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梅殷溺水,国舅徐辉祖善终,朱棣区别对待建文旧臣

2025-02-24 09:18:59

在1405年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那天,梅殷像往常一样去上朝呢,当他走到一座桥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谭深和赵曦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竟然把梅殷使劲儿地挤到水里去了。这梅殷掉进水里之后,就不幸离世了。梅殷的死讯传出来以后,他的妻子宁国公主得知了这个噩耗,那心里别提多生气啦。于是呢,宁国公主就径直进了宫,见到朱棣之后,便气冲冲地斥责起他来。宁国公主质问朱棣说:“你为什么要让人杀了梅殷?怎么能这么不讲情面呢!”面对宁国公主的质问,朱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好,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只好说梅殷是被他的仇家给杀害的,还表示自己一定会去处理那些所谓的仇家,不会让梅殷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无辜”地死去。

在1407年的时候,徐辉祖于自己的家中因病离世了。这时候呢,朱棣给出了一个理由,说是“中山王不可以无后”,就依照这个说法,让徐辉祖的儿子徐钦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而且还是世袭罔替的那种哦,就是说这个爵位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呢。大家发现没,有这么两个人,他们都是“建文旧臣”,并且还都和朱棣有着亲戚关系呢。其中一个是梅殷,他最后是溺水而亡的结局;另一个就是徐辉祖啦,人家可是得以善终的。那这就奇怪了,朱棣为啥要这么区别对待他们俩呢?依笔者来看,其实是梅殷和徐辉祖两人不同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各自最终的命运呢。

梅殷是河南商丘人,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宁国公主的丈夫,而且呢,他可是朱元璋极为喜欢的女婿呢。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时期有个驸马爷欧阳伦,最后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可梅殷和他比起来,那真的是相当幸运啦,起码在朱元璋当政的那个时代是这样的哦。在1378年的时候,梅殷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那就是迎娶了宁国公主。婚后,他们的小日子过得很不错,还生下了3个儿子呢,分别给他们取名叫梅顺章、梅永贞、梅景福,一家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其乐融融。

1398年的时候,朱元璋因病去世了。在他临终之际,留下了一道密诏,这密诏的内容呢,是让梅殷来辅佐朝政,去协助朱允炆。到了1399年,朱棣在北平那边起兵了,他打出的旗号是“靖难”,然后就率领着十多万的兵马朝着南方进发。这个时候呢,梅殷手底下可是掌管着足足40万的兵马,他带领着这些兵马驻扎在淮安这个地方,其目的就是要阻挡朱棣的前锋部队,不让他们顺利南下。可谁能想到呢,朱棣这人挺有策略的,他采取了奔袭的战术,没有和梅殷在淮安这边过多纠缠,而是直接朝着南京奔袭而去。最后啊,朱允炆没办法,只能逃离京师了。

朱棣当时手握的兵力达到了40万之多,这里面大部分其实是临时招募来的兵勇呢。不过即便如此,这也算得上是一股颇为强大的力量了。要知道,大家说到底那可都是一家人。朱棣呢,对梅殷还是挺给面子的,他就想着让宁国公主给梅殷写封信,在信里表达希望梅殷能够从淮安那个地方往南出发,然后追随自己,这样日后也好一起共享那荣华富贵。

宁国公主心里对朱棣是颇有不满的,所以在兄长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的时候,她并不支持呢。而且,她连给自己的丈夫梅殷写信都给拒绝了。后来呢,朱棣就改派了使者去招降梅殷。这梅殷可真是个硬骨头,二话没说,就对那使者动起了手,把使者的耳朵和鼻子都给割掉了,然后放那使者回去,还说道:“留着你的嘴巴好为殿下讲讲什么是君臣大义。”不仅如此哦,梅殷还派兵去抵御朱棣的军队呢。这可把朱棣气得不行,心里别提多恼火了,可面对梅殷这样的态度,却也实在是拿他没办法。

话说朱棣进入南京之后呢,又一次提出让宁国公主给梅殷写信的要求,然而这一回宁国公主并没有答应他。可朱棣呢,竟拿宁国公主的两个外甥的性命安危当作筹码来要挟公主。在这样的逼迫之下,宁国公主实在是没办法,只好写了一封带血的书信给梅殷送去。梅殷接到公主的这封来信后,心里别提多伤心难过了,思来想去,最后也只能无奈地回到京师,去面见朱棣了。

朱棣心里或许觉得有点对不住梅殷,所以当梅殷到来之时,他竟然亲自出门去迎接,并且很直白地说道:“驸马,你可是辛苦了。”他这举动呢,其实就是想把两人之间那种有些僵的关系给缓和缓和。可这梅殷却丝毫不给朱棣面子,他当即回应朱棣说:“我都没能保卫好皇上,这分明就是做臣子的失职过错,哪有什么辛苦可言呢。”就因为梅殷这番回应,朱棣心里别提多不高兴了。就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当梅殷入朝进见的时候,朱棣迎上前去慰劳说:‘驸马劳苦。’梅殷却说:‘劳而无功罢了。’朱棣听了之后,就只能默默无言了。”

我们来说说梅殷的事儿。梅殷当时会“出言不逊”,其实这是情有可原的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本来就是朱棣先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嘛。就算是宁国公主她本人不太愿意写信去劝降,可朱棣也得考虑考虑他们之间的兄妹情分,怎么能去勉强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儿呢?朱棣这人虽说有时候也讲点情面,可他也不一定就能容忍梅殷老是对他进行“挑衅”,特别是在他自己都已经当上皇帝之后,那心里头可能就更容不得这样的情况啦。

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才得以继位登上皇位的,可打这之后呢,他心里老是觉得不踏实,对曾经效命于建文帝的那些旧臣啊,特别敏感在意。其实呢,要是梅殷能明白事理,懂得收敛锋芒,行事低调一些,不去多嘴谈论那些政务上的事儿,并且和朱棣维持一种比较平和的关系,别把关系闹僵的话,那他安安稳稳度过余生,得个善终肯定是没问题的。但谁能想到呢,梅殷这个人,身上那种书呆子的气息可浓了,他不但一直对朱棣心怀埋怨,而且还丝毫不加掩饰,就那么公然地把这种不满给表现出来了。

《明史纪事本末》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时间久了之后,梅殷心里一直没办法平静下来,常常会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朱棣曾经在夜里派了小宦官悄悄潜入梅殷的住所,去暗中查看情况,结果梅殷知道这事后,更加生气恼怒了。从这些记载能看得出来,梅殷和朱棣两人之间的关系那是相当糟糕的,梅殷呢,还把自己心里头的那些不满情绪给表露出来了,这么做其实是不太妥当的。

朱棣是从藩王的身份登上皇位的。要知道,在古代当皇帝讲究个“名正言顺”呢,他自然也希望能得到建文旧臣的拥戴,好让大家都认可他皇位存在的合理性。在这些建文旧臣当中,有个叫梅殷的。可这个梅殷呢,他不但做不到去拥戴朱棣,反而还表露出了不满的情绪。这可就麻烦啦,要知道,他这样的态度在朱棣看来那可太刺眼了。不过呢,朱棣虽说当了皇帝,可他也清楚自己和朱元璋不一样。朱元璋那是开国皇帝,行事风格强硬果决。朱棣可不敢像朱元璋那样直接就去捉拿梅殷,然后把他给处决掉。那他怎么办呢?他,就想到借助锦衣卫的力量来处理和梅殷相关的事情喽。

在1405年的时候,梅殷依照惯例前去上朝。而此时的朱棣,暗中授予了谭深、赵曦一道口谕,示意他们要趁机对梅殷采取行动。据相关史料记载,就在这一年冬天的十月,梅殷如往常一样入朝。就在这个过程中,前军都督佥事谭深以及锦衣卫指挥赵曦,竟然丧心病狂地将梅殷挤到了笪桥下,致使梅殷掉入水中,最终溺水身亡。可这二人在事后,居然还对外宣称是梅殷自己投水自尽的,试图以此来掩盖他们的恶行。

话说那梅殷溺死之后啊,宁国公主心里可是气愤极了。她二话不说,径直就往宫里去了,见到朱棣后,便当面斥责起他来。宁国公主满脸怒容地指责朱棣,说他全然不顾及兄妹之间的情分呐,最后到底还是对梅殷下了毒手,害了梅殷的性命。朱棣呢,面对宁国公主的斥责,却不敢承认是自己所为。他赶忙狡辩说,梅殷是被他的仇家给杀害的,还表示自己已经安排人去调查这件事情了呢。并且啊,他还说那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就是参与其中的人,现在已经把这两人都给处死啦,仿佛这样就能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似的。

朱棣对之前的事情拒不认账,宁国公主即便心里有想法,可也实在是没什么办法。这时候呢,梅殷的儿子梅顺昌、梅永贞以及梅景福站了出来,他们向朱棣上书,态度很坚决,强烈要求朱棣把事情追查清楚,要为含冤死去的父亲讨个公道,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可朱棣看到他们的上书后,顿时就火冒三丈。他气呼呼地说道:“要不是看在宁国公主的情面上,就凭你们,哪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梅殷的那件事,早就已经处理完了,都已经是过去式了,以后就别再提起来说事儿了,都给我消停点儿!”

梅殷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梅顺昌、梅永贞和梅景福。梅顺昌担任的是中府都督同知这一官职,梅永贞则出任孝陵卫指挥使,还有梅景福,他担任旗手卫指挥使。这三个儿子都获得了相应的官职。其中,作为嫡长子的梅顺昌,他的后裔还能够承袭梅殷的“武阶”。虽说所得到的俸禄并不是很多,但也足以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啦。

梅殷最后是溺水身亡的结局,这和他那倔强的性子可是有着很大的关联。您想啊,要是他能稍微低调一些,不老是去触怒朱棣的话,或许就不至于落得这样的下场啦。再看看徐辉祖呢,就和梅殷不太一样啦。他相对来说就比较低调哦,虽然心里对朱棣也有着诸多不满意的地方,可人家就是不多说什么,就这么默默地放在心里。也正因如此,朱棣就算心里头对他可能也有点想法,可也拿他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呢。

在公元1402年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徐辉祖呢,他率领着兵丁去进行北伐作战啦。在作战过程中,他想出了一个妙计,那就是在齐眉山这个地方设下了埋伏,就等着把朱棣的军队给引进来呢。果不其然,朱棣还真就被引入到了这个设好的伏击圈里头啦。这一战下来,那燕军可真是损失惨重得很呐,朱棣更是输得特别狼狈,简直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啦。经此一役,朱棣的军队就被阻挡在了淮河一带,想前进吧,前面有阻碍,想后退吧,也没那么容易,就这么被困在那儿,进退两难。本来呢,要是按照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说不定情况就不一样啦。可谁能想到,到了关键时刻,朱允炆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把徐辉祖给调回京城去了。这下可好,原本好好的江淮防线一下子就出现了漏洞。而朱棣呢,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来了个逆袭,最后还真就成功突破了防线呢。

当朱棣成功进入南京城之后,徐辉祖这边却并未就此罢手,而是继续率领着麾下的士兵顽强抵抗。没过多久,徐辉祖得知建文帝已经出逃的消息。在这样的局势下,他径直来到了父亲的祠堂之中,就待在里面,哪怕朱棣已然进城,他也始终没有出来迎接朱棣。朱棣呢,毕竟徐辉祖是自己妻子的兄长,也就是自己的大舅哥,多少还是要顾及一下这份亲戚情面的。于是,朱棣决定亲自去见徐辉祖,想着让徐辉祖能说上几句好听的、拥戴自己的话呢。

话说朱棣呢,心里想着让徐辉祖能有个明确的表态,于是就好言好语地去劝说他。可这徐辉祖呢,任朱棣怎么说,他就是一个字都不往外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待着。朱棣见这情形,寻思着那就退一步吧,便让徐辉祖把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也好啊。这徐辉祖听了,倒也不含糊,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写下了这么一句:“功臣后裔,可以免死”。朱棣一看他写的这话,心里可就不满意啦,可又拿他没办法,最后只好把徐辉祖给遣送回他自己的府上,让他在那儿好好闭门思过反省反省呢。

话说徐辉祖回到家中后,就绝口不提朝廷里的那些事儿了,而朱棣呢,对此也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时间来到了1407年,这一年可真是让人伤感,先是徐皇后病逝了,紧接着,徐辉祖也没能熬过病痛的折磨,相继离开了人世。朱棣得知这些消息后,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打这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在徐辉祖病逝大概一个月之后呢,朱棣琢磨着,这中山王怎么能没有后人来继承荣耀呢,于是便以“中山王不可以无后”这样的理由,下令让徐辉祖的长子徐钦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而且这个爵位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也就意味着徐钦这一脉往后都能一直享有这份尊贵的待遇啦。

此次参考的书目是《明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