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寇恂传

晓明阅览过去 2025-01-23 15:28:50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译文: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寇恂的家族世代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寇恂出士后最开始担任郡里的功曹,时任太守耿况非常器重他。 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 译文:王莽政权覆灭后,更始帝刘玄登上帝位。更始帝派遣使者巡视各郡国,并宣称 “率先投降的人可恢复原有爵位” 。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 译文:寇恂跟随耿况到边界上迎接更始政权的使者,耿况献上印绶,更始朝廷的使者也收下了,过了一夜还没有归还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面见使者,请求归还印绶。 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 译文:更始帝的使者还是不打算将印绶归还给耿况,还说:“我是天子的使者,你一个小小的功曹也敢威胁我吗?” 寇恂说:“我不敢威胁使君,只是在为使君考虑事情不周全而感到惋惜。 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 译文: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国家的信用还未宣扬开来,使君身负朝廷使命,手持符节来到各地,各郡国没有不伸长脖子、侧着耳朵,盼望着使君到来并听从命令的。 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 译文:如今使君刚到上谷就先背弃朝廷的信任,挫伤了那些向往归服朝廷的人心,滋生了叛离的裂痕,那又将靠什么去号令其他郡国呢? 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使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紧则只更生乱。 译文:况且耿况太守在上谷郡,一直以来深受百姓爱戴,如今轻易更换他,即使得到贤能的人,仓促间也难以安定局面;如果是能力不足之人,只会引发更多的混乱。 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左右以使者命召况。 译文:为使君考虑,不如恢复耿况的职位来安抚百姓。” 使者没有回应,寇恂就示意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名义召见耿况。 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译文: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拿过印绶给耿况佩戴上。使者无可奈何,只好秉承更始帝的旨意下诏任命耿况,耿况接受任命后就回去了。 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况发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 译文:等到王郎起兵,王郎派下属将领率军攻略上谷郡,同时要求耿况赶快发兵响应。寇恂与门下掾闵业一同劝耿况说:“邯郸方面(指王郎)骤然兴起,以他们的声望难以人相信并归附他们。 昔王莽时,所难独有刘伯升耳。今闻大司马刘公,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 译文:过去王莽当权的时候,所忌惮的只有刘伯升。如今听说大司马刘秀,是刘伯升的同母胞弟,他尊重贤才,礼贤下士,很多人才都归附于他,我们可以支持刘秀。 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译文:耿况说:“邯郸方面势力正盛,我们凭自身的力量没办法单独抵抗,这该怎么办呢?” 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 译文:寇恂回答说:“如今上谷郡未受战乱,完好殷实,拥有上万人马,凭借大郡的雄厚实力,我们可以审慎地选择支持的对象。” 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 译文:寇恂请求往东说服渔阳郡与其联合,齐心协力,那么邯郸的王郎就对我们构不成大得威胁了。” 耿况认为寇恂说得对,于是派遣寇恂到渔阳郡,与彭宠商议谋划。 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 译文:寇恂返回到达昌平,袭击了从邯郸来的使者,将其杀死,夺了使者的军队,然后与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人一同率军南下,在广阿赶上了光武帝刘秀。 拜恂为偏将军,号承义侯,从破群贼。数与邓禹谋议,禹奇之,因奉牛、酒共交欢。 译文:刘秀任命寇恂为偏将军,封承义侯,寇恂率军随刘秀击败众多贼寇。寇恂多次与邓禹商议军事事务,邓禹认为寇恂才能出众,于是献上牛肉、美酒与寇恂一起畅饮交好。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及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 译文:光武帝刘秀出兵向南平定河内地区,然而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率领重兵据守洛阳,而且并州地区尚未平定,光武帝刘秀为河内太守的人选问题感到为难。 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文:刘秀向邓禹询问:“各将之中,谁最适合去镇守河内呢?” 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四顾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 译文: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用萧何镇守关中,就不再有后顾之忧,因此能够专心致力于山东地区的战事,最终成就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译文:如今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屏障,人口众多且殷实富足,北面连通上党,南面紧逼洛阳。寇恂文才武略兼备,具备治理百姓、统领军队的才能,除了寇恂没有人更适合派去镇守河内的了。”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译文:于是刘秀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并让其代理大将军事务。 光武谓恂曰:"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 译文:光武帝刘秀对寇恂说:“河内郡完好富庶,我打算以此地为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译文:从前汉高祖留下萧何镇守关中,如今我把河内委托给先生,先生要坚守此地,做好物资转运工作,保证军粮供应充足,激励将士、训练兵马,抵御其他势力的侵扰,只要不让他们向北渡过黄河就行了。 光武于是复北征燕、代。 译文:光武帝刘秀在安排好河内的事务后,便再次向北进军征伐燕、代地区。 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 译文:寇恂向所属各县下达文书,要求辖区内所有郡县培训军事能力,训练士卒的射术,砍伐淇园的竹子,制成一百多万支箭,饲养两千匹马,征收四百万斛租粮,转运供给军队。 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彊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 译文:朱鲔听说光武帝刘秀率军向北进军,而河内郡孤立无援,便派讨难将军苏茂及其副将贾强率三万多士兵,渡过巩河进攻温县 。 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 译文:讨伐的檄文一到,寇恂立即部署军队急速出城,并传文通告所属各县发兵,在温县会师。 军吏皆谏曰:"今洛阳兵渡河,前后不绝,宜待众军毕集,乃可出也。" 译文:军中官吏都劝谏说道:“如今洛阳的敌军渡过黄河,前前后后接连不断,我们应该等各路军队全部集结完毕,才可以出兵迎敌。” 恂曰:"温,郡之藩蔽,失温则郡不可守。"遂驰赴之。 译文:寇恂说:“温县,是本郡的屏障,失去温县,那么本郡就守不住了。”于是驱马快速赶去。 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译文: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来的救兵,以及各县的兵马刚好赶到,人马从四面会集而来,军旗遮蔽了原野。 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 译文:寇恂于是下令士兵登上城墙,击鼓呐喊,高呼:“刘公的大军到啦!” 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彊。 译文:苏茂的军队听到喊声,阵势骚动起来,寇恂趁机下令大军发起总攻,把敌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洛阳,最终斩杀了贾强。 茂兵自投河死者数千,生获万余人。恂与冯异过河而还。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 译文:苏茂的士兵投河而死的有数千人,被活捉的有一万多人。寇恂与冯异率军渡过黄河后凯旋。从此,洛阳方面大为震恐,白天都紧闭城门。 时,光武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恂檄至,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诸将军贺,因上尊号,于是即位。 译文:当时,光武帝刘秀风闻朱鲔攻破了河内,不久,寇恂的捷报传来,他光武帝大喜道:“我就知道寇子翼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众将军纷纷祝贺,趁机奏请刘秀称帝,于是刘秀便登上帝位。 时,军食急乏,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尚书升斗以禀百官。 译文:当时汉军的粮草极度匮乏,寇恂下令用四匹马拉的车子转运粮食,前后连绵不断,尚书只能按升斗定量供给百官粮食。 帝数策书劳问,恂同门生茂陵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郡侯以此时据大郡; 译文:光武帝多次下策书慰劳问候寇恂,寇恂同门生茂陵人董崇劝告寇恂说:“陛下刚刚即位,天下还没有平定,而郡侯在这个时候据守大郡; 内得人心,外破苏茂,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 译文:郡侯如今在内部深得人心,对外又击败了苏茂,声威震动了周边敌人,此时郡侯的功绩和名声广为传扬,这正是那些喜欢进谗言的人对郡侯怒目而视,怨恨并想郡侯给你招来灾祸的时候啊。 昔萧何守关中,悟鲍生之言而高祖悦。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 译文:从前萧何镇守关中,领悟了鲍生的话,从而让汉高祖刘邦感到满意。如今郡侯所率领的队伍,大都是同宗族的兄弟,恐怕应当以前人的故事为鉴。” 恂然其言,称疾不视事。帝将攻洛阳,先至河内,恂求从军。 译文:寇恂认为董崇说得很对,便称病不再处理事务。光武帝刘秀准备攻打洛阳,先来到河内,寇恂请求随军出征。 帝曰:"河内未可离也。"数固请,不听,乃遣兄子寇张、姊子谷崇将突骑,愿为军锋。 译文:光武帝说:“河内不能没有你镇守。” 寇恂多次坚决请求,光武帝仍不答应,于是寇恂派遣侄子寇张、外甥谷崇率领精锐骑兵,并表示希望他们能充当先锋。 帝善之,皆以为偏将军。 译文:光武帝刘秀认为寇恂的做法很好,于是将寇张和谷崇都任命为偏将军。 建武二年,恂坐系考上书者免。 译文:建武二年(公元 26 年),寇恂因囚禁并审问上书的人而获罪,被免去官职。 是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众万余,与密人贾期连兵为寇。 译文:当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集了一万多人,与密县人贾期联合兵力,一起做拥兵作乱。 恂免数月,复拜颍川太守,与破奸将军侯进俱击之。数月,斩期首,郡中悉平定。 译文:寇恂被免职几个月后,又被任命为颍川太守,他与破奸将军侯进一同率军前去攻打严终、赵敦和贾期的叛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斩杀了贾期,颍川郡内全部被平定。 封恂雍奴侯,邑万户。 译文:朝廷封寇恂为雍奴侯,赐给他一万户的食邑。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 译文:执金吾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时任颍川太守的寇恂将其逮捕并关进监狱。 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叹。 译文:当时汉室政权刚刚建立,各项制度尚不完善,对于军队中有人触犯法律,大多予以宽容。然而寇恂却将那名犯法的部将在街市上斩首示众。贾复认为这是自己的耻辱,对此深感恼恨。 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 译文:贾复回师途中经过颍川,对身边的人说:“我和寇恂同为将帅,如今却被他如此折辱,大丈夫岂能心怀被侵犯的怨恨却不做个了断呢?” 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 译文:等见到寇恂,我一定要亲手用剑杀了他!” 寇恂得知了贾复的谋划,不想与他见面。谷崇说:“我也属将领,可以带剑在郡侯身旁侍奉。 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 译文:万一发生变故,我完全能够应对。” 寇恂说:“不能这么做。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对廉颇有所退让,那是为了国家着想。 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译文: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样的道义,我怎么能忘记呢?” 于是下令所属各县,准备丰富的食物,储备美酒,等执金吾的军队进入颍川地界,每人都供应两人的酒食。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使士皆醉,遂过去。 译文:寇恂于是出城在路上迎接贾复,然后又借口生病返回。贾复想率兵追击寇恂,但手下将士都喝醉了,只好就此过境而去。 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译文:寇恂派谷崇将此事向光武帝禀报,光武帝便征召寇恂入朝。寇恂到达后被引见,当时贾复已先寇恂之前就座,看到寇恂进来,贾复想起身避开。 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 译文:光武帝说:“天下还未平定,你们两位猛将怎能私下争斗呢?今天朕来为你们调解。” 于是两人并肩而坐,尽情欢宴,随后同乘一辆车出宫,结为好友后离开。 恂归颍川。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 译文:寇恂回到颍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派遣使者到寇恂的住处,直接任命其为汝南太守。又派骠骑将军杜茂率领军队协助寇恂讨伐盗匪。 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译文:在寇恂的治理下,当地匪患被肃清,汝南郡内太平无事。寇恂一向喜爱学习,寇恂在任期间主持修建乡校,教导学生门徒,还聘请精通《左氏春秋》的学者,亲自向这些学者请教学习。 七年,代朱浮为执金吾。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 译文:建武七年(公元31年),寇恂取代朱浮担任执金吾。第二年,寇恂随光武帝刘秀前往攻打隗嚣,然而此时颍川盗匪蜂拥而起,光武帝于是带领军队返回。 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也。" 译文:临行前光武帝对寇恂说:“颍川紧邻京城,应当及时平定当地匪患。想来只有爱卿有这个能力平定颍川的匪患。爱卿从九卿的位置上下来再次出任地方官,为国分忧是可以的。” 恂对曰:"颍川剽轻,闻陛下远逾阻险,有事陇、蜀,故狂狡乘间相诖误耳。 译文:寇恂回答说:“颍川地区的百姓剽悍轻躁,听说陛下远道而来越过险阻,在陇、蜀地区用兵,所以那些狂妄狡黠之徒就趁机互相煽动,引发祸乱。 如闻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臣愿执锐前驱。" 译文:如果他们听说陛下率军南回,这些盗匪头目必定惊恐万分,前来归降请罪。臣愿意手持兵刃为陛下在前面开路。” 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 译文:当天,光武帝就率军南征,寇恂随光武帝的大军一同抵达颍川,当地的盗匪果然全部投降。但光武帝最终没有再次任命寇恂为颍川太守。 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使人,受纳余降。 译文:百姓们拦在道路上请求说:“希望能从陛下这里再借用寇君一年。” 于是光武帝把寇恂留在长社,让他镇抚当地百姓,接受其余盗匪的投降。 初,隗嚣将安定高峻,拥兵万人,据高平第一,帝使待诏马援招降峻,由是河西道开。 译文:起初,隗嚣的部将安定人高峻,拥兵数万人,占据着高平第一城。光武帝派待诏马援率军前往招降高峻,由此打通了河西的通道。 中郎将来歙承制拜峻通路将军,封关内侯,后属大司马吴汉,共围嚣于冀。 译文:中郎将来歙秉承光武帝旨意,任命高峻为通路将军,封其为关内侯。后来高峻归属大司马吴汉统辖,一起率军在冀地围攻隗嚣 。 及汉军退,峻亡归故营,复助嚣拒陇阺。及嚣死,峻据高平,畏诛坚守。 译文:等到汉军战败撤退,高峻逃回原来的营地,高峻跳反帮助隗嚣在陇阺抵御汉军。隗嚣死后,高峻率部占据高平,因害怕被杀而据城坚守。 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太中大夫窦士、武威太守梁统等围之,一岁不拔。 译文:建威大将军耿弇率领太中大夫窦士、武威太守梁统等人率军围攻高峻,历时一年,却未能攻克。 十年,帝入关,将自征之,恂时从驾,谏曰:"长安道里居中,应接近便,安定、陇西必怀震惧,此从容一处可以制四方也。 译文:建武十年,光武帝进入关中,准备亲自率军征伐高峻。寇恂当时随光武帝出征,劝谏说:“长安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心,接应四方都很方便,陛下坐镇长安,安定、陇西等地的敌人必定心怀震动恐惧,这样只需从容坐镇一处就可以控制四方。 今士马疲倦,方履险阻,非万乘之固,前年颍川,可为至戒。"帝不从。 译文:如今各部将士已疲倦不堪,还要去涉足险阻之地,这对陛下的安全并非万全之策,前年颍川盗匪趁陛下出征在外而闹事的情况,可作为深刻的警戒。” 但光武帝没有听从寇恂的建议。 进军及汧(qiān),峻犹不下,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前止吾此举,今为吾行也。 译文:光武帝率军进军到汧县,高峻依然不肯投降。光武帝商议派遣使者去劝降他,于是对寇恂说:“你之前阻止朕的此次行动,现在你来替朕走一趟吧。” 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 译文:如果高峻不立即投降,朕就带领耿弇等五营军队攻打他。” 寇恂带着光武帝的诏书来到高平第一城,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见,言辞礼节毫不屈服。 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 译文:寇恂大怒,准备斩了皇甫文。众将劝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配备强弩,在西边截断陇道,我们连年都未能攻下。 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 译文:如今的计划是要招降他,却反而杀掉他的使者,恐怕不行吧?” 寇恂没有回应,就把皇甫文斩杀了。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译文:寇恂派皇甫文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你的军师无礼,已经被我杀了。你想要投降,就赶快投降;不想投降,就继续坚守吧。” 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 译文: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打开城门投降了。各位将领都来祝贺,趁机问寇恂:“冒昧地问一下,杀了他们的使者却能使对方举城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 译文:寇恂回答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是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如今他来,言辞之间毫无屈服之意,一定没有投降的想法。 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遂传峻还洛阳。 译文:如果保全他,那么皇甫文的计谋就得以实现;杀掉他,高峻就会吓破胆,所以他才投降。” 将领们都说:“这不是我们能想到的。” 于是押送高峻回到洛阳。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译文:寇恂通习经书且品行端正,在朝廷中名声显著。他所得的俸禄,大多都慷慨地赠予朋友、旧交以及跟随自己的官吏和士兵。 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译文:寇恂常说:“我依靠士大夫们的支持才走到今天,怎么能独自享受这些果实呢!” 当时的人都归附推崇寇恂这种长者风范,认为寇恂有宰相的才能和气度。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子损嗣。 译文:寇恂在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去世,谥号是威侯。其子寇损继承了他的爵位。 恂同产弟及兄子、姊子以军功封列侯者凡八人,终其身,不传于后。 译文:寇恂的同胞弟弟以及兄长的儿子、姐姐的儿子凭借军功被封为列侯的一共有八人,他们的爵位只在自己这一代享有,没有传给后代。 初所与谋闵业者,恂数为帝言其忠,赐爵关内侯,官至辽西太守。 译文:当初和寇恂一起谋划大事的闵业,寇恂多次向光武帝提及闵业的忠诚,闵业因此被赐爵关内侯,官做到辽西太守。 十三年,复封损庶兄寿为洨侯。后徙封损扶柳侯。 译文: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光武帝又封寇损的庶兄寇寿为洨侯。后来寇寿的爵位改封,寇损被封为扶柳侯。 损卒,子釐嗣,徙封商乡侯。釐卒,子袭嗣。 译文:寇损去世后,其子寇釐继承爵位,后来又改封为商乡侯。寇釐死后,其子寇袭继承爵位。 恂女孙为大将军邓骘夫人,由是寇氏得志于永初间。 译文:寇恂的孙女是大将军邓骘的夫人,因此寇氏家族在汉安帝永初年间颇为得志。 恂曾孙荣。 译文:寇恂之孙名叫寇荣 论曰:传称"喜怒以类者鲜矣"。夫喜而不比,怒而思难者,其惟君子乎! 译文:评论说:经传中讲 “能依据道义来控制喜怒的人很少”。高兴时不结党营私,愤怒时能考虑到后患,大概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吧!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于寇公而见之矣。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从寇恂身上就可以看到这种品德啊。 荣少知名,桓帝时为侍中。性矜洁自贵,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 译文:寇荣年轻时就声名远扬,桓帝在位时担任侍中一职。他性格清高自重,很少与人交往,因此遭到权贵宠臣的嫉恨。 而从兄子尚帝妹益阳长公主,帝又聘其从孙女于后宫,左右益恶之。 译文:而寇荣堂兄的儿子娶了桓帝的妹妹益阳长公主,桓帝又将寇荣堂兄的孙女选入后宫,桓帝身边那些人就愈发厌恶寇荣。 延熹中,遂陷以罪辟,与宗族免归故郡。吏承望风旨,持之浸急,荣恐不免,奔阙自讼。 译文:延熹年间,他们便罗织罪名诬陷寇荣,寇荣同宗族之人都被免官回到原籍。地方官吏迎合权贵意旨,对他们的逼迫日益紧迫,寇荣担心不能免于灾祸,于是奔赴京城向桓帝申诉。 未至,刺史张敬追劾荣以擅去边,有诏捕之。 译文:还没到达京城,刺史张敬就追加弹劾寇荣,说他擅自离开边境,桓帝下诏追捕了寇荣。 荣逃窜数年,会赦令,不得除,积穷困,乃自亡命中上书曰: 译文:寇荣逃窜了数年,后来赶上朝廷颁布赦令,却依然不能免罪。在长期的穷困窘迫之下,他从逃亡途中上书给桓帝,说道: 臣闻天地之于万物也好生,帝王之于万人也慈爱。 译文:臣听闻天地对于万物,以生养为怀;帝王对于万民,心怀慈爱。 陛下统天理物,为万国覆,作人父母,先慈爱,后威武,先宽容,后刑辟,自生齿以上,咸蒙德泽。 译文:陛下统领天道、治理万物,庇护天下万国,身为百姓的父母,应先施慈爱,后用威严,先予宽容,再行刑罚,自孩童以上,皆蒙受陛下的恩泽。 而臣兄弟独以无辜为专权之臣所见批扺,青蝇之人所共构会。 译文:然而臣与兄弟唯独无辜,却遭到专权大臣的排挤打击,还被进谗言的小人共同构陷。 以臣婚姻王室,谓臣将抚其背,夺其位,退其身,受其执。 译文:只因臣家与皇室联姻,他们就说臣会对王室不利,想要谋取权位,让皇室成员退下,进而掌控局势。 于是遂作飞章以被于臣,欲使坠万仞之坑,践必死之地,令陛下忽慈母之仁,发投杼之怒。 译文:于是他们便快速呈上奏章来污蔑臣,想把臣推进万丈深渊,置于必死之地,让陛下骤然失去慈母般的仁爱,像曾参母亲听到三次传言就信以为真而投杼逾墙那样,对臣大发雷霆。 尚书背绳墨,案空劾,不复质确其过,置于严棘之下,便奏正臣罪。 译文:尚书违背公正的准则,依据毫无根据的弹劾,不再对臣的所谓过错进行核实,就把臣置于严厉的法律制裁之下,随即奏请判定臣的罪名。 司隶校尉冯羡佞邪承旨,废于王命,驱逐臣等,不得旅踵。 译文:司隶校尉冯羡谄媚邪恶,秉承他们的旨意,将王命弃之不顾,驱逐臣等,让我们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臣奔走还郡,没齿无怨。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阙,披肝胆,布腹心。 译文:臣一路奔逃回到本郡,到死也没有怨恨。臣实在害怕突然被如豺狼般的小人无端吞噬,所以冒着生命危险想要前往朝廷,剖露肝胆,倾诉心中想法。 刺史张敬,好为谄谀,张设机网,复令陛下兴雷电之怒。 译文:刺史张敬,惯于阿谀奉承,蓄意罗织罪名,致使陛下又一次大发雷霆之怒。 司隶校尉应奉、河南尹何豹、洛阳令袁腾并驱争先,若赴仇敌,罚及死没,髡剔坟墓,但未掘圹出尸,剖棺露胔耳。 译文:司隶校尉应奉、河南尹何豹、洛阳令袁腾竞相争着迫害臣,就像追击仇敌一样,惩罚甚至殃及已死去的人,挖掘臣祖先的坟墓,只是还没到挖开墓穴取出尸体、劈开棺材暴露骸骨的地步罢了。 昔文王葬枯骨,公刘敦行苇,世称其仁。 译文:从前,周文王掩埋无主的枯骨,公刘以《行苇》中爱护草木之心施政,世人都称赞他们的仁德。 今残酷容媚之吏,无折中处平之心,不顾不辜之害,而兴虚诬之诽,欲使严朝必加滥罚。 译文:如今这些残忍且谄媚的官吏,没有秉持公正、处事公平的心意,全然不顾无辜之人遭受的伤害,却编造毫无根据的诬陷之词,妄图让朝廷在严明的治政下施加不当的刑罚。 是以不敢触突天威,而自窜山林,以俊陛下发神圣之听。 译文:因此臣不敢冒犯天威,只好逃进山林,希望陛下能明察真相。 启独睹之明,拒逸慝之谤,绝邪巧之言,救可济之人,援没溺之命。 译文:开启陛下洞察一切的明智,拒绝奸佞邪恶的诽谤,杜绝奸邪机巧的言语,拯救那些能够挽救的人,援助身处困境即将覆灭的生命。 不意滞怒不为春夏息,淹恚不为顺时怠,遂驰使邮驿; 译文:没想到陛下积压的愤怒并未像春夏时节的气候那样有所缓和,长久的怨恨也没有因顺应时宜而稍有懈怠,于是派出驿使疾驰传令。 布告锭近,严文克剥,痛于霜雪,张罗海内,设罝万里,逐臣者穷人迹; 译文:在京城内外广泛布告,言辞严厉苛刻,比霜雪还要冷酷。在全国范围内张网设伏,绵延万里,追逐我的人,使臣无处遁形。 追臣者极车轨,虽楚购伍员,汉求季布,无以过也。 译文:追捕臣的人,车轨所至无处不在,即使当年楚国悬赏捉拿伍子胥,汉朝搜捕季布,也不过如此。 臣遇罚以来,三赦再赎,无验之罪,足以蠲除。 译文:臣自从遭受处罚以来,多次遇到赦免与赎罪的机会,那些毫无证据的罪名,本就足以被免除。 而陛下疾臣愈深,有司咎臣甫力,止则见扫灭,行则为亡虏,苟生则为穷人; 译文:然而陛下对臣的嫌恶愈发深重,有关官员惩处臣也更加卖力,停下脚步就会被消灭,逃亡奔走就成为流亡的罪人,就算苟且活着也会陷入困厄之境。 极死则为冤鬼,天广而无以自覆,地厚而无以自载,蹈陆土而有沉沦之忧,远岩墙而有镇压之患。 译文:即便最终死去也会成为冤鬼。天空辽阔却没有能遮蔽臣的地方,大地广袤却没有能承载臣的所在。脚踏陆地却有深陷沉沦的忧虑,远离危墙却仍有被倾压的祸患。 精诚足以感于陛下,而哲王未肯悟。 译文:臣的一片赤诚之心,本应足以打动陛下,然而圣明的君主却仍未能醒悟。 如臣犯元恶大憝,足以陈于原野,备刀锯,陛下当班布臣之所坐,以解众论之疑。 译文:如果臣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罪大恶极,那就足以将臣陈尸荒野,施以刀锯之刑。陛下应当公布臣所犯的罪行,以解除众人议论的疑惑。 臣思入国门,坐于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 译文:臣想进入国都城门,坐在用以听讼的胏石之上,让公卿大臣们公正评判臣的罪名 。 而阊阖九重,陷阱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无缘至万乘之前,永无见信之期矣。 译文:然而皇宫宫门重重,陷阱处处设置,抬脚就会触碰到捕兽的网,行动就会被罗网绊住,根本没有机会来到陛下跟前,永远也不会有被陛下信任的时候了。 国君不可仇匹夫,仇之则一国尽惧。 译文:国君不应该与普通百姓结仇,若与百姓结仇,那么全国的人都会感到恐惧。 臣奔走以来,三离寒暑,阴阳易位,当暖反寒,春常凄风,夏降霜雹,又连年大风,折拔树木。 译文:臣四处奔逃以来,历经三年,阴阳颠倒,该暖和的时候反而寒冷,春天常常刮着凄厉的风,夏天降下霜雹,又连续多年刮大风,吹折树木。 风为号令,春夏布德,议狱缓死之时。愿陛下思帝尧五教在宽之德,企成汤避远谗夫之诚,以宁风旱,以弭灾兵。 译文:风象征着政令,春夏时节本应广布仁德,是审议刑狱、宽缓死刑的时候。希望陛下能追思帝尧推行五常之教,崇尚宽和的美德;仰慕成汤远离奸佞小人的赤诚之心,以此来平息风灾旱灾,消除战争灾祸。 臣闻勇者不逃死,智者不重困,固不为明朝惜垂尽之命; 译文:臣听说勇敢的人不逃避死亡,智慧的人不会让自己陷入双重困境,臣本不该为圣明的朝廷吝惜这即将终结的生命。 愿赴湘、沅之波,从屈原之悲,沉江湖之流,吊子胥之哀; 译文:臣甘愿投身湘水、沅水的波涛,追从屈原的悲叹;沉入长江、湖泊的水流,凭吊伍子胥的哀伤。 臣功臣苗绪,生长王国,惧独含恨以葬江鱼之腹,无以自别于世,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 译文:臣本是功臣的后裔,在封国长大,只怕独自怀着遗恨葬身江鱼腹中,无法在世上表明自己的心迹。我难以抑制如同狐狸死时头朝向巢穴的眷恋之情,以及灵魂能识得归乡之路的深切情怀。 犯冒王怒,触突帝禁,伏于两观,陈诉毒痛,然后登金镬,入沸汤,糜烂子炽爨之下,九死而未悔。 译文:因此臣冒犯陛下的盛怒,冲撞帝王的禁令,伏于宫阙之下,陈述诉说心中的痛苦。即便之后要登上滚烫的大镬,投入沸腾的热水,在熊熊烈火中粉身碎骨,历经万死也绝不后悔。 悲夫,久生亦复何卿!盖忠臣杀身以解君怒,孝子殒命以宁亲怨,故大舜不避涂廪浚井之难,甲生不辞姬氏谗邪之谤。 译文:可悲啊,长久地苟活又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呢!忠诚的臣子不惜牺牲自己来化解君主的愤怒,孝顺的子女甘愿舍弃生命来平息双亲的怨恨。所以大舜不躲避在粮仓上涂泥和淘井时被暗算的危难,申生不逃避骊姬恶意的谗言诽谤。 臣敢忘斯议,不自毙以解明朝之忿哉!乞以身塞重责。 译文:臣怎敢忘却这样的道理,而不自行了断来消解朝廷的愤怒呢!恳请以臣之身来承担严重罪责。 愿陛下丐兄弟死命,使臣一门颇有遗类,以崇陛下宽饶之惠。先死陈情,临章涕泣,泣血涟如。 译文:希望陛下能饶恕臣兄弟们的性命,让臣的家族多少能留下一些后代,以彰显陛下宽厚仁爱的恩惠。臣在临死之前陈述衷情,面对奏章痛哭流涕,血泪纵横。 帝省章愈怒,遂诛荣。寇氏由是衰废。 译文:汉桓帝刘志看了奏章后更加愤怒,于是下令诛杀了寇荣。寇氏家族从此衰落败亡。 赞曰:元侯渊谟,乃作司徒。明启帝略,肇定秦都。勋成智隐,静其如愚。子翼守温,萧公是埒。系兵转食,以集鸿烈。诛文屈贾,有刚有折。 译文:赞辞说:身份尊贵的诸侯有着深远谋略,出任了司徒之职。他清晰地为帝王献上战略规划,开创并奠定了在秦地建都的基础。功勋建立后,他隐藏自己的智慧,沉静得如同愚者。子翼坚守温和的品性,可与萧何相媲美。他调度军队、转运粮草,成就了伟大的功业。然而,他诛杀文人,使贾谊遭受委屈,行事表现出刚猛的一面,也有折损人才的缺憾。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