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北伐:金军战斗力下滑,与南宋能打赢是两回事

2025-02-24 09:20:19

在1141年的时候,南宋与金国之间签署了一个重要的协议,也就是绍兴和议。通过这个协议,南宋方面做出了向金国称臣并且缴纳贡赋的决定。在这之后,金国的名将兀术便返回了北方。时间来到1148年,这一年兀术因病离世了。就在他临终之前,还特意对金国的熙宗皇帝说了一番话。他提到,如今金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和南宋的军队相比,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所以,他告诫熙宗皇帝,千万不要轻易地对南宋发动战争啊。

在历史的进程中,金军与宋军的战斗力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而到了1140年的时候,双方战斗力的对比达到了一个特殊的峰值状态。在那个时期,南宋军队这边的情况挺值得一说的。南宋军队的单兵作战能力相当不错呢,士兵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较强的战斗素养和个人作战能力。而且,在局部作战方面,南宋军队更是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说在一些小规模的战役或者特定区域的战斗当中,南宋军队往往能够凭借自身的战术安排、士兵素质等因素,取得较为有利的局面。也正是因为南宋军队具备了这样的作战能力,在单兵作战和局部作战上都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所以这就成了当时的皇帝赵构敢于发起北伐中原行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啦。毕竟,有了一定的军事底气,才会有这样进军收复失地的举措。

在1140年进行的绍兴北伐时期,金国和南宋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那金国当时具体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当时金国的政局处于动乱不安的状况,内部局势颇为混乱。而且其军队的战斗力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情况。要知道,曾经金国可是相当厉害的,在10年就灭掉了辽国,之后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攻破了北宋,那时候的金国军队可谓是战斗力超强。可到了1140年绍兴北伐这个时候,和之前灭辽破宋时相比,真的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

在公元1114年的时候,阿骨打成功建立起了金国。不过呢,那个时候的女真族其实还尚未完全脱离原始部落的那种状态哦。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金国所实行的勃极烈制度下的贵族们,他们所拥有的力量可是相当强大的呢。这些贵族的势力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已经对皇权产生了不小的挑战啦,也正因如此,双方之间的矛盾那是接连不断地出现。

话说在金朝的时候,金太宗居然私自去拿国库里面的酒来喝呢。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就过去了哦,结果被国相那一派系的宗翰知道了,宗翰那可是个很讲规矩的人,他可不管你金太宗是什么身份呢,直接就按照规矩,给金太宗杖责了二十几大板,让金太宗好好记住这教训。还有呢,金太宗心里,一直想着要册立自己的儿子宗磐作为储君呢,而且他还打算采用中原那边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行事。可哪能事事都如他所愿,宗翰又出来了,他可不同意金太宗这么干呢,硬是把金太宗这打算给搅黄了。没办法,金太宗也只能乖乖遵守他们金朝自己的勃极烈制啦,最后让阿骨打的嫡孙完颜亶来继承皇位咯。

宗翰这个人呢,行事十分嚣张跋扈,不过他手底下可是有着不少能人。这样的情况,皇帝哪能容忍得了呢?到了1135年的时候,完颜亶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金熙宗。要说起来,宗翰在之前可是有拥戴新皇继位的功劳的。然而,金熙宗心里有着自己的盘算,他一心想要强化皇权,在他看来,宗翰权力太大对自己不利,所以势必要想办法把宗翰从权力核心的位置给挤出去,让他不再对自己的皇权构成威胁。

在金熙宗当政的那个时期,金国的内部可是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呢。这争斗可不得了,太祖系、太宗系、国相系、盈歌系,这几大势力都纷纷被卷入其中啦。在这场残酷的权力博弈过程里,好多曾经为金国开国建立过赫赫战功的大臣,还有那些威名远扬的名将们,都不幸在这场争斗中丢掉了性命。就这么一直折腾到了1140年的时候呢,大家发现金国当时的情况变得很特殊了。整个金国,要是论能够担当挂帅出征这样重任的将领,居然就只剩下兀术这么一个人啦。要知道呢,在金国刚刚建立的那几年,兀术在众多将领当中,其实只能算是处在二线位置的将领,并不是那种最顶尖、最受瞩目的核心将领呢。

咱们来说说这事儿啊,兀术最后能占得优势,可不能单纯说是他军事能力有多厉害哦。实际上呢,这是他和金熙宗合作所带来的结果。而且还有个原因呢,就是兀术相对来讲没那么强,这么一来呢,也就没有变成大家都针对的目标啦。您瞧啊,原本金国那些将领里,最能打仗的像宗翰、希尹,他们最后都出局了呢,宗辅呢,也因为生病去世了,还有完颜昌,这人更是直接被杀掉了。这么多厉害的人物都有了这样那样的变故,到最后,就只能让兀术挑起大梁,承担起重要的职责啦。

女真这边的情况可不太乐观。先是经历了一连串的内斗,这可把自身的力量给折腾得够呛。要知道,女真原本的人数就不算多,而当年那些跟着阿骨打一同起义的将士们呢,如今要么已经离世,要么就是年事已高,没了当年的战斗力。如此一来,金军本部的兵马数量就变得少得可怜啦。而且还有个情况呢,在进入中原之后,这些女真人的生活水平可是大大提升了。很多猛安谋克户都逐渐有了自己的家产,日子过得相对安稳起来。这时候再让他们去打仗,他们可就没什么积极性了,毕竟谁也不想轻易舍弃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生活和那份家业。

在1139年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金军的战斗力出现了下滑的态势。而在金国这边呢,完颜昌、完颜宗磐以及完颜宗隽这几个人,他们出于想要争夺更多权力的目的,便一手策划并推动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和南宋签署了所谓的“天眷和议”。通过这个和议,金国做出了割让陕西、河南两地的决定呢。

大家知道吗,当时河南、陕西可都在金国的掌控之下呢。那为啥后来金国又主动把这两块地方给吐出来了?这其中是有缘由的哦。金国的完颜昌其实也是很无奈的,因为他心里没底,没把握能打得赢宋军呢,特别是那种长期的拉锯战,他更是心里犯怵。就像南宋的丞相吕颐浩说的那样:“达懒呢,是有谋略但是害怕打仗;兀术呢,则是只有勇力却没啥谋略。”从这话也能看出金国方面的一些情况,所以面对和宋军可能的战事,完颜昌确实不敢轻易行动,这也就导致了后来金国主动让出河南、陕西等地的局面啦。

在当时的情况下,金朝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状况,那就是曾经能征善战的名将们渐渐没了往日的风采,数量也越来越少啦。而那些猛安谋克户呢,他们开始安于现状,尽情地享受起生活来。这么一来,金军整体的战斗力就出现了严重的下滑情况。这其中的问题,金朝的兀术心里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其实不只是他,南宋那边也同样察觉到了这一点哦。要是金军还像以前那样厉害,南宋这边肯定不敢轻举妄动。就说那次绍兴北伐吧,南宋的赵构竟然有胆子主动去迎战南下的兀术军团呢。要是金军战斗力没下滑,赵构应该做的恐怕就是赶紧逃跑啦,说不定还得躲到海上去,好避开金军的锋芒。

金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走下坡路的态势了。而与之不同的是,宋军这边的情况却有所变化,其战斗力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回想一下靖康之变那个时期,北宋当时最具战斗力、最能打的西北军在那场变故当中几乎是全军覆没了。这样一来,到了赵构掌权的时候,他手底下压根就没有一支能称得上像样的军队,而且也找不出什么拿得出手的名将呢。

在1140年这一年,宋军这边的情况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呢。先来说说西部战场吧,有吴玠、吴璘这两兄弟在那儿坚守着川陕防线,他们守得可严实了,把金军牢牢地挡在了外面,使得金军根本没办法打进四川去。这么一来呢,南宋在长江上游的局势也就没啥可担忧的啦,一直保持得挺平稳的呢。

在南宋时期的京湖战场以及两淮战场之上,宋军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持续战斗。在此期间,那些中兴名将们可是经历了诸多磨砺。他们先是在与起义军以及伪齐军的对抗当中,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实战,逐渐积累起了宝贵的作战经验。而且,这些名将们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收编各路起义的人马。像岳飞、韩世忠、张俊、刘锜、王德等将领,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自身所率领的队伍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呢,从而在后续的军事行动中更具战斗力啦。

在公元1137年的时候,金国做出了一个重大举措,那就是废掉了所谓的“伪齐”政权。这一变动之后,金国的疆域就直接和南宋的疆域连接起来了,双方的领土开始有了接壤的情况。不过呢,当时金国这边有个叫完颜昌的人,他所秉持的策略是主张和南宋进行议和的。也正是因为完颜昌的这种议和主张在金国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吧,所以在那段时期,南宋和金国之间并没有发生太多激烈的战事,可以说整体上还是处于一种相对较为平和的状态呢。

在1139年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兀术居然把之前签订的天眷和议给撕毁了,然后又一次发动了向南的征战行动。不过呢,这时候的宋军可跟以往大不一样啦。以前的宋军,那真的是太弱了,只要一跟敌军碰上,马上就会溃败,甚至听到敌军要来的风声,就吓得赶紧逃跑。但到了1139年这时候呢,宋军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它不再是从前那支软弱可欺的队伍啦,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一支汇聚了众多精兵悍将的威武雄师呢。

在1140年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兀术发起了南征行动。面对这样的局势呢,赵构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下令展开北伐作战。在这次北伐的布局当中,吴璘负责西线的战事,岳飞则处在中路承担作战任务,而韩世忠和张俊他们二人呢,是在东路来全面应对金军的来袭,就这样,各方力量纷纷就位,准备与金军展开一场激烈的对抗啦。

在历史上的绍兴北伐时期,宋军那可是呈现出一片士气极为旺盛的景象呢,而且军中名将是纷纷云集于此哦。当时宋军所集结起来的兵马总计达到了20万之多,那场面,真的是声势浩大,十分壮观呢。可再看看金军这边的情况,就显得比较糟糕啦。在他们的阵营当中,除了兀术这个人比较能打仗之外,就几乎找不出其他特别出众的名将啦。并且,他们的女真兵数量其实并不多哦,在作战的时候,大多都是靠着所谓的“签军”来进行战斗呢。

咱们来从南宋和金兀术双方将领以及士兵的角度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按道理来讲呢,南宋这边是很有优势的,稳赢的可能性相当大,甚至可以说去吊打金兀术都不是什么难事呢。而实际的情况也确实如此哦,宋军在作战过程中真的是狠狠地吊打了金兀术。在那些局部发生的战斗里头,金兀术被宋军打得那叫一个惨,完全没了往日的威风,只能是抱着脑袋到处逃窜,那模样别提有多狼狈啦。

金军存在一个情况,那就是兵力方面比较有限,而且军中也没多少特别厉害的能人。在这样的局面下,兀术没办法,只能在中路以及东路这两个战场上不断地来回奔波迎战。先来说说中路战场这边的情况吧。兀术一开始是去攻打顺昌这个地方,可没想到,在这儿他碰上了硬茬子刘锜,一番交战下来,兀术被刘锜打得大败而归,这一仗那可是相当精彩,宋军仅仅用了2万人马,就成功击败了金军多达10万人的军队呢。把顺昌这一战打完后呢,兀术紧接着又跑到河南那边去了,为啥去那儿呢?因为要和岳飞对战。这一打可就打了三场呢,结果呢,这三场仗兀术是一场都没赢,全都以战败而告终了。而且在这几场战斗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特别惊险的事儿,那就是兀术有一回差点就被杨再兴给活捉了,这可真够狼狈的。

那时候啊,中路这边的情况还没处理好呢,结果东路的张俊、韩世忠又带着军队攻了上来。这可让兀术头疼不已,没办法,他只好改变策略去攻打淮西。可谁能想到呢,在楚州这个地方,兀术就被韩世忠给打得往后退了,吃了个败仗。再说说柘皋之战吧,在这场战斗里,兀术手下的前锋大将韩常可惨啦,被刘锜、王德、杨沂中这几位将领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就像是被“吊打”一样啊。这一战下来,金军那是输得一塌糊涂,损失极其惨重呢,尤其是他们那两支特别厉害的骑兵队伍,也就是铁浮屠和拐子马,都遭受了重创。

在诸多局部战斗当中,不管是中路这边的情况,还是东路那边的局势,兀术所带领的军团最终都是以战败收场的哦。就拿攻坚作战来说吧,在顺昌这个地方,兀术和刘锜对上了,结果呢,兀术输给了刘锜;还有在楚州的时候,他又碰上了韩世忠,同样也是吃了败仗呢。要是说到野外决战的情况,在郾城、颍昌、临颍以及朱仙镇这些地方,兀术的军团可都没占到便宜,全都输给了岳家军。另外呢,柘皋之战的时候,兀术面对张俊军团以及刘锜率领的八字军,最后还是败下阵来啦。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胜利之后,赵构心里那可是充满了信心呢。仿佛只要顺着这势头继续下去,消灭掉兀术率领的军团,进而收复中原大地,甚至一路打到金国老巢直捣黄龙,建立那千秋万代都值得传颂的丰功伟业,都已经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事儿啦。可哪知道呢,现实却无情地给赵构以及宋军泼了一盆冷水。要知道,宋军虽然取得了多达一百次的局部战斗的胜利,可这些局部小胜加起来的影响力,都远远比不上金军在一次大规模决战当中获胜所带来的影响啊。毕竟一场大决战的胜负,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双方整体局势的走向呢。

在淮西展开的那场大决战中啊,赵构做出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安排。他派遣了张俊、岳飞、韩世忠以及刘锜这四路兵马,让他们从不同方向一同对金兀术的军队形成夹击之势。不仅如此呢,赵构还把自己所统领的御林军,足足有三万人之多,交到了杨沂中的手中。他满心期望着通过这一次大规模的会战,能够一举消灭金兀术的势力,从而将靖康之变所带来的奇耻大辱彻底洗刷干净。

咱们来说说大决战这件事儿,它可不是那种各干各的单打独斗就行的,而是得讲究配合、讲究协调,参与其中的人必须得有大局意识呢。就拿南宋来说吧,在这方面可就明显做得不咋地啦。当时那些将领们,各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结果呢,本来应该是组织起大规模的会战,去和金军好好较量一番的,可最后却变成了宋军只用局部的兵力去迎战金军的主力部队。您想啊,这样的局面,宋军能不输吗?那可就怪了呢。

岳飞心里是想着直接奔赴河南地区的,他的目标是拿下开封和洛阳这两座重要的城池,对于淮西那块地方,他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而张俊呢,他可不愿意看到岳飞过来跟自己抢功劳,岳飞呢也清楚不能轻易去得罪张俊,所以在这方面也有所顾虑。再说说韩世忠,张俊同样不希望韩世忠来得太快,在他看来,韩世忠只要到最后能适当地过来做个收尾的工作就行了。还有刘锜就更可怜啦,在柘皋之战结束以后,他就遭到了张俊的排挤。不仅如此,张俊还安排王德、杨沂中去战场上耀武扬威,这可真是让刘锜的处境愈发艰难了。

淮西呢,它可是张俊负责的战区哦,而且在宋金战争当中,这淮西可是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呢,堪称决定战争走向的主场。您想啊,要是在淮西会战当中打了败仗,那后果可就严重啦,金军就能够长驱直入,直接朝着江浙这边奔过来啦,并且还会把他们的主力部队都压向建康、杭州这些重要的地方呢。正因为淮西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所以赵构那是相当重视淮西这块战场,可谁能想到呢,最后的结果却是特别凄惨呐。

绍兴年间开启了北伐,刚开始的时候,宋军那可是接连取得胜利呢,形势一片大好。可让人纳闷的是,最后怎么就输了呢?这其中的原因,还真不是因为宋军的将士们没本事、不会打仗,也不是说金军就强大到不可战胜的程度。主要的问题出在宋朝的军政体系方面啦。在前线作战的时候,缺乏一个能统一进行指挥调度的强有力核心,各个将领之间呢,配合起来也不怎么得力,这样的状况下,要想打赢那种关键的决战,可就太难太难啦,所以最后才导致了北伐以失败告终。

咱们来说说军事指挥体系这个事儿,不管是南宋时期呢,还是北宋时期,都一直没把它给搞明白喽。那为啥搞不清楚呢?这其实和宋朝当初立国的情况是有关系的。要是真把军事指挥体系这问题给弄得明明白白的了,说不定宋朝也就不存在啦。不过呢,要是宋朝的皇帝特别厉害,能够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在军队当中建立起崇高的威望的话,那这军事指挥体系不清楚的问题,倒也有可能给解决掉呢。

绍兴年间展开的北伐行动,最终南宋方面是以失败告终了。不过呢,在这一过程当中,金军的将领兀术心里可是十分清醒的。他很清楚地察觉到,经过一系列的战事折腾,金军自身的实力已经变得相当虚弱了。而且,他也了解到南宋那边内部存在着各种倾轧争斗的情况。鉴于这些状况,兀术就向金熙宗提出了建议,他觉得当下应该让军民们休养生息才是,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动用兵力去打仗了。应当先好好地积攒自身的力量,耐心等待新的合适时机出现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打算呢。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