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对女子来说,一生最大念想,就是入宫,盼皇帝能瞧上自己。要是运气够好,能当上皇后,甚至熬成太后,那可就堪称人生大赢家了。
然而有位太后,要是能重来,她压根不想当太后,连进宫入后宫都不愿。对她而言,这后宫与太后之位,并非向往所在,若有重新选择机会,定会避开。
韦太后,宋高宗赵构生母。虽说贵为太后,身份尊崇,可她一生满是坎坷。从未得宠不说,还历经无数磨难,甚至被迫给敌人生子。要论悲惨程度,众多太后里,她称得上是最惨的。
【不受待见的皇妃】
韦太后本名叫啥不清楚,大家都叫她韦氏。说起来,她当上太后这事儿,纯粹是一连串意外促成的。
韦氏家境贫寒,为讨生活,她和姐姐跑到丹阳。之后,二人到前宰相苏颂府上做侍女。苏颂会看面相,瞧出韦氏有富贵之相,觉着让她在自家当侍女可惜,便把她送给了宋哲宗。
宋哲宗见到这女子,觉着长相普通,提不起兴致。可苏颂曾任宰相,诚心送人来,他不便拒绝。瞅瞅那整日沉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的弟弟赵佶,宋哲宗便把这女子韦氏赏给了赵佶。
到了赵佶这,韦氏依旧没被重视。赵佶即后来的宋徽宗,那可是皇帝中数一数二的大艺术家,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跟他相比,唐后主李煜在艺术造诣上都逊色不少。
比起哥哥宋哲宗,宋徽宗赵佶品位更高。他青睐的女子,不光长相出众,还得懂艺术。像名噪一时的李师师,因才貌俱佳获赵佶喜爱。可韦氏容貌普通,对艺术也全然不懂,能得赵佶垂爱反倒稀奇。
但韦氏是宋哲宗所赏,赵佶不管以弟弟还是臣子身份,都推辞不了。于是他把韦氏转赐给宠妃郑氏,这郑氏日后成了郑皇后。
如此一来,韦氏像个皮球般被众人推来搡去,没人愿意接纳,最终无奈沦为郑氏的侍女。
幸运的是,韦氏没啥非分之想,始终安分守己,专心做好本职。郑氏见她从不搬弄是非,安排啥就干啥,绝不多嘴,便把她提升为自己身边的贴身侍女。
宋哲宗驾崩,没合适继承人,大臣们就拥护端王赵佶登基。宋徽宗即位后,郑氏先封为贵妃,之后又升为皇后。从这一路晋升,就能知道郑皇后在宋徽宗那有多受宠。
所以啊,宋徽宗常往郑皇后处走动。日子一久,瞧着韦氏也愈发觉得顺意。有回,宋徽宗喝得酩酊大醉,稀里糊涂就宠幸了韦氏。
这起初不过是场小意外,宋徽宗没太当回事,只随便给封了个平昌郡君的名号,这种情况压根不能算进后宫嫔妃的范畴里。
然而令人更为始料未及的是,就这一回,韦氏居然怀上孩子。这一来局面大变,韦氏起初获封才人,生下儿子赵构后,又陆续升为婕妤、修容,跻身九嫔之列,一下子变得极为显贵。
然而,韦氏状况没因“母凭子贵”改善。宋徽宗酒醒后,对她没多留意,态度冷淡。加之韦氏出身平凡又不受宠,连带她儿子赵构在众多皇子里,也是最不被看重的。
其他皇子身边,总有不少大臣、太监簇拥着讨好。可赵构呢,始终形单影只。非但如此,他那些兄弟对他的态度也十分冷漠,跟围着其他皇子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能这么讲,这娘俩在皇宫中饱受冷落,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们都深深体会过了。
【流落金国,忍辱负重】
虽说在宫里生活,并非事事如意,可比起做侍女,那要好太多太多了。况且身边有儿子相伴,日子也不至于乏味无趣,好歹有了些盼头。
韦氏本想着这辈子能平平顺顺、安稳度日,可谁能料到,有那么一群人的突然出现,彻底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设想。
1126年,金国军队一路打到城下,把汴京城围得水泄不通。金兵来势汹汹,将整座汴京城全方位包围,形势十分危急。
这事发展成这样,宋徽宗得负全责。本来宋朝军队战斗力就不强,经这位喜好艺术的皇帝一番折腾,更是直线下滑。十几万宋军去攻打被金兵打得元气大伤的辽军,居然大败而回。
金人瞧出宋朝虽富裕却实力不强。对这些游牧部族来讲,这就是送到嘴边的好处,哪能放过。故而金兵随意寻个借口,便向宋朝发动了战争。
果不其然,宋朝号称百万的禁军毫无战力,就像虚设一般,金兵一来根本无力抵挡。宋徽宗这下被吓得六神无主,金兵无论提出啥要求,他几乎都不加思索地应承下来。
那会儿,金人提了个要求,要宋朝送个皇子去当人质。其他皇子都胆小退缩,可赵构却主动站出来请求前往。宋徽宗一听很高兴,专门封韦氏做贤妃,用这方式来表示对她的恩宠。
那会儿韦氏压根没料到,她和儿子这一分开,居然就过去了十几年。
赵构刚去金营没一会儿,金人就不讲信用,悍然攻城。很快汴京城被攻破,从宋徽宗、宋钦宗,到朝中的文武大臣,统统沦为金人的俘虏。
所幸,那会儿赵构没落在金人手里。赵构到金军营地后,言行得体、据理力争。金军主帅就觉着这皇子是冒牌货,便把他放了,要求宋朝另派皇子来当人质。
赵构可不笨,瞧见当时那形势,果断放弃回汴京城,径直往南方逃窜,就这么着,成功避开了危险。
之后二帝被掳往北,其他皇子皇孙全被金军俘获。如此一来,原本在皇位继承序列靠后的赵构,瞬间变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在大臣拥护下,他登基称帝,建立南宋,后世称其为宋高宗。
这时候,待在金营里的韦氏晓得儿子平平安安,居然还登基做了皇帝,心里头特别高兴。从这起,她就琢磨着回南宋去,能跟儿子团圆。
去金国路上,大臣曹勋盘算着冒险逃走回南宋。这时,韦氏悄悄找上曹勋,拜托他给赵构捎个信,讲讲自己的情况,让赵构想辙把自己接回南宋。
随后,便开启了漫长的等候时光。在这期间,只能按捺住性子,静候后续发展,心里虽有期待,却也只能默默等待,不知何时才能迎来结果。
韦氏跟众多嫔妃、宗室里的女子,在途中惨遭欺侮。好些公主不堪凌辱,便自尽了。韦氏也有寻死念头,可每次一想到儿子,心里就软了,实在没办法真的去寻死。
对她来说,眼下儿子就是支撑她继续活下去的独一动力。在这艰难时刻,儿子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关键力量,是她在困境中顽强求生的核心支撑。
千难万险才到金国,摆在她面前的是更严峻的考验。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俩皇帝都被金人肆意摆弄,像玩偶一般,一个小嫔妃又怎能例外,境遇只会更艰难。
韦氏被送去洗衣局,白天得一直洗衣服,根本干不完,晚上还遭金人欺辱,受尽了屈辱。她整日泪流满面,向宋徽宗求救。可宋徽宗自己都自身难保,没法救她,只能劝她别激怒金人,想开些。
最终,把人从洗衣局解救出来的,竟是个金人。这人就是金国的盖天大王,叫完颜宗贤。
在宋朝,韦氏长相不算突出。可金人审美与宋人有别,完颜宗贤见了韦氏就看上了。他把韦氏从洗衣局弄出来,还纳她做妾,好歹给了韦氏个名分。
韦氏对完颜宗贤的情感颇为纠结。这家伙本是敌人,可又实实在在救了她。之前韦氏得伺候几十号金人,如今只需伺候完颜宗贤一个,这种转变让她心里滋味复杂。
相较而言,宋徽宗的做法令她心凉。宋徽宗非但没为她考虑,反倒使劲劝她,得好好伺候完颜宗贤,千万别惹对方不快,不然把气撒到自己头上可就糟了。
面对这种情况,韦氏气愤不已。气的是宋徽宗胆小怯懦,毫无担当,更气自己压根没办法主宰自身命运,只能随波逐流,那种无力感让她满腔怒火。
她曾有过轻生念头。可一想到儿子赵构,就实在不忍心抛下。对儿子的想念,让她在金国咬牙坚持了十几年。期间她还和完颜宗贤生了个孩子,这对她而言是奇耻大辱,她一直深埋心底,绝口不提。
【为保颜面,赐死公主】
客观来看,赵构称不上是个称职的皇帝。然而,从为人子的角度来讲,他做得倒还可以。
自打知道母亲流落在金国,他便绞尽脑汁要把母亲接回来。历经艰难,付出高昂代价,好不容易推动了绍兴议和,只为能达成迎回母亲的心愿。
当时宋朝显露的实力,把金国的君臣给惊到了。这下金国不敢再玩花样,为表真心实意,专门把韦氏送了回去。
有个要点得知晓,承担护送韦氏任务的人,恰是完颜宗贤。
待回到宋朝,赵构与韦氏这对母子重逢,彼此紧紧相拥,泪水夺眶而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韦氏一回皇宫,就哭着讲起在金国的经历。赵构听后,好一番宽慰,过了许久,韦氏情绪才慢慢平复。
冷不丁,赵构脑海里闪过件事。约莫半年之前,柔福帝姬才回到南宋。
宋徽宗搞出“帝姬”这一称呼,其实就是公主的另一种叫法。柔福帝姬从金国脱身归来,韦氏那些不光彩的事儿,她心里门儿清。
赵构把心里的盘算跟韦氏讲了。韦氏一听,脑子瞬间乱套,整个人慌了神,完全没了主意。她赶忙拉住赵构的手,急切说:“构儿,娘的事绝不能外传,要是让人晓得,娘就没脸活了。”
赵构赶忙宽慰她,说道:“娘,这事儿您别挂心,都交给我来办。”
没过几日,赵构竟宣称柔福帝姬是冒牌货,还以欺君罪名把她处死。如此一来,韦太后那不光彩的事,便没其他人知晓了。
之后韦氏听闻赵构把岳飞赐死,怒火中烧。虽说韦氏只是女流之辈,可在关乎是非对错的大事上,心里头还是拎得清的。
她心里清楚,要是没岳飞,赵构这皇帝位子怕是难保。她能回宋朝,全靠岳飞。要不是岳飞把金国打得节节败退,金国怎会乖乖谈和,又怎会放她回去呢。
母子得以重逢相聚,这都多亏岳飞。可如今赵构却忘恩负义,做出对不起岳飞之事,她心里怎能不窝火,对赵构此举实在是气不打一处来。
赵构没啥办法,只能赔着笑拼命解释。可他说得再好,韦氏根本不理。后来韦氏甚至想出家,这下赵构慌了,再三恳请,才没让她出家。但韦氏此后整天在宫里身着道袍,赵构对此也只能无奈苦笑。
1159 年,韦氏离世。她这辈子过得那叫一个波折、凄苦。虽说回南宋后成了太后,可金国那段过往总让她不安,岳飞之死也让她心里自责。翻遍史书,像她这么惨的太后,估计难寻,叫她“悲惨太后”,确实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