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免死金牌都护不住大臣的命,那大臣对皇帝有救命之恩,能不能让他性命无忧呢?
北宋有个厉害的猛将,在大军里头把宋太祖赵匡胤给救了。但后来被人冤枉,按律得处死。那赵匡胤咋处理这事儿的?这猛将最后有没有保住性命?
【忠勇之士,屡立奇功】
周世宗柴荣活着时,赵匡胤受柴荣全力栽培,被视为心腹。当时,赵匡胤获任殿前军都点检这个重要职位,足见柴荣对他的信任与重用。
赵匡胤地位不断提升,身边亲兵队伍得扩大。就在这个时候,张琼来到了赵匡胤身旁,成为亲兵中的一员,随着赵匡胤的发展而加入其阵营。
没过多久,周世宗亲自带领大军去攻打南唐,赵匡胤跟着军队一同出征。
南唐军队整体战力不强,可水军实力却不弱。赵匡胤带领的先头部队就吃了亏,他们的战船全被南唐水军弄沉,没办法,将士们只能弃船,退到十八里滩砦坚守。
南唐军队追得紧,借助战船作掩护,派出好多步兵,把赵匡胤那拨人围得严严实实。赵匡胤带兵想突出重围,哪料南唐军中猛地冲出一员猛将,他穿着厚重铠甲,拿着盾牌和剑,杀得毫无阻挡,一心就冲着赵匡胤去。
赵匡胤正感绝望之际,忽听“唰唰唰”几声,几支箭擦身飞过,精准射中南唐猛将防御薄弱之地,那猛将连反应都来不及,直接倒地。
赵匡胤扭头瞧去,见是个肤色黝黑、体格壮实的士兵。从其穿着能判断出是自己的亲兵,此人正是张琼。
随后,张琼接连射出几箭,好几个南唐士兵应声倒下。刹那间,南唐军队被震慑住,没人敢再往前挪动。赵匡胤瞅准这机会,赶忙带兵突出重围,这才侥幸保住性命。
事情过后,赵匡胤感慨,要不是那勇猛之士,自己恐怕性命难保。随后,他便提升张琼担任亲兵统领一职,让其能时刻跟在自己身边。
之后攻打寿春,寿春城池防守极为严实,后周军队连续攻打都未能拿下。赵匡胤心急如焚,直接赶到前线,亲自监督作战,期望能尽快打破僵局,攻克寿春。
没想到,他身上那套盔甲太过醒目,城墙上站岗的士兵一瞅,觉着他可能是敌军主帅,当即招来十几个箭术高超的,朝着他接连射出好几箭。
待赵匡胤察觉情况,已然来不及应对。在这万分危急之际,张琼猛地冲了出来。只见他迅速把赵匡胤扑倒,用自己后背为其挡住了射来的全部箭矢。
这时,其他亲兵如梦初醒,赶忙举着大盾护着赵匡胤撤离。张琼可真够命硬的,身上中了十几箭,居然还保住了命。但伤势实在严重,足足养了大半年,身体才恢复过来。
赵匡胤对张琼满怀感激,紧紧拉住他的手,诚恳地说:“兄弟,你再度救我,这救命之恩,我必定铭记于心,绝不敢忘。”
赵匡胤没失约,称帝之后,封张琼当了马步军都军头,还兼任爱州刺史。这一下,张琼地位飙升,权势非凡,瞬间变得尊贵无比。
【祸从口出,得罪小人】
赵匡胤得位手段不够正统,所以始终对军中将领心存戒备。他借杯酒释兵权,拿掉了像自家兄弟这样一批禁军高层的兵权,可即便如此,心里依旧难以踏实。
他如今贵为皇帝,带兵打仗这类事,自然没法事事都自己上手。虽说心里或许有些顾虑,但兵权早晚还是得交到那些武将手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在这伙人里头,史珪跟石汉卿名气最大。赵匡胤对他俩极为信赖,满朝大臣没一个敢招惹他们,生怕给自己惹来麻烦,足见他们在朝中的地位。
这两人倚着赵匡胤的宠信,行事嚣张蛮横。众人虽心里愤怒,却因有所顾忌,不敢表露出来,只能默默忍受他们的行径。
然而张琼根本不迁就他俩,从来看这两人就觉得讨厌。平常但凡提到这二人,说出来的话没一句好听,总是骂骂咧咧地数落他们。
张琼身居高位、手握重权,还曾救过赵匡胤的命,石汉卿他们可不想轻易招惹。可张琼却反复冒犯,这让石汉卿二人实在没法再忍,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他俩商量了一下,就打定主意,要到赵匡胤跟前,去把事儿添油加醋说一说,向他告状。
【救命之恩,该怎么报?】
两人去见赵匡胤,跟他讲张琼在军队里大方散财,感觉是想拉拢士兵人心。还说他家养着几百个仆人和武装人员,种种情况显示,张琼似乎有对朝廷不忠的心思。
另外,他们称张琼曾私下讲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的不是。
听到这话,赵匡胤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张琼对我有救命之恩,还不止一次呢,我信得过他的忠心。”
石汉卿鼓足勇气问:“陛下,有句话,我拿不准能不能说。”
赵匡胤不耐烦地催促:“别磨磨蹭蹭,有话赶紧讲。朕已说过,不会怪罪你。”
石汉卿开口:“陛下往昔在那后周之时,可也是尽忠之臣呐。”言毕,便不再言语。
赵匡胤缓缓开口:“大家都先退下,这事儿得让朕仔细琢磨琢磨。”
次日,赵匡胤叫来张琼,专门就此事进行询问。这些事压根就是凭空捏造的,张琼肯定不会认账。
赵匡胤火冒三丈,冲张琼喝道:“张琼,你咋有胆子做却没胆子认?要是你肯承认这事,看在你曾救过朕的份上,还能留你一条命。但你要是执迷不悟,可别怨朕不讲往日情分!”
张琼脾气火爆,大声怒喊:“没干过就是没干,要我认啥?赵老二,你不就是看不惯我们这些带兵的兄弟嘛,哪来这么多啰嗦话,别磨叽!”
“即刻动手,把他拖出去砍了!”赵匡胤满脸怒容,大声下令。
【赵匡胤的抉择】
实际上,赵匡胤并非本意如此。张琼曾救过他的命,这份恩情他心里有数,他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做出这等事想必也是无奈之举。
然而他确实得拿张琼的命,以此起到杀鸡吓猴的效果。好比刘邦称帝后,对开国功臣心存疑虑,赵匡胤同样对跟他一同征战四方的兄弟们放心不下,要借此举来震慑众人。
要干大事,得有方法。就像赵匡胤当初用“杯酒释兵权”的法子,没动刀动枪就收回兵权,可这做法太温和。容易让人觉得他这人没架子,挺好打交道。
这次,拿张琼的性命做例子,让那帮武将明白,皇帝可不是好惹的,有厉害的手段。哪怕有人对皇帝有救命的恩情,他也能果断下手。
张琼离世后,赵匡胤察觉石汉卿两人说的全是假话。实际上,张琼家境并不富裕,家中钱财有限,就连使唤的仆人,统共也才三个而已。
赵匡胤曾就此事询问石汉卿。石汉卿回应称,张琼的仆人能以一当百,如此算来,就相当于有数百人。
听闻此事,赵匡胤没把石汉卿二人按欺君之罪惩处,仅是叹口气。这表明,赵匡胤老早就琢磨着给张琼定罪,只是一直缺个合适由头,才迟迟没动手。
赵匡胤跟朱元璋、刘邦不同,行事没那么狠绝。张琼死后,他厚待其家人。既送了不少金银,又安排张琼的兄长张进担任龙捷副指挥使,也算是给张琼的一种弥补。
从古至今,帝王家少温情。哪怕有免死金牌,或曾有救命恩情,皇帝若想处决大臣,手段多的是。倒不如远离朝廷,当个平凡百姓,说不定才是更明智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