上。

在暂缓征税消息发出后,10年期美债尾盘时回落至4.382%,上升12个基点,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4个基点至3.768%。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时集体暴涨,其中纳指涨超12%,创史上第二大单日涨幅。

对于特朗普暂缓关税实施,资产管理公司SLC执行长穆拉基表示:特朗普这次的转弯,证明他其实很在乎市场的反应,也懂得在政策走过头时及时收手。我认为这对市场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显示出市场仍然拥有制衡的力量,政府并不能恐害市场。

对于接下来的谈判,贝森特称,

正在进行的75个谈判,每一个都是“量身定制”,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创造了“谈判杠杆”。不过,他随后表示,对进口汽车、钢铁和铝征收的单独关税将继续保留,而对木材和药品等商品征收的计划关税也将保留。

特朗普关税政策下一步将如何演绎?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然而,暂缓关税政策后,中国已成为这一轮美国关税大棒的重点打击对象,不过,中国的对等反制行动已经开始付诸实施。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9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公告称,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与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9日晚表示,中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美方征税措施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此次再加征50%关税,是错上加错,凸显美方措施的单边霸凌本质。

中方将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坚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中方9日发布的其他措施还包括,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对赴美中国游客发布风险提示。提示说,近期,由于中美经贸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内安全形势,文化和旅游部提示中国游客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谨慎前往。

同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预警说,近日,美国俄亥俄州通过有关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华消极条款,对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教育部提醒广大留学人员,近期选择赴美有关州学习时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0 阅读:0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