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陈骏传

晓明阅览过去 2025-02-09 15:36:40
陈俊字子昭,西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 译文:陈俊字子昭,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年轻时担任过南阳郡郡吏,更始政权建立后,更始朝廷任命汉室同宗刘嘉为太常将军,陈俊担任长史。 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 译文:光武帝刘秀巡视河北时,刘嘉写信给光武帝向其举荐陈俊,刘秀便任命陈俊为安集掾。 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 译文:陈俊跟随刘秀在清阳攻打铜马军,后又随军进军到蒲阳,因战功被刘秀拜为强弩将军。 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 译文:在汉军与五校军在安次交战的过程中,陈俊跳下战马,手持短兵器与敌人近身肉搏,所到之处敌军必定溃败,陈俊身先士卒率军追击逃敌二十多里,斩杀了敌军的主帅才返回。 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 译文:光武帝远远望见,赞叹道:“我的战将都像这样英勇的话,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五校军撤退进入渔阳,五校军所经过的地方都遭到掳掠。 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 译文:陈俊向光武帝建言说:“当下应派出轻装骑兵赶到贼寇前面,让各地百姓加固壁垒,来断绝贼寇的粮草,这样我们可以不与其交战就能将其消灭。” 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 译文:光武帝认为陈俊的建议很好,便派陈俊率领轻骑兵快速赶到五校军前面。看到百姓防守的壁垒坚固完好的,就命令他们坚守;对散落在郊野的粮草物资,就趁机掠取。 贼至无所得,遂散败。 译文:五校军赶到后一无所获,于是离散溃败。 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 译文:等到军队返回,光武帝对陈俊说:“使这些贼寇陷入困境,靠的是将军你的计策啊。” 等到光武帝登基称帝,封陈俊为列侯。 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 译文: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天,陈俊率军攻打匡地的盗匪,率军攻克了四个县,光武帝改封陈俊为新处侯。之后陈俊率军攻打顿丘,使三座城邑投降。 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 译文:这年秋天,大司马吴汉秉承光武帝旨意,任命陈俊为强弩大将军。陈俊另率一只军队到河内攻打金门、白马的盗匪,将其全部剿灭。 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 译文:建武四年(公元28年),陈俊转而巡行攻打汝阳和项县,又攻克了南武阳。 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译文:当时,太山郡的地方豪强大多聚众与张步联合据守,吴汉向光武帝进言说:“平定此郡非陈俊不可。” 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 译文:于是光武帝任命陈俊为太山太守,并兼理大将军事务。 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嬴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太山。 译文:张步得知这一消息后,派其下属将领率军进攻陈俊的部队,双方在嬴县城下展开会战,最终陈俊率军大败敌军,一路追击敌军至济南,缴获印绶九十多枚,逐渐攻克太山郡大部分县,最终平定了太山郡。 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弇共破张步。事在《弇传》。 译文:建武五年(公元29年),陈俊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联合出兵击败张步。具体事迹记载在《耿弇传》中。 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 译文:当时,琅邪郡尚未平定,于是朝廷调陈俊担任琅邪太守,依旧兼任将军之职。 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 译文:齐地一带早就听闻陈俊的威名,陈俊率军一进入琅邪郡界,盗匪们便纷纷四散而去。陈俊率兵到赣榆攻打董宪,进而击败朐县贼寇孙阳,平定了该地。 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得专征青、徐。 译文:建武八年(公元32年),张步反叛,率军回到琅邪郡。陈俊率军追击讨伐张布,最终消灭张布的叛军,并斩杀了张布。光武帝赞赏陈俊的功劳,下诏允许陈俊在青州、徐州一带拥有自行征战的权力。 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 译文:陈俊在当地安抚贫困弱小的百姓,表彰有义行之人,严格约束军中吏卒,要求下属不得干扰郡县的正常事务,因此当地百姓都歌颂陈俊。 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 译文:陈俊多次上书,主动请求,希望能到陇西、蜀地去奋勇征战。光武帝下诏答复说:“东方州郡刚刚平定,这是大将军的功劳。 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 译文:靠近海滨之地,扰乱华夏,又是盗匪盘踞之所,国家一直把这里当作重大忧患,将军暂且尽力镇守安抚此地吧。” 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 译文: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朝廷为陈俊增加封邑,正式封其为祝阿侯。第二年,陈俊被征召入京,担任奉朝请(一种给予高级别官员的荣誉职位,可参加朝会)。建武二十三年,陈俊去世。 子浮嗣,徙封蕲春侯。浮卒,子专诸嗣。专诸卒,子笃嗣。 译文:陈俊的儿子陈浮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被改封为蕲春侯。陈浮去世后,他的儿子陈专诸继承爵位。陈专诸去世后,他的儿子陈笃继承爵位。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