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重点支持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泸州盛大开幕,当日下午,以“稳中求变 重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国际酒业发展大会云集了众多行业大咖,这场思想盛宴,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思想,这将是行业穿越周期的重要力量!
01.
宋书玉:当下的市场波动不是消费降级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在消费被重新定义的“量质转换”新时代,合理品质对应合理价格,不是委曲求全的将就,也不是妥协退让的无奈。消费升级的核心在于消费者从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只是用更理性的姿态,开启了一场关于品质、文化与精神价值的深度革命。我们看到的不该是消费萎缩,而是从物质占有向精神投资的深刻转型。当下的市场波动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产业端品质革命跟不上消费端认知迭代的阵痛。
为迎接消费升维,酒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自我革新,从标准制定品质表达到体验重构品质表达,从销售服务导向到消费培育导向,从产品输出价值构建到文化输出价值构建。当“性价比”升维成“心价比”,产品才能以精神共鸣引发消费共鸣;当“需求满足”升维成“意义交付”,品牌才能以文化体验建构消费体验;当“市场占有”升维成“情感维系”,产业才能以情绪价值重塑消费价值。

02.
张德芹分享四点思考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纵观中国白酒产业历程,每一轮行业调整,都有其时代性和必然性,通过“破”与“立”的循环上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形成了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当前面临的新一轮调整,本质上是时代进步催生的消费变革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动能转换,如何在“稳”与“变”中找准方向、开创未来,是我们这代酿酒人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结合茅台实践,张德芹分享了四点思考:
第一,要以敬畏之心筑牢传承根基,焕新中国白酒的“传统魅力”。
第二,要以开放姿态拥抱时代变革,激发中国白酒的“创新活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时代命题,动能转换和消费变革,是挑战、更是机遇。
第三,要以责任担当提升产业形象,增强中国白酒的“品牌张力”。
第四,要以文化自信重塑市场格局,加大中国白酒的“世界影响力”。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东方文明的崛起,中国白酒应当也必当走向世界,茅台愿意与兄弟企业一道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国白酒香飘世界!

03.
汪俊林:长期主义是穿越周期的根本法宝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在主题演讲环节也分享了四点。
一是实事求是。他表示,特别在今天历史时期转变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要慢下来。他还表示,不能一味地追求低价,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价,白酒的品质和价格一定是平衡的。
二是利他主义。他表示,作为白酒企业生产者,如果没有‘利他’之心,粗制滥造,想把劣质产品卖出很高的价格,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而要利于消费者,就要把品质做好、把品牌做好。
三是长期主义。他表示,长期主义是穿越周期的根本法宝。汪俊林坦言,现在白酒行业还有七八千亿(的市场规模),和大约10年前相比,已经远远超过(当时的)预期。
四是行业自律。他特别强调:“品质是根本。”

04.
林锋:超级转折点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林锋认为,2025年将会是中国白酒行业继1998年之后一个超级转折点。个人大胆地猜测一下,2025年很有可能将会是中国整个酒业转折时刻,1998年是总量(供大于求,质量型是供小于求),然后2025年是质量型也供大于求。
林锋在演讲中还提及,国窖1573当年无法跟茅台和五粮液去竞争,因为当时50、60岁的人(消费习惯已经固定),60而耳顺,怎么还可以听得进去其他品牌呢?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当年就是从25岁的人开始培养。所以,国窖1573到今天为止,我相信我们未来会越来越好,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消费者,是我们当年培养的。
